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期《常州新周刊》预览:妇产科里的男医生

1991期《常州新周刊》预览:妇产科里的男医生

在繁忙的妇产科,男医生的数量称得上是“少数”。在这个女同事居多的科室里,男医生们被同事戏称为“好姐妹”、被孕产妇们“嫌弃”。但是多年从医的积累,他们获得了孕产妇们的理解和认可,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也见证了许多新生命的诞生。

4-5版常州报道,走近《妇产科里的男医生》。

1991期《常州新周刊》预览:妇产科里的男医生

“我们进了十几个……一个没丢。”说起与同龄男足的比赛,东青实验学校女子足球队一名小队员不好意思地说。6版社区纪事,一起来认识这群男足见了都怕的《足球女将》。

1991期《常州新周刊》预览:妇产科里的男医生

吴尧舜出生在农村,70年代家里燃烧的用具是土灶、铁锅。燃料是麦秆、稻秆、玉米秆、棉花秆,还有生长在河沟沿的芦苇。人多料少,每户都很紧张。他的任务除了读书外,在放学的路上,还要捡些树枝、木块、芦苇等柴草,星期天跟父亲一起上山砍柴,帮助家里储备。

7版常州往事,回忆《从麦秆到天然气》的故事。

1991期《常州新周刊》预览:妇产科里的男医生

毛 泽东在其童年倍受母亲钟爱,与之恰成对比的是,父亲对他则格外严厉。自幼受父母双方的影响,毛 泽东铸就了特殊的个性。

8-9版旧闻新读,讲述《与父亲持久的“战争”毛 泽东青少年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