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有许多捉摸不定的风格因素,它有时气势恢宏,博大雄伟,仿佛要包容宇宙世界和人类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芒;有时亢奋激动,雄壮威武,大有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地投身到山崩地裂风云多变的社会生活当中;还有时是柔弱伤感,哀怨悲戚,在自我的狭小空间里抚弄自己的感情。这似乎表现了音乐家们的双重性格,用这个比喻来形容舒伯特是在恰当不过的了,舒伯特就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人,他每天的上午俨然作为一个作曲家,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子里不停地作曲,而到了晚上却像是变了一个人儿似的,混迹于各个小酒馆,喝的酩酊大醉,然后夜不归宿,流浪街头。从舒伯特的作品里,我们可以体验出作曲家的一切的欢喜、愉悦、悲痛、伤感。但是,在他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里,我们却能感受到他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一幅雄伟壮丽、庄严奔腾的伟大形象。

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舒伯特

舒伯特短暂的一生都在与音乐打交道,他5岁时开始跟父亲学音乐,后来,父亲为他找了一位专业的音乐老师,可是舒伯特异常的音乐天赋让那位叫霍尔泽的老师大跌眼镜。1808年,他考上了皇家寄宿制的音乐学校,在那里他得到了发展,首先是接触了大量的莫扎特、贝多芬以及巴洛克时期的名著作品,其次,是他遇上了当时的顶级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他定期到萨列里家里学习音乐,这对于舒伯特的成长大有裨益,要知道萨列里曾经是莫扎特和贝多芬的老师,在萨列里的培养下,舒伯特能够站在“歌曲之王”的顶峰上也就不足以为奇了。再后来,舒伯特从皇家音乐学校毕业了,有趣的是,他的主教老师在他的评语中这样写道:“我要教他的那点音乐,他在上帝那儿早就学会了。”这个上帝并不是指萨列里,而是舒伯特本人,由此可见,舒伯特的天赋之高是无人企及的,至今,这份学生的成绩报告单还被收藏在舒伯特的纪念馆里,让人们为之津津乐道。

16岁那一年,舒伯特创作了他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创作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他的一生都是在艺术歌曲和交响曲的创作生涯中度过的,如果说他的《第一》、《第二》、《第三》交响曲还是他交响曲的习作的话,那么,他的《第八》(请参阅本人撰写的《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一篇)和《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堪称他的顶峰作品,如果我们能从舒伯特的《第一交响曲》一直听到《第九交响曲》的话,毫无疑问,足可以对舒伯特的创作历程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当然了,在舒伯特的九部交响曲里,最重要的要数《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和《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这两部了。

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舒伯特生命最后一年时的素描像

舒伯特创作《C大调第九交响曲》的时候,已经到了他生命垂危的时候了,也就是在他去世前的九个月即1828年的3月里创作出了这一步宏大的交响曲,这是在他病重时期,就在这样贫困与疾病交加的恶劣情况下,居然能够创作出这样具有英雄气概的宏伟作品,足可见其精神之宽博,意志之坚毅。当然了,这部作品也和他创作的其他交响曲一样,在舒伯特在世的时候,从未得到过演出的机会,便被埋没起来了。正像是我在上一篇《舒伯特的绝笔:《小夜曲》》的最后写的那一段一样,我不妨再重复一次:“没有一个音乐家,像他那样,生前贫困潦倒,命运多舛;死后却声名显赫,流芳千古;没有一个音乐家,像他那样,生前备受冷落,不为人知,死后却闻名遐迩,广为流传。这就是舒伯特,生前平平淡淡,死后轰轰烈烈的舒伯特。”

其实,在这部作品创作完成后,舒伯特也曾推荐给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演奏,但被回绝了,究其原因,无外乎当时舒伯特的名声还是微乎其微,也只能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歌曲作者罢了,另外,这个时期的维也纳,兰纳和老约翰·斯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已经风靡一时了,很多市民似乎都更愿意沉浸于摇曳旋转的华尔兹圆舞曲里面。舒伯特这部伟大的交响曲作品的发掘与舒曼和门德尔松的不遗余力的推荐是密不可分的:到了1838年,也就是舒伯特去世后的第十年,舒曼来到了维也纳,他参拜了他平生最为崇拜的两位音乐大师的陵墓,一是贝多芬,其二便是埋葬在贝多芬身旁的舒伯特。无意间,他听说舒伯特的二哥费迪南还在世,要知道,舒伯特的最后时期一直是在二哥的陪伴下度过的余生,便前去拜访了费迪南,费迪南热情招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且拿出了舒伯特最后创作的这部交响曲的手稿,舒曼大喜过望,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这部交响曲的艺术价值,随即带回了德国并把它转交给了门德尔松,于是门德尔松就在1838年3月21日亲自指挥莱比锡布业大厅交响乐团首演的这部作品,当时就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舒伯特第九交响曲唱片封面

舒曼对这部作品推崇备至,他后来在《新音乐杂志》上写道:“谁如果不知道舒伯特的这部作品,也就是根本就不了解舒伯特。从这首可敬的交响曲,我们会不期而遇地联想到维也纳的许多名胜古迹、美丽的多瑙河,以及伟大的艺术家的种种往事。而且还蕴藏着超乎许多音乐家表现过的悲悲喜喜,把听者引向至美的想象世界,你若不信,那你就听一听吧!”事实上,如果真像是舒曼所说的那样,“谁如果不知道舒伯特的这部作品,也就是根本就不了解舒伯特。”那么,是不是可以断定,真正了解舒伯特的不多,是因为舒伯特的这部作品有一个障碍,那就是整部作品完整演奏下来要50分钟左右,作为一场音乐会,除非专场,很难用很长的时间来诠释这一部作品,而听众也很难用上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整欣赏这部作品,说白了,能够坚持听完整的不多。

下面对这部作品作一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的欣赏有所帮助。乐曲一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具有恢弘壮丽、雄壮宏伟的史诗性气质,先有圆号吹奏出一个长大的引子,然后的两个对立的主题一个刚毅雄健,进行曲风格,一个生机盎然,充满活力,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整个乐章中用变奏的手法发展了引子和两个主题;第二乐章是用爽朗的音调吟唱出来的一首抒情诗,其中也包含有两个歌唱性的主题;第三乐章是一首气势奔腾的诙谐曲,两头由圆号吹出的四个音,像是一种庄严地召唤,这四个音贯穿在整个第三乐章中;第四乐章是第一乐章英雄形象的继续发展,有一股继续奋发向前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