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C大調(第九)交響曲》(偉大)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有許多捉摸不定的風格因素,它有時氣勢恢宏,博大雄偉,彷彿要包容宇宙世界和人類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芒;有時亢奮激動,雄壯威武,大有不顧一切奮不顧身地投身到山崩地裂風雲多變的社會生活當中;還有時是柔弱傷感,哀怨悲慼,在自我的狹小空間裡撫弄自己的感情。這似乎表現了音樂家們的雙重性格,用這個比喻來形容舒伯特是在恰當不過的了,舒伯特就是一個令人捉摸不透的人,他每天的上午儼然作為一個作曲家,把自己關在一間小屋子裡不停地作曲,而到了晚上卻像是變了一個人兒似的,混跡於各個小酒館,喝的酩酊大醉,然後夜不歸宿,流浪街頭。從舒伯特的作品裡,我們可以體驗出作曲家的一切的歡喜、愉悅、悲痛、傷感。但是,在他的《C大調(第九)交響曲》裡,我們卻能感受到他的另一個方面,那就是一幅雄偉壯麗、莊嚴奔騰的偉大形象。

舒伯特:《C大調(第九)交響曲》(偉大)

舒伯特

舒伯特短暫的一生都在與音樂打交道,他5歲時開始跟父親學音樂,後來,父親為他找了一位專業的音樂老師,可是舒伯特異常的音樂天賦讓那位叫霍爾澤的老師大跌眼鏡。1808年,他考上了皇家寄宿制的音樂學校,在那裡他得到了發展,首先是接觸了大量的莫扎特、貝多芬以及巴洛克時期的名著作品,其次,是他遇上了當時的頂級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裡,他定期到薩列裡家裡學習音樂,這對於舒伯特的成長大有裨益,要知道薩列裡曾經是莫扎特和貝多芬的老師,在薩列裡的培養下,舒伯特能夠站在“歌曲之王”的頂峰上也就不足以為奇了。再後來,舒伯特從皇家音樂學校畢業了,有趣的是,他的主教老師在他的評語中這樣寫道:“我要教他的那點音樂,他在上帝那兒早就學會了。”這個上帝並不是指薩列裡,而是舒伯特本人,由此可見,舒伯特的天賦之高是無人企及的,至今,這份學生的成績報告單還被收藏在舒伯特的紀念館裡,讓人們為之津津樂道。

16歲那一年,舒伯特創作了他的《D大調第一交響曲》,直至他生命的最後一年創作的《C大調第九交響曲》,他的一生都是在藝術歌曲和交響曲的創作生涯中度過的,如果說他的《第一》、《第二》、《第三》交響曲還是他交響曲的習作的話,那麼,他的《第八》(請參閱本人撰寫的《舒伯特:《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一篇)和《C大調第九交響曲》(偉大)堪稱他的頂峰作品,如果我們能從舒伯特的《第一交響曲》一直聽到《第九交響曲》的話,毫無疑問,足可以對舒伯特的創作歷程有了一個詳細的瞭解,當然了,在舒伯特的九部交響曲裡,最重要的要數《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和《C大調第九交響曲》(偉大)這兩部了。

舒伯特:《C大調(第九)交響曲》(偉大)

舒伯特生命最後一年時的素描像

舒伯特創作《C大調第九交響曲》的時候,已經到了他生命垂危的時候了,也就是在他去世前的九個月即1828年的3月裡創作出了這一步宏大的交響曲,這是在他病重時期,就在這樣貧困與疾病交加的惡劣情況下,居然能夠創作出這樣具有英雄氣概的宏偉作品,足可見其精神之寬博,意志之堅毅。當然了,這部作品也和他創作的其他交響曲一樣,在舒伯特在世的時候,從未得到過演出的機會,便被埋沒起來了。正像是我在上一篇《舒伯特的絕筆:《小夜曲》》的最後寫的那一段一樣,我不妨再重複一次:“沒有一個音樂家,像他那樣,生前貧困潦倒,命運多舛;死後卻聲名顯赫,流芳千古;沒有一個音樂家,像他那樣,生前備受冷落,不為人知,死後卻聞名遐邇,廣為流傳。這就是舒伯特,生前平平淡淡,死後轟轟烈烈的舒伯特。”

其實,在這部作品創作完成後,舒伯特也曾推薦給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演奏,但被回絕了,究其原因,無外乎當時舒伯特的名聲還是微乎其微,也只能算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歌曲作者罷了,另外,這個時期的維也納,蘭納和老約翰·斯特勞斯的維也納圓舞曲已經風靡一時了,很多市民似乎都更願意沉浸於搖曳旋轉的華爾茲圓舞曲裡面。舒伯特這部偉大的交響曲作品的發掘與舒曼和門德爾松的不遺餘力的推薦是密不可分的:到了1838年,也就是舒伯特去世後的第十年,舒曼來到了維也納,他參拜了他平生最為崇拜的兩位音樂大師的陵墓,一是貝多芬,其二便是埋葬在貝多芬身旁的舒伯特。無意間,他聽說舒伯特的二哥費迪南還在世,要知道,舒伯特的最後時期一直是在二哥的陪伴下度過的餘生,便前去拜訪了費迪南,費迪南熱情招待了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並且拿出了舒伯特最後創作的這部交響曲的手稿,舒曼大喜過望,他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這部交響曲的藝術價值,隨即帶回了德國並把它轉交給了門德爾松,於是門德爾松就在1838年3月21日親自指揮萊比錫布業大廳交響樂團首演的這部作品,當時就獲得了熱烈的反響。

舒伯特:《C大調(第九)交響曲》(偉大)

舒伯特第九交響曲唱片封面

舒曼對這部作品推崇備至,他後來在《新音樂雜誌》上寫道:“誰如果不知道舒伯特的這部作品,也就是根本就不瞭解舒伯特。從這首可敬的交響曲,我們會不期而遇地聯想到維也納的許多名勝古蹟、美麗的多瑙河,以及偉大的藝術家的種種往事。而且還蘊藏著超乎許多音樂家表現過的悲悲喜喜,把聽者引向至美的想象世界,你若不信,那你就聽一聽吧!”事實上,如果真像是舒曼所說的那樣,“誰如果不知道舒伯特的這部作品,也就是根本就不瞭解舒伯特。”那麼,是不是可以斷定,真正瞭解舒伯特的不多,是因為舒伯特的這部作品有一個障礙,那就是整部作品完整演奏下來要50分鐘左右,作為一場音樂會,除非專場,很難用很長的時間來詮釋這一部作品,而聽眾也很難用上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完整欣賞這部作品,說白了,能夠堅持聽完整的不多。

下面對這部作品作一簡要介紹,希望能對您的欣賞有所幫助。樂曲一共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具有恢弘壯麗、雄壯宏偉的史詩性氣質,先有圓號吹奏出一個長大的引子,然後的兩個對立的主題一個剛毅雄健,進行曲風格,一個生機盎然,充滿活力,表現出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整個樂章中用變奏的手法發展了引子和兩個主題;第二樂章是用爽朗的音調吟唱出來的一首抒情詩,其中也包含有兩個歌唱性的主題;第三樂章是一首氣勢奔騰的詼諧曲,兩頭由圓號吹出的四個音,像是一種莊嚴地召喚,這四個音貫穿在整個第三樂章中;第四樂章是第一樂章英雄形象的繼續發展,有一股繼續奮發向前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