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你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朋友的孩子过几天就满两岁了,马上迎来“terrible two”,今天见他确实比之前淘气很多,嘴里经常念着“不要,不要”,稍不满意就赖在地上大哭,和儿子最近的表现几乎一样,于是和朋友开始交流育儿经,我问朋友,如果孩子无理取闹、耍赖,你会怎么处理,朋友的回答让我挺意外的,说会打孩子屁股,是会留下红手印的那种。朋友在我眼里是非常温柔,理智的女人,可在对待孩子方面,她说她根本做不到有耐心,不动用武力便不知道怎样去教育孩子。

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你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这个回答让我想到了自己青春期叛逆的时候,妈妈说的一句话,她说:“你有时候真能把我气死,真想揍你,但不知道怎么下手。” 因为妈妈说过,自己从小没有挨过打,所以不知道怎么去打孩子。于是我接着问朋友小时候挨没挨父母揍,朋友说她的母亲打她是拿笤帚追着打。听完这些,我就能理解她为什么会去打孩子。

我是坚决不赞成体罚孩子的,虽然孩子淘气的时候有想揍他的冲动,但是理智还是告诉我应该正面去管教孩子。有一句老话叫“不打不成气候”,我不敢贸然的去否定这句话,毕竟有很多杰出成功的人,从小就是在大骂声中成长的。但是成功不意味着幸福,我相信有幸福感的孩子一定不会是在打骂声中长大的。

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你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父母们需要认识到,所有通过惩罚来管教孩子的方式都是不尊重的,会导致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成年感到怀疑、羞愧和内疚,惩罚的最终会导致更多的不良行为。父母们都渴望教养出自信、心理健康的孩子,可是长期的惩罚孩子、不尊重孩子会导致孩子的自尊感降低,从而感到自卑,体验不到自我价值,产生消极的自我否定。高自尊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幸福感更高;低自尊的人很难处理自己的焦虑和压抑情绪,同时影响人际交往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你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那么,如何培养出高自尊的孩子呢?父母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孩子温暖和关爱,接纳孩子的特点和需求,热心参与孩子的游戏等活动;

2)要求要严格和明确,但不采取强制性管束;

3)民主,有关于孩子的事情的决策,给孩子表达观点的自由,认真听取他的意见;

4)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希望更多的父母能意识到,停止用体罚和惩罚去教育孩子,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好的时候,他才能做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