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被遺忘的名將,他打的秦國稱臣,是唯一打破函谷關的戰神

戰國時期,各國互相攻伐,名將輩出,比如說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等,然而有一位稱為戰神的將領比他們更早的征戰沙場,立下了不世功勳,他的軍事才能更加強大,曾經打的秦國稱臣,也是唯一打破秦國函谷關的將領,迫使秦國割地賠款。

戰國時期被遺忘的名將,他打的秦國稱臣,是唯一打破函谷關的戰神

匡章(生卒年不詳),又稱章子、匡子、田章。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齊宣王(公元前320—公元前301年)、齊閔王(公元前301—公元前284年)三代君王時期的將領。

桑丘之戰初露鋒芒,秦國戰敗被迫稱臣

公元前325年,秦惠王(公元前337—公元前311年在位)稱王后,開始進攻中原各國,任命張儀為秦相,當時秦、楚聯盟,秦國攻取魏國陝邑(今河南省陝縣);楚國也進攻魏國,奪取魏國八個邑。

秦相張儀向秦惠王獻計,認為“秦國和楚國一起進攻魏國,魏國受折就會投向楚國,韓國也會跟著投向楚國,楚國就會強大,秦國就被孤立。不如和魏國聯合,一起反阻擊楚國的軍隊,順便攻取魏國的河外之地。”秦惠文王答應了,結果楚軍不再攻打魏國,秦軍取得了河外之地。

秦國幫魏國化解了楚軍的繼續進犯,因此便想趁勢擴大戰果;楚國奪取了魏國襄陵附近的八座城邑之後,不再攻打魏國,也打算擴大戰果。楚國在秦國相張儀的建議下,調集軍隊準備攻齊,秦國見此良機也準備攻齊,於是秦國從韓、魏兩國借道攻打齊國,秦國想聯合楚國同時出兵,企圖挫敗齊國的威勢。

公元前323年,秦軍到達齊國邊境,首先佯攻大野澤左岸的陽晉(今山東省曹縣)要道,然後突然從陽晉南下至齊國西南重鎮亢父(今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南部),這裡道路險惡,秦軍想出其不意,從這裡北上繞過右壤直插齊國的南陽腹地。

齊威王任命匡章為將,率領齊軍前去迎戰。秦軍行至齊宋邊界處的桑丘(今山東省兗州市),秦軍和匡章率領的齊軍主力相遇,齊、秦兩軍對壘紮營。秦軍將領為了嚴明軍紀,拉攏齊地人心,故下令:“有誰敢在距離柳下季墳墓五十步內的地方打柴的,便判死罪,絕不寬恕。”同時為了激勵士氣,還下令懸賞“有誰能得到齊王首級的,封萬戶侯,賞賜二萬兩黃金”。

但是秦軍是孤軍深入齊地,惟恐韓、魏二國斷了後路。楚國也只是在邊境陳兵沒有出戰,所以秦軍猶疑不定不敢進攻。戰國時期被遺忘的名將,他打的秦國稱臣,是唯一打破函谷關的戰神

匡章充分利用了秦軍欲進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在開戰前夕,讓雙方使者多次互相來往。匡章藉機變更了部分齊軍的旗幟標記,混雜到秦軍當中,等待配合齊國的主攻部隊破敵。齊威王派往前線的探子不明白匡章的用意,悄悄向齊威王回報說:“章子讓齊軍加入秦軍。”齊威王聽了置之不理。過了不久,又有前線回來的探子向齊威王回報:“匡章讓齊軍向秦軍投降。”如此反覆多次,齊威王不為所動。

不久之後,秦軍被混進軍營的齊軍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隊內外夾攻,原本戰意就不甚堅決的秦軍一觸即潰,齊軍大勝。

秦惠文王得知秦軍攻齊失敗,連忙派遣陳軫作為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前去齊國向齊威王謝罪求和。同時陳軫也替齊王遊說楚將昭陽,使其退兵。不久以後,齊楚秦三國會盟於宋國齧桑,秦國改變戰略,與齊國繼續“連橫”,此後二十餘年間齊、秦兩國再無交兵。

滅燕之戰兵貴神速,縱兵搶奪失去民心

公元前318年,燕王噲將君位“禪讓”給相邦子之,並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璽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子之執掌了燕國軍政大權,但此舉引起了太子平等舊貴族的不滿。

公元前314年,太子平謀劃攻打子之,燕國大亂。齊宣王派兵助太子平攻打子之,匡章領兵十萬,四十多天就佔領燕國全境,匡章攻打神速。燕王噲被殺,子之逃亡,後被齊人抓住砍成肉醬。開始燕國人以為齊軍是來幫助太子恢復王位,紛紛幫助齊軍,後來發現齊軍駐紮不走,匡章又縱兵搶劫,引起燕國人強烈不滿!燕國人紛紛反抗齊軍,趙、韓、魏擔心齊國過分強大,向齊國施加壓力。最終,齊軍只能撤出了燕國境內,失去了佔領燕國擴大版圖的好時機。

濮水之戰宋軍先撤,孤軍作戰匡章敗逃

公元前312年,齊宣王八年,齊、宋兩國聯合攻擊魏國的煮棗(今河北棗強顯西北),齊軍主將匡章、副將贅子。魏國不敵向秦國求救,秦國派樗裡疾率秦、魏、韓三國聯軍攻擊齊國,雙方在濮水對峙。

當時宋國宋康王在位,秦相張儀告訴宋康王,濮上之戰,秦韓魏聯軍更加強大,齊國能勝利嗎?如果宋國堅持和齊國聯合作戰,那麼秦韓魏聯軍取勝後,就要攻打宋國,到時候宋國就要亡國了;但是,如果宋國能找站到秦韓魏這邊,哪怕是保持中立也行,齊國戰敗後,我們給你撐腰,如果到時齊軍敢打宋國,秦韓魏會派軍隊援助;還有一點就是假如齊軍真的打勝了,那麼齊軍下一步很可能就滅你宋國,因為楚國和秦、韓、魏還會打仗,顧不上宋國。宋康王認為張儀說的有道理,還是保持中立比較好,於是悄悄撤軍,致使齊軍的側翼空虛,被秦、韓、魏的軍隊鑽了空子,齊軍大敗,副將贅子被斬殺,匡章敗逃。

齊軍戰敗後,齊宣王送給宋國很多糧食,以此保證宋國的中立。燕國趁機復國。

垂沙之戰三國攻楚,抵抗王命大破楚軍

公元前301年,齊宣王十九年,齊宣王命令齊將匡章與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三國聯軍進攻楚國的方城,楚國派唐昧率軍迎擊,方城被匡章攻下後,楚軍退到沘水旁堅守,兩軍在沘水對峙。

聯軍因不瞭解沘水的深淺情況,不敢貿然渡水作戰,與楚軍相持6個多月。齊宣王在國內不耐煩,派周最(即周冣)到陣地言辭苛刻地催促匡章趕快渡河作戰,但匡章認為應該在戰機成熟後才可出戰,抵抗王命不從。後來,匡章令人尋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於楚軍放箭,派出的人到不了河邊。後來,匡章從一位樵夫處得知凡是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淺的地方;凡是楚軍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匡章隨即選派精兵乘夜幕從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軍發起突然襲擊,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攻擊楚軍。楚將唐眛因為聯軍六個多月沒有多大的動靜,放鬆戒備,等知聯軍上岸後才倉卒調兵應戰。楚軍大敗,2萬多人被殺,楚將唐眛戰死。之後,韓、魏取得宛(今河南南陽市)、葉(河南葉縣南15公里)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國被迫以太子橫為質,向齊求和。

唐眛死後,楚軍部將率領軍隊叛變,叛變隊伍一度攻下楚國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北),將楚國的統治區域分割成幾塊,楚國更加衰落。

函谷關之戰大獲全勝,戰神頂峰萬古流芳

公元前299年,秦與楚在秦武關會盟,楚懷王被秦國扣留,不講原則併吞六國之志初顯,秦國引起東方各國恐慌,齊國孟嘗君趁機聯合韓、魏合縱,組建六十萬聯軍攻打秦國,秦國派四十萬大軍防守函谷關。戰國時期被遺忘的名將,他打的秦國稱臣,是唯一打破函谷關的戰神

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三國聯軍在函谷關和秦軍對峙了一年多,這期間楚懷王從秦國逃跑後被秦國抓回,公元前296年死於秦國大牢。東方各國聽說後紛紛譴責秦國,三國軍隊攻打函谷關更加猛烈。

秦昭襄王忍受不了聯軍數次挑釁,率軍衝出函谷關,攻擊魏軍,公孫喜倉皇撤退,魏軍人馬無數。秦昭襄王想趁機消滅魏軍,卻被大臣告知,齊、韓兩國的主力部隊不見了!秦王擔心中了齊將匡章的調虎離山之計,便急忙回防函谷關;又擔心匡章率軍突襲漢中,忙派兵力去保衛巴蜀。

齊將匡章趁秦王攻打魏軍時,調集齊、韓兩國的四十多萬大軍趁機攻打函谷關,由於守關的秦軍人數太少,函谷關被攻破,秦軍敗逃。齊、韓兩國大軍進入秦國腹地,秦民大恐,秦國百年沒有被入侵了。齊、韓兩國軍隊在秦國耀武揚威。秦昭襄王收集殘餘兵力退守到黃河沿岸的鹽氏之地,被迫派人議和,匡章接到孟嘗君的命令接受了議和。

秦國將河外之地割讓給魏、韓兩國,將武遂歸還給魏國,將封陵歸還給韓國;賠償齊國價值一座城池的財物。

匡章是戰國時期唯一攻破秦國函谷關的將領,函谷關有一將守關萬夫莫開的美譽,是秦國抵禦東方各國的天險,東方各國數次攻打均未攻破函谷關。秦國被迫求和,割地賠款,這也是秦國輸的最慘的一次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