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

上一篇,我大體上介紹了舒伯特的一生及業績,以下我想就舒伯特的一些作品作一一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並得到您的喜歡,並請多多留言指正。本篇向大家介紹的是舒伯特的《b小調第八交響曲》(也稱《未完成交響曲》)。

舒伯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歌曲之王”,是因為舒伯特一生共計創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他的歌曲藝術在歐洲音樂史上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開端,但是,舒伯特在其他音樂體裁的創作上不輸於藝術歌曲的創作,交響曲就是其中的一個體裁。貝多芬一生創作了9部交響曲,舒伯特比貝多芬還要多上一部,只可惜有一部遺失了,現存也是九部,從數量上不輸於貝多芬,從質量上來說,《舒八》(就是這部未完成)和《舒九》(偉大)都不比貝多芬差多少,更何況,舒伯特早逝,舒伯特在寫這部《未完成》時,貝多芬連一部交響曲還沒有寫出來呢。

舒伯特:《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

舒伯特《b小調交響曲》唱片封皮

說起來這部交響曲,還有一段趣聞呢:舒伯特創作這部交響曲應該是1822年。1823年9月,舒伯特在音樂家安塞龍·希登布連納的推薦下,成為格拉茨市音樂協會的會員。為了表達謝意,舒伯特許諾給希登布連納創作一首交響曲,然而,這個許諾卻遲遲沒有兌現。後來,舒伯特不得已,就將注有“1822年10月”字樣的一部《b小調交響曲》的第一、第二樂章,寄給了希登布連納,想來舒伯特可能是想如果格拉茨的管絃樂隊試奏以後,再把第三、第四樂章補寄過去。但是,不知為何,希登布連納沒有給舒伯特任何的回應,而舒伯特也沒有索回樂譜。就這樣,這部交響曲一直被束之高閣,直至舒伯特去世了,也沒能得到演出。

1860年的一天,維也納樂友協會管弦樂團的指揮約翰·赫貝克接到了一封署名約瑟夫·希登布連納的來信,信中要求參加樂友協會,並希望協會能考慮演奏他哥哥安塞龍的作品。當讀到“家兄安塞龍有件寶,是舒伯特的《b小調交響曲》”時,赫貝克的眼光閃出光芒。信中還說道:“這部交響曲,我們可以認為它完全媲美舒伯特最後的交響曲(作者注:指舒伯特《第九(偉大)交響曲》),甚至我們還以為它可以比擬於貝多芬的任何一部交響曲,只可惜它是未完成的。這是安塞龍通過我,把舒伯特推薦給格拉茨音樂協會的名譽會員的謝禮。”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這封信沒有了下文。

1865年5月1日,赫貝克途徑格拉茨時,造訪了安塞龍·希登布連納。在安塞龍的書櫥裡,赫貝克拿到了那本“未完成”的交響曲譜,並確定封皮的書寫文字是舒伯特的。1865年12月17日,由赫貝克指揮,維也納樂友協會在音樂會上首次上演了這部作品,自此,舒伯特的這部《未完成交響曲》才得以重見天日,大放光芒,此時,舒伯特已經去世38年過去了。

舒伯特:《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

舒伯特

1928年,為紀念舒伯特逝世100週年,有人建議要徵集《未完成交響曲》的續稿,事後還是收到一些樂譜,但是,這些個樂譜離原稿相距甚遠,最後不得不放棄。

作品的兩個樂章都是抒情性的,樂章之間也沒有明顯的對比,有的只是抒情氛圍內在情緒和色彩上的不同。全曲富於詩意,流暢的曲調好像是他的藝術歌曲那樣,顯示出作曲家使樂器歌唱的能力,以及對管絃樂器的獨特處理方式。

第一樂章 適中的快板 奏鳴曲式 b小調

音樂一開始,由低音絃樂器奏出引子,它是一個憂鬱的樂句,好似濃密的烏雲籠罩著整個樂句。在這個簡短的引子之後,是呈示部的主部主題,這時一個發自內心深處的悲苦哀嘆的曲調,具有夜曲的類型特徵。在主部主題剛剛奏完,立刻出現一個強烈的和絃把它打斷,緊接著,主部主題再次出現,這時已經變得有些個惶恐不安了。副部主題在C大調上響亮的出現,它色彩明亮,節奏活躍,具有舞蹈的性質,曲調好似洶湧向前的浪潮,寬闊起伏。

發展部以引子主題為基礎進行擴充和發展,這個主題顯示了潛在的能量,給樂曲增加了動力和活力。

再現部是稍有變化的呈示部的復讀形式,副部由原來的C大調換為D大調,結尾處又出現了引子主題,使樂曲首尾呼應,達到完美的統一。

第二樂章 流動的快板 省略發展部的奏鳴曲式 E大調

這個樂章富有田園風味,安詳恬靜,基本上沒有戲劇性的衝突,音樂比第一樂章明朗。它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寬廣舒展,微波盪漾,具有舒伯特如歌的歌曲特徵。第二主題是一首徐緩的曲調。呈示部的結尾,做了活躍的展開。

再現部中,兩個主題在色彩上,做了細微的變化,最後,又出現了本樂章開始的幾小節,音樂在低音絃樂器輕柔的撥奏聲中結束。

舒伯特:《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

《未完成交響曲》的音樂具有憂鬱的色彩,幻想性的抒情也表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舒伯特在交響曲裡以表現個人感受為抒情性基礎,著重於感情的傾訴,這時浪漫主義音樂樂派最主要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