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

门德尔松全名为雅克布·路德维希·费力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1809——0847),怎么样,这名字够牛吧,不过,我们大多都习惯叫他费力克斯·门德尔松,德国犹太裔作曲家、指挥家,他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门德尔松是世界音乐史上少有的一位富豪,说他是富二代一点儿也不过分,他的爷爷是一位哲学家,父亲是一位银行家,人家自己家里开着银行,还会缺钱花吗?所以说,门德尔松一生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让那些个一辈子都穷困潦倒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帕格尼尼等等羡慕去吧。

门德尔松小时候跟妈妈学习钢琴,他还有一个姐姐芬尼,起初,妈妈是在教姐姐弹钢琴,小门德尔松乖巧地在一旁玩耍,一次意外的发现,让妈妈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原来,从没有正式学过钢琴的门德尔松有一次在钢琴上竟弹出一首妈妈教给姐姐芬尼的乐曲,这让妈妈大出意外,于是,从那一天开始,妈妈就开始教门德尔松弹钢琴了,这一年,门德尔松还不到4岁。后来,爸爸为了姐弟俩方便学习音乐,在每个星期天,高薪聘请多位音乐家来家里面举办“星期天音乐会”,有钱吗,根本不用请一个老师。姐弟俩时常参与到音乐会的演出中去,这么多的老师,门德尔松的进步飞快。

优越的家庭环境让门德尔松一生交友广泛,作品丰富,和歌德、韦伯、罗西尼、柏辽兹、肖邦、瓦格纳、帕格尼尼等都有接触,都促进了他的创作。更难能可贵的是,门德尔松和歌德还交上了忘年之交的朋友,老歌德对年少的门德尔松喜欢得不得了,亲自邀请小门德尔松在自己家里居住,每天下午门德尔松给老歌德弹两个小时的钢琴,然后送给他一个吻,当然了,和歌德的交往大大提高了门德尔松的文学修养,对以后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大有帮助。

门德尔松的主要作品有5部交响曲、7部序曲,还有《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大量的钢琴作品,此外,他还独创了“无词歌”这种钢琴曲体裁,并于1848年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以他为中心的莱比锡音乐学派对以后的德国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

19世纪初期,德国文化界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莎士比亚思想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在欧美国家里,莎士比亚对文化艺术的影响不亚于《圣经》、古希腊、古罗马故事,除诗歌戏剧本身之外其它艺术领域也都从中汲取营养,并且用各自的方式表现莎士比亚的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掀起了一股莎士比亚热,门德尔松一家,本来文化教养就高,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莎士比亚热的冲击,门德尔松的爷爷还亲自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里面的那句“生存还是死亡”等一些名言警句就出自爷爷的笔下。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在1826年创作的,那一年,他还只有17岁。1826年夏天,姐姐芬妮在书店买了一本新出版的《莎士比亚喜剧集》,还没顾得上看,就放在书桌上。门德尔松见了,信手拿到自己的房间。当晚,他一夜没合眼,一口气把书读完。剧本欢乐戏谑、妙趣横生,人间与仙境的爱情与烦恼交织成欢愉浪漫的气息。门德尔松很快找到了用音乐再现戏剧欢乐的灵感。第二天一早,芬妮发现新买的书不见了,连忙找到门德尔松:“弟弟,你看到我那本《莎士比亚喜剧集》了吗?”“哦,在这儿呢!”“哎呀,这可是我新买的书啊,你怎么给我画成这个样子,书上到处都写满了音符。”门德尔松揉了揉那双通红的眼睛,不好意思地说:“是的,这本书太精彩啦!它让我激动,让我陶醉,特别是那篇《仲夏夜之梦》,我真地非常喜欢,我想用音乐来表达我的心情,所以……”话没说完,门德尔松已经坐到钢琴前,弹奏起来,优美的旋律从他指下缓缓流出……站在一旁的芬妮听得入了迷。门德尔松刚弹完,她急切地要求弟弟把谱子记下来。几个星期后的“星期天家庭音乐会”上,姐弟俩联袂献出了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

后来,有人建议门德尔松将这首钢琴曲改编成管弦乐曲,门德尔松很快完成了改编,1827年2月20日,管弦乐《仲夏夜之梦序曲》在什切青剧院进行首演,演出大获成功。《仲夏夜之梦序曲》的成功,为门德尔松成为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

乐曲由奏鸣曲式写成,在短暂的引子一开始,木管乐器安详地奏出四个和弦,在听者眼前展现出一个神话世界,紧接着小提琴奏出轻快地呈示部主题,这个主题同引子的几个和弦一样,给音乐蒙上了一层迷蒙的色彩,它精细地描绘出从四面八方涌现出的小仙人和小精灵在月下嬉戏和舞蹈的场景。随后,这些沙沙簌簌的响声,转化为一支欢乐而有力的曲调,进入主部的第二主题,这是恋人的爱情主题,温柔美妙,充满着朴素真诚的感情、而且越来越贴切激动。当第二主题在雄壮的号角声中再现时,音乐进入展开部。加上“小仙人主题”,更好地表现神奇的世界。随后,徐缓的引子的四个和弦再一次出现,再现部开始了,一连串的乐句,把乐曲引向高潮。最后,当一切都得到充分地展示以后,角色一次退出,一切归于平静。

1843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四世要在波茨坦上演《仲夏夜之梦》,特请门德尔松为此剧的音乐谱曲。门德尔松再次体验到了少年时期的激情,为戏剧谱写了十二首配乐,加上原来长达12分钟的序曲,音乐总长达一个多小时,几乎给全剧覆盖了音乐,在这十二首音乐当中,其中还有那部家喻户晓的《婚礼进行曲》。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

门德尔松在34岁时写了《仲夏夜之梦》的戏剧配乐,四年后他因病去世。在他的有生之年不会料到,他为戏剧配乐中的一段《婚礼进行曲》竟成了实用性作品,在全世界很多地方,人们都会把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作为婚礼必备的音乐。这个我将在以后介绍。

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请给予点赞和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