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迫离职的人,最后都去哪了?

那些被迫离职的人,最后都去哪了?

职场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跳槽,很多人一旦安定下来,就想和公司同呼吸共命运,但天命难违,大多时候公司的寿命远远短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那这些被迫离职的人,后来都去哪里了?

在《把每一天,当作梦想的练习》中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深以为然:一点点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域,慢慢的,你能做的事越来越多;慢慢的,你的舒适区域越来越大;慢慢的,你越来越自信;慢慢的,你的内心越来越强大。优秀的人,一定是那些积极主动的、愿意突破自己舒适区域的人。

有时候被迫离职,或许就是一次绝佳的走出舒适区的机会,能够抓住便不要错过。

那些被迫离职的人,最后都去哪了?

与其抱怨被迫离职

不如随时准备好重新出发

朋友L先生又跳槽了。去年,L先生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了一家外企,新公司无论是工作环境、平台发展抑或是团队氛围,都让他挑不出太多毛病。我们都以为这一次,他肯定会稳定下来。

今年年初,L先生给我发微信说:公司业务调整,部门人都跑光了,我马上也要去一个更牛的公司,快替我鼓掌,哈哈哈。

原来L先生所在的广告公司被收购了,他所在的部门也被外包了,自然大家伙儿也就纷纷默契地撤退了。

职场上没有谁喜欢跳槽,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迫离场,毕竟对于打工的我们来说,面对公司的重大战略调整,我们一直都是被动的一方。

然而我们自己是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公司迟早都会有完蛋的一天,但我们自己要随时准备重新出发。

与其抱怨自己的不幸,我们更应该在状况不算太糟的时候,提升自己,锻炼自我。这样,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至少我们不会在第一波就阵亡。

那些被迫离职的人,最后都去哪了?

有时候干工作

就要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一般来说,进入公司签的合同都是三年,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呆满三年,像我,最长的也就一年多,经历过太多次变动,慢慢地,也就见怪不怪了。

曾经我也怀疑过,自己的职场经历是不是太背了点儿?第一家公司明明在快速发展壮大中,公司里的每个人都斗志昂扬,怎么突然经营就出现大问题了,连续几个核心部门遭遇整合合并,人员从两、三百人最后缩减到几十个人。后来我也被离职了。

换了一家新公司,也遭遇了疾风骤雨。老板要做一个品牌,刚开始我们一大波人做得好好地,没多久老板说不做就不做了,项目换个不停,部门越来越精简,人员越来越稀少……

虽说被迫换了几份工作,辗转于不一样的工作中,所幸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思维更加开阔,也懂得了个人品牌的重要性,最后我做起了自己的个人公众号,逐步向自由职业过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于我而言,正是以往的变动成就了今日的我,朋友常说,我是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内容、运营、排版、设计……慢慢地在摸索中成长学习,最终小有所成。

而与我有着相同经历的前同事F女士,就没这么豁达了。当得知公司经营出现问题,面对重大战略调整,她内心是非常惶恐不安的,宁愿换岗降薪也没有想着如何突出重围,甚至一味“跪舔”,只希望能够留下来。然而事与愿违,最终还是被公司Hr毫不留情的解雇了。

对所有人来说,舒适区自然是稳定安逸的,但也缺少了前进的动力,只有真正走出舒适区,我们才能看到不一样的天地。

在职场中,无论大环境怎么变,有一种人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那就是永远不放弃自我成长的人,他们不怕失业,也永远不会失业。

那些被迫离职的人,最后都去哪了?

让自己的职业期长过企业

安全感只有自己给自己,无论在感情中还是工作中,都是一样的道理。你想要的安稳,也只能靠自己,不要指望一份工作可以做到老,不要害怕意料之外的变动。变动中藏着机遇,能否抓住机遇,看你自己如何把握了。

塞斯·诺特博姆在《流浪者旅店》中说道:“万物皆源于变动,而与恒定不变无关,如果一切的起源是恒定不变,则必回归其本源,而其本源正是虚无。所以旅程永无终止,无论是此世,或是来世。”

世人总是害怕变动,因为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一切,也害怕这一步跨出去,再难回头。我们往往忘记了,一切都在变动中,好的东西都伴随着变化。

据调查,中国企业平均存活时间只有三年。中国工商总局曾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成立3年的企业死亡率最高,企业成立当年的平均死亡率为1.6%,第二年为6.3%,第三年高达9.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保证万年不倒,若是不小心赶上了,我们也无需抱怨什么,有时候,变动预示着新的契机,这对于企业和员工而言,或许就是一次考验。

换一个部门,也许意味着难以完成的任务,但也为自己开起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你怎么知道前方等待着你的不会是绚丽的彩虹呢?换一份工作,你需要重新熟悉新的环境,新的工作,但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与成长。

任何一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必将是在无数次的变动中思考、行动,他们一次次地变革,才有了如今的一些成绩。想想看,若是一切过于平稳,哪里来的机会呢?

那些被迫离职的人,最后都去哪了?

《智联招聘》长期招聘坐班实习生/线上作者,后台回复关键字“实习”或“线上作者”查看详情。

那些被迫离职的人,最后都去哪了?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