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臣魏徵,生前深受唐太宗重用,死後卻非常淒涼

唐太宗李世民,歷史上有名的英主,諫臣魏徵,歷史上出名的賢臣。唐太宗和魏徵,二人相得益彰,君臣和諧如魚得水的組合在後世廣為流傳。


諫臣魏徵,生前深受唐太宗重用,死後卻非常淒涼

魏徵(公元前580-643年),字玄成,河北鉅鹿人。從小愛好讀書,年少有大志,不事生業。魏徵小時候父親去世,家道中落,魏徵曾經出家做過道士。

隋末,天下大亂,魏徵投到李密軍下,任元帥府文學參軍,掌記室。李密後來降唐,魏徵卻不被重用,魏徵自請去山東安撫豪傑,魏徵來到黎陽,招降李密的舊將李勣。

不久,竇建德攻陷黎陽,魏徵被俘虜,任命為起居舍人。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打敗竇建德,魏徵再次歸順唐朝。

李淵的太子是李建成,李建成久聞魏徵大名,任為太子洗馬,魏徵侍奉太子,盡心盡力,時竇建德餘部劉黑闥起兵造反,魏徵勸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功蓋天下,中外歸心;殿下但以年長位局東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內。今劉黑闥散亡之餘,眾不滿萬,資糧匱乏,以大軍臨之,勢如拉朽,殿下宜自擊之以取功名,因結納山東豪傑,庶可自安。”李建成從之,統領河南、河北諸州軍馬,討伐劉黑闥。

魏徵跟隨太子李建成遠征,大破劉黑闥軍隊,魏徵建議李建成放棄以前的高壓政策,採取安撫策略,使百姓歸心。後劉黑闥被擒,河北之地平定。

太子李建成回到長安,魏徵仍然勸說李建成對付李世民,李建成猶豫不決,後來李建成分化瓦解李世民部將的努力也失敗了。

公元626年六月,玄武門政變,秦王李世民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久登基,李世民成為唐朝實際統治者。
諫臣魏徵,生前深受唐太宗重用,死後卻非常淒涼

李世民責問魏徵,為什麼要間離兄弟之情,魏徵毫無懼色,說“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李世民敬重他的才幹和耿直,仍以禮相待。

李世民任魏徵為諫議大夫,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黨羽散亡在民間,魏徵自薦去安撫,眾人心安,李世民深為敬佩。

魏徵閱歷豐富,仕途坎坷,他對社會問題有敏銳的觀察力。唐太宗李世民屢次讓魏徵到臥室商議國事,魏徵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無不言。

唐太宗褒獎魏徵,遷任尚書左丞,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以秘書監參知國政,封鄭國公。

魏徵直言級諫非常出名,宰相王珪評價他“每以諫諍為心,恥君不及堯、禹,臣不如魏徵”。魏徵向唐太宗面諫五十多次,一生諫諍“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烈,態度之堅定,為歷代所讚揚。

魏徵規諫唐太宗與民休養生息,反對奢靡建造和對外窮兵黷武;建議廢除嚴刑峻法,以寬平之律待民;任用人才要才行俱兼,對貪贓枉法嚴懲不貸,;建議唐太宗兼聽廣納,防止貴臣矇蔽;規諫李世民居安思危,戒驕奢淫逸。

魏徵的直諫,常常讓唐太宗難堪,說魏徵“每廷辱我,會殺比田舍翁”,但是事後,唐太宗又回納其言,這當然和唐太宗的開明政治有關。魏徵說“陛下導之使言,臣所以敢諫,若陛下不受臣諫,豈敢數犯龍鱗?”

魏徵對朝政失誤的批評,使得貞觀之治多所裨益,唐太宗離不開魏徵,不僅對魏徵的建議從諫如流,還在各方面給予信任和尊崇。

公元642年,貞觀十六年七月,魏徵染病不起,唐太宗手詔慰勞,說“不見數日,朕過多矣。今欲自往,恐益為勞,若有聞見,可封狀進來”。魏徵不顧疾病纏身,又進諫數言。

魏徵為官清廉,生活簡樸,家無正堂,唐太宗把營造小殿的木材為他建造正堂。又賞賜家用之物。
諫臣魏徵,生前深受唐太宗重用,死後卻非常淒涼

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正月,魏徵病情惡化,唐太宗所賜給藥膳無數,命人及時通報魏徵病情,唐太宗和太子兩次親臨探病,並將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徵的兒子魏叔玉。正月十七日,魏徵病卒,唐太宗非常悲切,增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諡曰文貞,陪葬昭陵。

安葬魏徵時,唐太宗登內苑西樓,望喪痛哭,詔令百官送喪至郊外,並親寫碑文。有一次上朝,唐太宗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為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唐太宗對魏徵死後的特殊尊崇引起一些人的妒忌,魏徵在臨死之前向唐太宗秘密推薦了當時的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這兩個人可以當宰相。但是魏徵死後,杜正倫因為負罪被罷免,侯君集因為參與太子李承乾謀反被斬首。有人藉此指責魏徵結交朋黨。唐太宗對魏徵產生了懷疑。

後來,又有人向唐太宗說,魏徵生前將諫諍之言抄錄給史官褚遂良看,唐太宗以為魏徵是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唐太宗很生氣。

本來唐太宗要把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徵的兒子魏叔正,這時唐太宗下令解除婚約,又下令推倒了親自為魏徵寫的紀念碑。

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唐太宗不聽大臣進諫,親征高麗,戰士死傷數千人,戰馬損失十之八九。唐太宗後悔之餘,又思念起魏徵,慨然嘆息說“魏徵如果還活著,肯定不會允許我來遠征高麗的。”

唐太宗把魏徵的家屬請到行宮,厚加賞賜,並派使者以諸侯之禮祭祀魏徵,把原來推倒的紀念碑又重新樹立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