每天碎片化快餐式的閱讀,還不如建立好自己的知識體系

作者 | 庾裡 | 來源:老闆手記 laobanshouji

每天碎片化快餐式的閱讀,還不如建立好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都在接收各種信息的轟炸,微信公眾號上、微博上……我們好像知道了很多東西,但別人一問,卻什麼都分析不出來,最後什麼知識技能都沒有學會。那是因為我們接收的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的,並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

每天碎片化快餐式的閱讀,還不如建立好自己的知識體系

快餐式碎片閱讀的弊端

01.容易遺忘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很多人會選擇快餐式的閱讀,此類碎片化信息為了達到容易傳播的目的,往往會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只告訴你表面的東西。

很多都是看完就過了,沒有思考沉澱的過程,也沒有做筆記,歸納整理,也就沒有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

02.難以轉化

在參與講座、交流會的時候,你可能會想,有些人在演說、互動的時候,為什麼可以迅速地把想要的信息信手拈來?那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知識網絡,能夠隨時提取信息。

當我們在接受碎片信息的時候,其實只是在拓展我們的“點”,但卻沒有增加“聯繫”,到要用的時候,往往提取不出來。

單一的信息內容是個點,把點聯繫起來構成的網絡,才能構建出我們所說的知識結構。

03.缺乏思考

你可能會在接收到新鮮內容的時候,會產生“我又知道新東西了”的喜悅,這也是我們難以抑制刷朋友圈的原因,只需要手指一點,就可以獲得新信息,打發了無聊的時間,但事實上,你還是會繼續感到無聊。

習慣快餐式的瑣碎閱讀後,你的思考能力並不會得到提升,你的知識機構還是鬆散的;習慣了用孤立的知識點去看待問題,就會導致片面,情緒容易被煽動。

每天碎片化快餐式的閱讀,還不如建立好自己的知識體系

建立知識體系的作用和方式

建立知識體系,能夠幫助我們記憶,知識之間只有建立了更多的關聯、更緊密的關係,才更容易記住;便於我們面臨問題和困惑時能夠將知識及時拿出來應用

能夠有效提高我們工作效率和職場競爭力。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可以借鑑以下幾點:

01.明確學習目的和內容

作為上班族,平時屬於自己的空餘時間非常有限,主動學習一般是有兩個原因:職業發展需要,興趣愛好

成年學習者的學習往往帶了一點“功利性”,希望從所學的知識中獲取一些價值。

那麼價值體現在哪裡呢?

外在方面:資源、人脈、競爭力等等

內在方面:自信、修養、氣質等等

知道自己為什麼學,以及要學習什麼,是有效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的第一步。

02.有計劃地建立

知識獲取:提倡有主題的閱讀,比如某一階段專注於文學類、金融類、心理類等等,由點及面,不斷深入。

知識整理:知識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能夠過目不忘的人沒有幾個,學會歸納和整理,把資料分門別類,不囤積對學習目標沒用的資料,減少冗餘,才能讓知識的運用更高效。

知識分享:有研究調查表明,分享過的知識往往會記憶更深刻。通過分享和交流,還能夠檢驗自己知識掌握水平。

知識利用:我們所學的最終還是要為我們所用才有價值,熟能生巧,知識要多用用,才能真正轉化為自己的。

借鑑別人:初學者有侷限,學習過來人的經驗相對比較靠譜。

通過對知識有針對性的獲取、整理、分享、利用,將新學的和原有的進行融匯貫通,才能不斷完善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循環。

03.如何處理碎片化知識

我們每天拿著手機,難免會看一些碎片化信息,並不是說碎片內容沒有用,關鍵是我們如何對待。

如果你對某方面知識感興趣,就以它為出發點順藤摸瓜,發現它的背景、發展,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廣度和深度。

比如你對一部電影的介紹感興趣,除了去觀看這部電影,你還可以去了解它的導演、背景、拍攝手法、同類型影片等等。由此瞭解到很多電影知識,繼續深入說不定還會變成一個專業影評者。

探索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你經過探索瞭解到的知識,才能納入你的知識體系,成為你思維的一部分。

沒有經過探索歸納的碎片化閱讀終歸還是淺薄的,於是有人說那我就讀一整本的書吧。

一本書的內容不可能100%對你有用,其中肯定有你不感興趣的東西,不用刻意追求“讀完一本書”,而應該追求“從這本書中獲得了什麼東西”。

讀書應該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讓自己去遷就它。

每天碎片化快餐式的閱讀,還不如建立好自己的知識體系

總而言之,構建起知識體系的最好辦法就是

明確自己要學習的方向,從一些碎片的內容中不斷去摸索、建構,把相關的知識納進來,在輸出實踐中發現需求和應該學習的內容最後真正理解和掌握,形成良好的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