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罗卓英?

ou-zhou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三十九:陆军上将、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抗日名将罗卓英。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杰出的抗日名将,其功绩不在薛岳、关麟征、王耀武、杜聿明之下。因为问答里找不到关于他的提问,所以发晚啦。

此人叫罗卓英,字尤青,广东大埔人。保定军校毕业,参加过东征北伐、中原大战、八年抗战。其儒雅低调,文学修养极高,堪称儒将;不但擅长指挥、运筹帷幄;也能治军、练军;更能身先士卒、不畏生死。

抗战中罗卓英率部参加了几乎所有重大战役,别号“救火队”。若论国军将领中参加战役之频繁、跨越战区之大、战果之辉煌,抗战名将无一出其右。

“中正一日不可无辞修”,陈诚却对罗卓英言听计从。罗卓英是陈诚四大金刚之首、“土木系”实际操盘手、灵魂人物。期间带出了4位总司令、4位参谋总长、20多位军长。

抗战胜利后主政广东,大力革新、期间行办教育,并夺回南海被占岛屿。47年协助陈诚治理东北,半年后任东南军政副长官,负责整编到台国军。



罗卓英出身保定军校,与陈诚是同班同学。其后参加东征、北伐、中原大战。依靠战功逐步升迁到高级将领。

罗卓英(1896-1961年),原名东潘,字尤青,别号慈威,广东省大埔县人,幼年过嗣给叔父。叔父务农,罗卓英自幼耕读并做,不但读了私塾,还读了中学。

之后罗卓英考入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与陈诚结为莫逆之交、结拜为兄弟。毕业后回乡创办湖山中学,受举荐任湖梅军少校参谋,随即辞职。

1925年黄埔军校军东征归来,罗卓英正式加入革命军,担任炮兵指挥官。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时,罗卓英指挥炮兵精确射击,轰开城楼。

此后参加北伐,由闽浙入苏,参与歼灭孙传芳战役。此后一路升级,历任团长、第11师参谋长、第33旅旅长、第11师副师长、师长。


抗战期间,罗卓英矢志报国,历经几乎所有战役,战功耀眼。征战半个中国,堪称抗日第一战将。

抗战期间罗卓英矢志报国,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之罗店争夺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仁安羌大捷、平满纳战役重大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在抗战中,与薛岳、白崇禧、卫立煌王耀武、杜聿明等名将等名将比起来,罗卓英参加大型会战次数之多,战区跨度之大,战果之辉煌无人能出其右。

有人说,第9战区薛岳功劳比罗卓英大,那是罗卓英资历不够。早在东征北伐之时,薛岳就是少将了,那时候陈诚和罗卓英才是个连长。

后来薛岳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负责统筹全局;罗卓英担任第9战区前敌总指挥,指挥具体作战指挥。特别在赣北方向,有罗卓英坐镇指挥,几乎不需要薛岳操心。


罗卓英凭借自己杰出军事指挥能力及耀眼战功,又在在蒋介石、陈诚的信赖提携下,快速升迁,历任军职相当多。

罗卓英早期任炮兵连长、副营长,第21师参谋处长、参谋长;浙江省警备师警备团长、第11师参谋长;第33旅旅长、第11师师长、第18军副军长、军长。

抗战时历任第16军团司令、第15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武汉卫戍总司令兼第5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副司令长官;第19集团军总司令、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军委会军令部次长、青年军总监,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等职。

抗战胜利后,罗卓英任广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47年陈诚接任熊式辉任东北行辕主任,点将罗卓英出任副主任。1948年陈诚调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罗卓英副之。


蒋介石以黄埔军校起家,尤以陈诚、罗卓英所部为班底,视为第一亲信嫡系部队,罗卓英为土木系实际操盘手,培养了众多名将。

陈诚起家部队第11师、第18军,十一为土,十八为木,故该体系将领号称“土木系”,是中央军王牌部队。罗卓英以“整军经武,屡建殊勋”而升任第18军长。

蒋、陈重大军事决策,为确保无失,每每重大行动非罗卓英莫属。罗也不负所望,先后以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正副司令长官以及大型会战正副总指挥等身份,亲率中央军主力部队,勇往直前。

抗战中军委会凡遇重大军事行动,罗卓英总是临危受命,率部出现在最危险、关键地区。罗卓英与日军周旋鏖战于华东、华中、中南以及滇缅各大战场,在国军内素有“救火队”之誉。

在18军历史上,共出过5位一级上将(陈诚、罗卓英、高魁元、胡琏、方天)、4位参谋总长(陈诚、周至柔、桂永清、高魁元),两位海军总司令(陈诚、 桂永清)、1位空军总司令(周至柔)、1位陆军总司令(高魁元)、20多个军长,在国民党军中,绝对独占鳌头。而这些名将,可以说大多都是罗卓英培养出来的。



罗卓英除长于运筹帷幄、临阵决战外,还擅长治军、练军。其独特的军事管理方式,使得第11师等部队成为中央军主力。

罗卓英担任新编11师副师长时,就显示特别的治军才能,提出以"三公开"进行部队整整治,即"经济公开、人事公开、意见公开"。规定经济、人事、教育、管理、训练和作战等军务,不论官兵,不论级别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于官兵意见要限期解决,只要不是诬告,都应妥善处理,不得打击报复。 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上一级报告,不得有误。

罗卓英实施"官长士兵化、士兵民众化、民众革命化"的经验。并且以身作则, 与士兵同吃同住,自觉遵守纪律。

在罗卓英治理下,加上第11师官兵素质高、装备精良、训练强度是普通部队5倍,便成为当时中央军嫡系头号主力,在后来中原大战及八年抗战中屡建大功。

罗卓英为人低调随和、协调能力极强,南京保卫战时,蒋介石怕唐生智指挥不了中央军,即派罗出任副司令长官;后来罗卓英出任第9战区司令官和远征军司令官,亦负有协调斡旋之劳,说明其在高级将领中名望、能力之高。


八年抗战绩彪柄,扬威国际。八年抗战,论作战次数之频繁,战区跨度之大,战绩之辉煌,所有国军将领中,实难有人能超过罗卓英。

凇沪会战,总指挥罗卓英不避矢石,亲临督战,几次差点被日机枪击中,幸被部属及时按倒。有部下劝其避一避,罗卓英愤然答曰:“罗店者,乃我家之店也。此正吾人摧敌破阵之地,何惧焉!”

武汉会战,罗卓英临危受命,知难而进,力挽狂澜。马当失守后拼死夺回;北上解信阳之围;武汉撤退时主动留下掩护主力撤退,始终参与每场战役,被军内称为“救火队”。

罗卓英连续转战于10大战区之间,至少有第1、第3、第5、第7及第9战区作战经历,加上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以及滇缅印战区等,转战大半个中国。民国元老于右任称其:“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


罗卓英参与抗日会战一:淞沪会战之罗店争夺战。亲率第18军激战罗店,堪称中国战场血肉磨房。

1937年8月国军发起淞沪会战后,率先攻击虹口日军陆战队。22日,上海派遣军先锋3、11师团和一个航母战斗群到达上海,中日军队攻受逆转,双方在罗店展开反复争夺。

新组建的陈诚第15集团军赶到淞沪战场,加入顾祝同第三战区战斗序列。该集团军所辖全是国军精锐:胡宗南第1军、罗卓英第18军、俞济时第74军及第39军。

8月25日罗店再次落入日军手里,军委会下死令,命罗卓英当晚必须夺回罗店,并构筑防御工事,向登陆日11师团发起反突击。


罗卓英奉命率18军奋战于罗店、宝山,并亲临一线阵地督战。与日军在2平方公里阵地上反复厮杀:三来三往、十荡十决;一个子弹一个敌,一寸河山一寸血。

罗店战场堪称淞沪会战血肉磨坊,罗卓英指挥若定、殊死作战,使得日军不能跨越浏河、嘉定之线一步。战后升任第16军团长,第15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

罗店争夺战惨烈到什么程度?18军的炊事兵们早上扛着一桶桶米饭送到前线,晚上去收拾炊具,一个个都哭着回来了:人都死的差不多了,以后没人吃我烧的饭了......

罗卓英参与抗战会战之二:南京保卫战。临危受命担任南京卫戍副司令,协助唐生智保卫南京。

上海沦陷后,日第10军在华东方面军默许下,不等大本营批复,直接进军南京。

11月19日,唐生智自告奋勇,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南京卫戍部队多为上海会战撤下来的中央军,蒋介石担心唐生智指挥不了中央军,任命罗卓英为副司令长官,协助唐生智守卫南京。

日军很快突破南京外围阵地,逼近城垣。在双方争夺中华门时,罗卓英亲自指挥反击,将攻入城内的日军全部击毙,暂时稳住了局势。

12月12日,日军对南京形成合围,全线展开进攻。中午前后中华门首先失守,南京城防全线动摇。唐生智认为按原计划14日晚撤退已来不及,遂决定提前至当晚撤退。

南京失守后,罗卓英接替薛岳担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归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




罗卓英参与的抗战会战之三:武汉保卫战。

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规模最大、时间最久、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国军投入兵力逾百万,战线绵延数千公里。最终以伤亡40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7万余人,此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其间罗卓英多次临危受命,在战役中升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武汉卫戍总司令和第5兵团司令官。

胡宗南第1军丢失信阳后,武汉守军有合围之险,于是军委会开始部署撤军。蒋介石问时任武汉卫戍司令罗卓英:“武汉尚能守几日?”罗卓英回答:“两周当可无虞”。蒋介石大喜,指令:“你守十日即可”。罗卓英不负众望,亲自断后,掩护主力撤出武汉。


罗卓英参与抗日会战之四:南昌会战。

武汉会战后,日大本营鉴于战线过长、兵力损失巨大,提出不扩大占领区,只进行重点进攻策略,主要作战目标是占领江西、湖南。

1939年3月第9战区以罗卓英19集团军为主力防御南昌北正面。日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实施“仁号作战”,率4个师团进攻南昌。

3月24日日军攻陷吴城镇,并强渡修水。罗卓英下令各部避开敌锋,逐渐建立起修水以南、赣江以北阵地,与日第101、106师团对峙。


4月下旬,罗卓英以前敌总指挥负责指挥1、19、27、30集团军等部,对南昌之日军大规模反攻,计划夺回南昌。

21日晚,罗卓英指挥各部多路进攻南昌,由于未能切断南浔铁路,日军援兵到达,加上遭日军反击的第79师违令退缩,错失良机,使第一次反攻只得暂停。

5 月1日中国军队再次攻击南昌,日军依靠猛烈炮火和航空兵支援,固守南昌外围阵地,并进行反击, 罗军伤亡十分严重。5月9日停止攻击,南昌战役后,罗卓英放弃城市争夺战,改为歼灭日军有生力量为主。


罗卓英参与抗日会战之五:上高战役。上高战役与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并称为抗日三场大捷,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

日军战略企图,以第33、34师团、第20旅团合围19集团军。

1940年,日军准备把南昌的第33师团调往华北,第34师团提出乘33师团北调之前,会同协防南昌的第20旅团打击国军,以减轻日后防守压力。

日军战役企图,兵分三路,将高安一带国军罗卓英19集团军司令部、第70、74军压缩至上高一带,聚而歼之。

41年3月15日,日军北路第33师团进攻安义第70军;中路34师团进攻高安;南路20旅团沿锦江南岸进攻灰埠。日军进展迅速,奉新、曲安、高安先后失守。


上高会战第74军军长王耀武。

北路日军第33师团遭中国军队反击,损失重大,战役中途退出战场。

日军企图将第70军往南压缩至上高一带,罗卓英并未上当,命70军退往西北方向富山区地带。

第33师团尾随追击,遭遇第70军、第72军围攻,经过2日激战,日军伤亡重大,只得拼死突围,退往奉新。

19日,日第33师团认为配合第34师团作战任务已经完成,逐转入休整,准备调往华北。
上高会战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


南路日军混成第20旅团攻击受挫,反遭中国军队尾击。

日第20旅团攻占曲江后,留下一个大队驻守掩护左翼,主力3个大队20日占领灰埠。然后北渡锦江,与第34师团汇合,以加强上高方向攻击力。

罗卓英抓住战机,命南昌以南的第49军迅速渡过赣江,在泉港截击日赣江支队,歼灭大部。然后第49军马不停歇,尾追第20旅团,击其侧背。


上高会战74军51师师长李天霞。

中路日军第34师团不顾南北两路日军情况,孤军冒进,猛攻第74军阵地。

中路第34师团于18日占领高安后,不顾南北两路日军受挫,继续向西突击,猛攻74军阵地。

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第34师团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极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

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9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


罗卓英抓住战机,准备在上高地区合围第34师团。

各军慑于罗卓英军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在上高地区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

日第34师团还不知道被合围。19日发起对第74军的猛烈攻击,被余程万57师阻止于泗水东、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击战术,继续猛攻,被廖龄奇第58师拼死挡住。

在总司令罗卓英严厉督战下,各军无不用命,第74军尤胜。军长王耀武命51师李天霞南渡锦江,切断第34师团退路。


王耀武第74军作战尤为出色,是上高战役歼敌主力。

李天霞师刚抵达锦江南岸,原来北渡的日第20旅团发现不妙,主力又南渡锦江,与李天霞部相遇,发生激战。

李天霞不敌日军强大陆空火力,退守石头街。王耀武命李天霞部往左转用,急调军直属野战补充团急行军,于21日7时赶到华阳,堵住第20旅团。

日军拼死进攻华阳阵地不成,主力转向左翼,遇到李天霞部猛烈抵抗。第20旅团使用毒气弹燃烧弹突破阵地,随即被李天霞的2个团反击夺回,第20旅团陷入背水作战窘境。

战至24日,第34师团攻势完全被余程万、廖龄奇师挡住,又将锦江南岸第20旅团残部3000余人调来参战,亦无进展。


第34师团进攻被74军阻挡,退路被断,罗卓英已将日军合围在上高地区。

罗卓英原命令各军以高安为前进目标,围歼日第34师团。由于战斗情况变化,于22日午,复命各军改向上高东北地区前进。

23日午,刘多荃、李觉两军分途进据石头街、官 桥街、杨公圩,迫近灰埠、高要,对第34师团包围之势已成。罗卓英再下令各军, 缩小包围圈,向敌人作向心攻击。

24日已时,李觉军、张言传师收复南茶罗,再向 毕家猛攻。唐伯寅师亦进抵土地王庙,,继攻泗溪。王陵基军傅翼、陈良基两师亦展开于荷舍、雷市一线,由北向南攻击前进。

至此将第34师团压缩在南北10华里,东西30华里的椭圆形包围圈内。而毕家为大贺指挥部所在地,遭受罗卓英各军猛攻之下,日军全线动摇。

日第34师团向第11军军部求救,11军原本没有重视此次战役,才发现2个师团没有协同作战,急令第33师团救援。

25日第33师团兵分3路,对包围圈北翼的张方传师发起猛烈攻击。张方传腹背受敌、力战不胜,于是后撤。使第33、34师团汇合。第20旅团移军高安,掩护第34师团撤退。

罗卓英根据战场局势,重新部署兵力,下决心实施第二次包围战,彻底消灭第34师团。

26日晨,罗卓英严令张言传、唐伯寅两师恪遵前令,于官桥附近全力堵截,防日军突围与增援;命令余程万师经潘家桥北攻击前进;廖龄奇和宋英仲两师以官桥为目标奋勇进击;王克俊师于官桥以东攻敌侧背;傅翼师向江家洲以南;陈良基师经常浦转向东南,索敌猛攻, 罗卓英要求各部迅速聚歼残敌,全歼第34师团。

27日,第34师团在第33师团、第20旅团接应下,突出包围圈,往土地王庙一带后撤。

28日子时,王克俊师将34阻于暇蟆碑、虎形岭一线,第20旅团被阻击于龙图圩附近。

廖龄奇师追至长岭,咬住第34师团后卫;午间李天霞师赶到,于上罗象、山源展开,袭扰敌右侧背;余程万师进抵龙形山,迂回官桥街南,全歼守敌600余人。

罗卓英督促各军从各个方向发起攻击,分割包抄日军,高安、奉新等皆被收复。3日追击到大城、干州街附近,日军开始凭借坚固工事据守,罗卓英逐下令停止追击。


上高战役战果统计:

罗卓英在3月29日电报中汇报的战果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指挥官长岩永汪、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5万余人,自身伤亡2万余人。

但第9战区司令薛岳没有认可这个战果,薛岳在4月5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称伤、毙日军12520名,俘敌14人。

日军宣称造成中国军死伤17,119名,失踪2,814人,至于己方损失在战报上则只字未提。



上高战役后,罗卓英率部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获得浏阳大捷。

12月中旬,罗卓英将19集团军司令部由上高迁到浏阳,辖肖之楚第26军、夏楚中第79军及194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

罗卓英将部队布置于浏阳、醴陵、株洲一带,与王陵基集团军成百里夹击之势。

1942年1月1日,日第11军渡过浏阳河,罗、王两集团军静伏不动,待敌进入长沙近郊,即全线出击。

罗卓英令26军出永安市向槊梨市,79军及194师出经黄花市攻击槊梨市,与杨森、王陵基集团军密切配合,形成对敌包围。

经过四天血战,日11军开始后撤。罗卓英任南方追击军总司令,率部穷追猛赶,追至桃林忠场一带,与日军对峙。

同时罗卓英仍指挥赣北战事, 江西日军全线出动,进犯高安、修水地区,配合长沙作战,也被罗卓英击退。

1942年4月2日,军委会任命罗卓英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归史迪威和英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指挥。

4月5日,罗卓英与蒋介石飞往达腊戌与史迪威部署平满纳会战,打算将日军引到该地区歼灭。

计划正准备施行,英军突然决定撤往印度。罗卓英接替防务,进行了皮尤河前哨战、同古战斗和斯瓦等抵抗战斗,掩护了英军撤退。

4月18日,因东西两路告急,棠吉、瓦城动摇,只得放弃平满纳会战,退守瓦城,重新计划瓦城会战。

日军机械化部队迂回攻占腊戌,从侧面包围瓦城,并占领密支那、腾冲,远征军后路被切断。

远征军不得不撤退,一部经野人山回国,罗卓英率部退入印度整训。在印度罗卓英与史迪威产生冲突,罗卓英返回重庆,出任军令部长。


罗卓英文武全才,文学有很高修养,为人低调谦和,有儒将风范。即使在硝烟战火中,也坚持创作。其作品被誉为“诗中之战史、战史中的诗”。

罗卓英文采风流,擅长律绝。与日军鏖战之际,从不间断诗词创作。出版有《呼江吸海楼诗集》,收入183题共593首诗,全部创作于八年抗战时期。

其中多数篇章,如《芦沟曲》、《罗店》、《吊宝山殉城姚营官兵》、《上高会战奏捷四首》、《远征军贺捷诗三首》等,经战地记者转载传播,一时脍炙人口、蜚声国际。


抗战胜利后,罗卓英任广东省主席、保安司令,期间三进南海策划收复南海诸岛,为国家领土完整做出贡献。

1939年,日本人赶走法国人,占领南沙群岛,改名为新南沙群岛。日本战败后,法国又抛出论调,称南沙为法属南越之地。

1945年罗卓英刚刚上任,即派出一百多名技术人员、接收人员,经过三天三夜航行,抵达南沙群岛,在当地居民欢呼声中,登陆执行任务,日军自行退出。

其主岛原称长岛,改为太平岛,在岛上立碑升旗。有关人员留在诸岛上两月有余,分别从事各岛之测量、调查、立碑等,还采集动、植物标本,满载而归。

罗卓英《追忆南沙》记载,先后三次巡视海南岛全境。有文:“伫立于已有雏形建设的榆林港,临风遥望,顿解旧怀,倍加关注。当时以为,大战之后,生息有机,国防经济,相提并举,此其时矣。”



成也陈诚,败也陈诚。罗卓英跟随陈诚出任东北副长官后,狼狈去台,出任台湾军政副长官。

1948年2月,陈诚在东北一败涂地,在一片责骂声中离职。身为副长官的罗卓英随之南下,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协助陈诚经营台湾。

主要职责是协助陈诚改编整训的赴台国军。 不久东南长官公署撤销,罗卓英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闲职。

罗卓英心知肚明,旋即请退,转为预备役养闲。1961年11月6日,罗罗卓英因糖尿病在台北去世,蒋介石授予他忠贞为国、殊堪旌扬的旌忠状。

一代抗日名将,自此凋零,享年66岁。


烟酒阁大学士


在派系林立,内斗剧烈的国民党内部,才华横溢的人比比皆是,但这这并不能成为其脱颖而出的原因。跟对人,才是在国民党内成功的最大秘诀。而显然,罗卓英就是跟对人的最好范例。



国民党最大的粗腿当然是蒋介石。但是想抱蒋介石大腿的人太多了,蒋介石也不会都接纳。众所周知,蒋介石用人的两大原则是:或为浙江老乡,或为黄埔出身。很遗憾,这两者罗卓英都不是。

罗卓英,字尤青,1896年生于广东大浦县,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是不是很熟悉?没错,第八期炮科的同学,还有大名鼎鼎的陈诚陈辞修。


如果说陈诚是蒋介石最信任的人,那么陈诚最信任的,就是他的同学兼得力助手罗卓英。作为陈诚嫡系“土木系”的大将,罗卓英几乎跟随着陈诚的脚步,一步步成为国民党陆军上将。

能被号称“小委员长”的陈诚所信重,罗卓英当然很有两把刷子。虽然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比比皆是,但是单论教学质量和正规程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远强于更类似速成学堂的黄埔军校。而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罗卓英,虽然不能与粟裕等开挂般的军事奇才相比,但罗卓英的军事素养在国民党将领中名列前茅。


罗卓英早在广东革命政府期间就参加了东征、北伐,北伐胜利后,罗卓英又再次参加了军阀混战和“剿共”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罗卓英已积功成为第16军团军团长兼第18军军长,罗卓英率部参与了淞沪会战,被称为为“血肉模仿”的罗店争夺战,就是罗卓英指挥的抗日首战。罗卓英指挥若定,始终将日寇据于防线之外,显示出其优秀的军事才华。

在其后八年抗战中,罗卓英历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总司令长官、武汉卫戍总司令、第五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前敌总指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等职,先后率部参与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远征军在缅甸的对日作战等等战争。罗卓英以坚定的民族意志和无畏的精神,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无愧其抗日名将的威名。



罗卓英作为高级军官,几乎参与了所有对日的重大作战。“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这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对罗卓英的赞誉,也是对罗卓英抗日战场表现的最好总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入住,应成为广东省政府主席,宁在1946年晋升为国民党陆军上将。国民党在大陆全面失败后,罗卓英也撤至台湾,1961年,由于糖尿病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战功彪炳,罗卓英在担任广东省国民政府主席期间,还是是收复南海诸岛,确定中国对南海主权的最大功臣。



鸢飞九天2018


陈诚的军事集团“土木系”也有四大金刚:罗卓英、林蔚、郭忏、周至柔,林蔚的最高军职是“国防部作战厅长、次长”,深为蒋介石倚重,而郭忏的最高军职是“联勤总司令”,周至柔的最高军职是“空军总司令”,由此可见,排名四大金刚之首的罗卓英应该是什么样的份量,他几乎就是土木系的灵魂人物,下面还有个“土木系十三太保”,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是一个抗日功绩被严重低估、大兵团指挥能力又被过于高估的将军。



指挥部设于长沙的第九战区首任司令长官是陈诚,1939年2月上调重庆时,却没有按惯例将职务传接给罗卓英,是非常耐人寻味的。须知从第11师、第18军到第19集团军,都是陈诚一旦高升,接任军事主官的第一顺位继承者,一定是罗卓英。惟独这个第九战区司令,陈诚举荐了薛岳,而以罗卓英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司令。

作为保定军校的同学,罗卓英与陈诚可谓是莫逆之交,共同打造了国民党中央军“陈胡汤”三大军事集团势力最大的土木系,陈诚为人刻板严肃,土木系军官如果与陈诚发生不愉快,一概请罗卓英出面转寰,以儒将闻名的罗卓英都能最后上下摆平,说明性格温厚。而恰恰是这份温厚,使罗卓英缺少某种“杀伐决断”的领袖气质,是个好的副手或参谋长,不是个好统帅,恐怕这也是错失第九战区司令的主要原因。



确实,罗卓英打满抗日全场,从淞沪会战开始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抗日战争所有发生在华中和西南的战役几乎都有罗卓英的身影,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三次长沙保卫战,罗卓英都是薛岳离不开的重要副手,因为国民党军队派系实在太多,既然中央军土木系二号人物都遵守号令,其他各派系各部焉敢再不从命?为第九战区的指挥顺畅,为湖南和江西成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主战场,罗卓英功不可没。

第19集团军主要驻防赣北,南昌会战之后罗卓英所部多次击败日军的进一步侵略,将南昌日军牢牢地压缩在周边,保证了湖南战场不被迂回,保证了赣南不致沦陷,保证了第九战区和第三战区的陆上联系通道,薛岳的“天炉战法”即脱胎于罗卓英的“后退决战”军事思想,此间尤以上高会战最为精彩,一举打残日寇两个师团,毫不夸张地说,罗卓英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确实功在民族。



1942年初出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位于蒋介石之下、杜聿明之上的中间位置,再加上盟国英美的参与,复杂的军事指挥系统使远征军无所适从,罗卓英不够强势的缺点再一次暴露出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终至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嗣后奉调回国,出任军令部次长和东南训练团教育长及全国知识青年编练总监,为1944年的滇西和缅北反攻做出相当贡献。

全国抗日十大战区,罗卓英至少征战过五个以上,如果再加上南京卫戍区、武汉卫戍区和滇缅战场,守土抗日绝对的高级将领第一人,民国元老于右任评其“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绝非虚誉。抗战胜利后主政家乡广东,曾经三进南海,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国府曾经指定一岛名为“南威岛”,就是纪念罗卓英接收之功(罗卓英号慈威,人如其号)。

1946年晋升陆军上将,1961年逝于台北。



恭录罗卓英将军《上高会战奏捷》:

“又报前线战鼓催,寇气直犯上高来。

休夸扫荡侵三路,且看包围奋一锤。

诸葛阵图终有价,临淮壁垒不容开。

应知万马埋轮日,莫使虾夷片甲回。”


度度狼gg


罗卓英大家不是太熟悉,原因在于大家对于历史知识的形成很多是来源于电影、电视剧或小说文学,很少有人去认真看文献的,这个人物基本很少出现在相关的影视剧中,不少人没有听闻。罗卓英保定军校毕业,在该校中结识陈诚,之后成为莫逆之交,后来成为了陈诚土木系中的重要一员。

在人们的印象中,罗卓英是一个儒将,能文善武,书法不错,还出版过诗词和文集,但其性格也有残暴的一面。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罗卓英升任第十一师师长。1931年5月,第十一师在实施所谓围剿的过程中,受到农民自卫队和我军一部的袭击,便恼羞成怒,放火烧山,把山上的老百姓不分皂白一概枪杀,可以说非常残忍。1933年2月,蒋介石又罪恶的发动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为了行动指挥方便,临时决定成立第五军,罗为军长,下辖第五十二、五十九师。但第五军还没成立,这两个师就被给消灭了。

罗的主要功绩是在抗战时期,抗战爆发后,罗卓英率18军十一、十四、六十七、九十八四个师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等第18军全部到达上海时,重要枢纽罗店已经失陷。

罗卓英命令十一师将其夺回,此后双方反复争夺拉锯长达月余。翌年春,经过补充后的18军被扩展为18、54、79三个军,罗卓英也升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

武汉会战时,罗卓英任武汉警备司令。武汉失陷后,率部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立下战功。

1941年春,日军进攻长沙受挫后,在赣西发动攻势,罗指挥王耀武74军、李觉79军等四个军共六万余人。

巧妙地采取两翼牵制,大胆集中用兵,转移外线,诱敌深入,在上高一带打退日寇进犯的战略,按当时的战报上说击毙敌两万四千余人,敌师团长也重伤至毙,是为“上高大捷”。

1942年2月下旬,为支援英军作战,罗被委任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赴缅作战,后因作战失利,一部退回国内,罗卓英则率领另一部新22师、新38师退往印度,成立中国驻印远征军,史迪威任总指挥,罗任副总指挥,负责远征军的训练等工作,次年回国任军令部次长。抗战胜利后,罗卓英出任广东省第一任政府主席,当陈诚赴东北督战时,罗也被任命为东北行辕副主任,蒋介石败亡已见,亦追随陈诚赴台湾为蒋谋后路,在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1961年病死。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团队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历史传讯社


抗日战争时期神州大地上烽火遍地,在战火的磨练下,一个个肩负辉煌战绩的抗日名将们纷纷横空出世,如王耀武、杜聿明、薛岳、张自忠等名将都在抗日战场上用日本人的鲜血为自己书写了荡气回肠的抗日之歌。

但是大家在很多时候都会忽略的一个人、一个在抗日战争中战绩绝对不亚于这些名将的人,此人就是陈诚最信任的军事伙伴罗卓英。


罗卓英毕业于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将领摇篮保定军校,和蒋介石手下的小委员长陈诚陈辞修是很要好的同窗同学,他们二人因为在保定军校中有过硬的交情,所以罗卓英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陈诚的提携下,于派系严重的国民党渐渐走上了荣耀之位。

保定军校在中国现代史中的地位

在这里有必要跟大家简单说一下保定军校,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只知黄埔军校,不知保定军校的,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中,保定军校的意义却绝对不亚于黄埔军校。

我们都知道的白崇禧、薛岳、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很多重要的民国将领都出身于保定军校,保定军校的学生几乎遍及了中国早期的军阀混战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

(薛岳)

在黄埔军校学生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时,保定军校的很多学生们早已经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金字塔顶端,成为了统筹大局的大将,正是因为凭借这样过人的资历和关系,罗卓英在抗日战争刚开始爆发的时候,才能没用几个月的时间就一跃成为了集团军的总司令,开始走向决策层。

在关系和能力的双重作用下,罗卓英慢慢走向了人生巅峰

不过罗卓英的晋升虽然与陈诚有着重要的关系,但是他的军事能力却也是非常不容忽视的。

在国民党投入了绝大多数精锐部队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淞沪战场上,罗卓英率领第18军在罗店这个著名的血肉磨盘上死死坚守了下来,在武器有着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就这么将日军主力的前进路线生生打断了,由此建立下了大功。


在往后的抗日战争中,罗卓英游走在各大战场上,率领大军统筹起了对日作战的大局,他先后历经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仁安羌大战、平满纳战役等这些非常重大的抗日战役,用非常服人的战绩铸就了自己的英名。

所以在战绩的成就下,他的位置也一步步高涨了起来,最后更是成为了第九战区的副司令、远征军的总司令、军令部的次长。

罗卓英名气不大的尴尬

不过也因为他这些总揽全局的位置,使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不能合理地被凸显出来。

人们往往会将目光盯在最高位置如蒋介石、何应钦、陈诚等这些人上,或者将目光投向战斗在第一线的如王耀武、孙立人等这些名将之上,像罗卓英这样居中在这两个行列中的人,往往就会遭遇到名气不足的尴尬。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上高会战,上高会战是抗战中一次很重要的会战,在意义上不亚于台儿庄战役所获得的胜利,而罗卓英就是当时的总指挥官,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却只记得了王耀武和74军的辉煌,而忽略了罗卓英在这场会战中的重要作用。

名不配功的罗卓英

在上高会战中,王耀武凭借着非常辉煌的战绩使74军获得了抗日第一铁军的称号,也彻底折服了日本人,74军名下的两支师更是在此会战中分别获得了蒋介石颁发下来的海陆军武功状,风头可谓一时强盛无两。


(王耀武)

虽然74军惊人的战斗力是此次会战胜利的重要原因,但是罗卓英对大局的总揽以及对各军的协调却也是非常重要关键的。

不过像罗卓英这样站在战斗背后的关键人物于舆论大潮中是没有太大市场的,所以他的名气远远不如王耀武,甚至还比不上当时只是74军一名副师长的张灵甫。

而在缅甸战场上,虽然罗卓英也是中国远征军的总司令,但最后却因为很多事情,人们只记下了如孙立人、廖向辉、戴安澜等奔赴在第一线的名将。


所以说在我看来罗卓英的功名与名气是远远没有达成正比的,他在抗日战场上建立下了非常卓著的功勋,这些功勋是完全可以使他成为被历史铭记的抗日英雄、成为被历史浓墨重彩描写的抗日名将的,但是世事总是如此,人们要么记住最高位者,要么记住最闪耀者,像一些中流砥柱者就常常会遭遇尴尬,罗卓英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孤客生


国民党中的老资格将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陈诚关系匪浅,堪称莫逆之交。在他的军事生涯前期,几乎和陈诚如影随形,一个当正的,一个当副的,而陈诚的发家部队十一师乃至后来的十八军其都担任过统帅,所以说罗卓英是陈诚土木系的二号人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于要塞凡尔登抗拒德军有过一场血战,双方伤亡近七十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而在抗日战争中,也有过一场血战,日军妄想三个月灭亡中国,但在淞沪战场上,双方于罗店展开反反复复的争夺,使日军半个月推进了三公里,此战被称为“血肉磨坊”,抵抗日军的便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便是罗卓英。



所以说,罗卓英是一名极其优秀的将领,他从东征北伐之时,便英勇善战,而抗战爆发后,他率部各处御敌,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从武汉会战到远征缅甸,无论从作战次数还是战绩来说,他都无疑是一位抗日名将。



后来因为国民党的败退,其他国民党派系更有杀陈诚谢天下的说法,所以陈诚下台后被蒋介石派往台湾,而罗卓英也随其奔赴台湾,后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整编国民党残兵败将。

后于1961年病逝,老蒋授予其“忠贞为国,殊堪旌扬”的旌忠状。


历史之绝唱


谈起远征军,为什么要说孙立人入缅,杜聿明入缅。为何不说罗卓英入缅,郑洞国入缅呢?(况且孙立人的功劳也不如郑洞国,两人不是一个级别;攻克密支那后,郑洞国的新1军才分编为孙立人的新1军和廖耀湘的新6军)无它,因为现在孙立人,杜聿明更有名。罗卓英其实当时的职位很高,也有名,只是现在很多军迷没那么熟悉。



罗卓英打仗不少,也许协调关系更擅长吧。松沪南京武汉长沙罗卓英都打的不错,上高南昌会战就是罗卓英指挥的。(上高是大捷)



再看从1942年开始,罗卓英出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手下数万精兵(知识青年多),并以大兵团作战序列跨出国门,驰骋缅甸,协同英美盟军。后来他率部转入印度,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负责在蓝姆伽训导抗日将士。



罗是广东人,但并没有去黄埔军校,而是去了保定军校。和陈诚是一个学校的,有同窗之谊,二人关系也很好。而陈诚深受老蒋器重,罗当然也受信任了。民国元老于右任曾盛赞罗卓英“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罗也无愧于这句话,经历和战功皆可。



我们来看一份名单,你就知道他的资历了。在罗卓英的帐下,有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廖耀湘等名将,能带领及协调这些出征,足见罗卓英的威望之高,资历之深。罗去台后任战略顾问,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于台北。


李三万的三万里


罗卓英虽然不是黄埔系出身,却成为黄埔土木系的灵魂人物,虽然不是浙江出生,但是依然成为国军重要将领,罗卓英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为抗战名将,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黄埔土木系的灵魂人物

国民党内一直有:“学非黄埔,省非浙江,做官无路,泪眼汪汪”。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罗卓英。

罗卓英是广东省大埔县人,1922年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毕业,与国民党大佬不仅是同班同学,还是同桌,两人因此成为莫逆之交。

1923年罗卓英开始从军,任少校参谋,但是没干几天就辞职了,直到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回广州,罗卓英正式进入军界。

作为保定军校炮兵科毕业的罗卓英是经过系统性的军事教育的,不像黄埔,基本就是短时间的集训。在第二次东征的时候,作为炮兵连连长的罗卓英指挥炮兵出色的完成对目标的打击,立下战功。

在北伐,各个战场,罗卓英都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因为屡立战功,再加上和陈诚的关系,罗卓英逐渐升迁,从连长(1925年)升到第十八军副军长(1928年),罗卓英只用了三年。即使黄埔中的天子门生胡宗南也没有如此迅速吧!

陈诚之所以重用罗卓英,完全是将罗卓英看成自己的心腹,后来罗卓英也用自己的实力使自己成为土木系的灵魂人物。

罗卓英的抗战生涯

罗卓英的抗战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在日寇侵略我中华,罗卓英带领十八军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也谱写了自己的辉煌。

淞沪会战中,十八军在罗店与敌军进行殊死奋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此战役中,罗卓英先后升任第十六军团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并且大破日寇想要包围上海的计划,使主力部队能够撤退到南京。

罗卓英随后在澎湖战场与日军进行游击战,在战场上歼灭了大批敌军,并且多次打断日军在湖口一带登陆的企图。罗卓英参加了南昌会战,罗卓英指挥49军,97军,74军歼灭敌军三十四师团,毙伤敌寇2.4万人,罗卓英也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除此之外,罗卓英还创造了开战以来最精彩之战,即上高大捷,该役中,毙伤日军1.5万余人。以及在远征军在国外创造的最具国际影响的战役,仁安羌大捷,该役罗卓英指挥孙立人以一千士兵,救出七千多英军和记者,轰动国际。

可以说,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我们所知道的那些著名精彩的战役,很多都是出自罗卓英的手笔。

关于罗卓英的评价

中国在抗日战场,正是有像罗卓英这样的人,才使得抗战能够取得胜利,经过八年浴血奋战,十四年的奋斗,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八年抗战期间,罗卓英自淞沪会战开始即首当其冲,继而转战常熟广德,拱卫首都南京,指挥保卫武汉,组织反攻南昌,获取上高大捷,乃至三次长沙会战,一度缅甸远征,直至最后胜利,可谓南征北战,几至无役不与。

在抗战胜利后,罗卓英升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在此期间罗卓英对南海诸岛进行了主权维护。罗卓英曾经表示:“吾国为太平洋之大国,为求太平洋之太平,必须共同维护。我们必须稳站此南海三大群岛,方能负起和平之使命。此为义务,亦为责任,更为安定太平洋、保障世界和平之基础。”

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罗卓英随陈诚到台湾。

1961年罗卓英逝世后,陈诚亲自撰写祭文:“假令论及昔年报国,与其谓诚稍有贡献,毋宁悉以属之于兄。”


史论纵横


陈诚是小委员长,那罗卓英就是小辞修。土木系的核心大佬。

罗卓英,1896年生,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战期间参加多次对日大会战,为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并在缅甸战场对日作战,扬威异域。抗战胜利后晋升为陆军上将。

1、乡谊与同学谊

罗卓英第一不是黄埔教官,第二不是黄埔学生。这就得让我们认真梳理他当时的人际关系。

1918年,考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没有考上;1919年,考上该校第八期炮科,与同学陈诚结为莫逆之交。大致接近于王柏龄与何应钦的关系。

(英气)

毕业回家后,在老家大浦中学办学,和军界关系不大。

1923年,被老乡邹鲁推荐到潮梅军,虽然辞职,后来进入军界应该也有这位老乡推荐。要知道邹是同盟会元老,《民报》案重要人物。

2、在军队发迹

相对于王柏龄烂泥扶不上墙,逢打必败。罗卓英显然不是如此,在东征惠州战斗中,发挥其专业素养,开炮轰破垛口,打开缺口,为破城立下大功。

之后主要就是跟着陈诚东征西讨。

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21师参谋处长(陈诚为63团团长)、参谋长(师长陈诚)。

1928年,任浙江警备师上校团长(陈诚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司令)。

1929年,任第十一师参谋长(陈诚为十一师师长)、第三十三旅旅长、第十一师副师长、第十一师师长。

1930年,提升为第18军副军长(陈诚为军长)。

嗣后,在历次“围剿”红军战斗中,也一直是陈诚的副手。

当然,罗将军不可能一直是影子,在军事上多任前敌指挥,独当一面,到“两广事变”已经负责方面任务,冉冉升起的将星

3、抗战军功

罗店争夺战的核心作战部队就是18军,其帐下黄维等死战不退。与日军反复较量

1937年8月至11月淞沪会战中的罗店争夺战是其率部参与的抗日首仗。他时任国“三来三往”,“十荡十决”,“一个子弹一个敌,一寸河山一寸血”,堪称“血肉磨坊”

先后参加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等。尤其是上高会战:

1941年三四月,其率军在江西上高击败日军创造抗日战争中 “变内线被包围为外线反包围”的成功战例:完胜日军的两个师团及一个混成旅团。是与台儿庄、昆仑关、万家岭媲美的战役。

(罗卓英、王耀武都是上高会战功臣)

在远征军进入缅甸时,任第一路军司令;后来任驻印军副总指挥。在抗战末期,任训练总监。(因其蓝姆伽经验)。扬威异域。

到抗战结束后,因功升为上将。

总结

罗卓英将军有儒家之称,很有文化底蕴,自然为人所喜。同时罗将军在军事技术、军事指挥、军队训练方面也是行家,无可挑剔。

罗的四大有点值得我们学习:爱国浩然之气,不忘学习,专业过硬,人事处理能力极佳

参考文献:

王自军.南昌会战始末[J].同舟共进,2017(04):53-56.

隆鸿昊.上高会战胜利原因另探[J].兰台世界,2015(34):111-112.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他才是抗战第一将,罗卓英,此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和陈诚是同窗,当然,陈诚和他关系也是相当不错,陈诚担任18军军长后,他的11师就让罗卓英接任。在国民党最负盛名的18军将领中,先后有过5个一级上将,陈诚,罗卓英,周志柔,桂永清,高奎元,而这些将军基本都是罗卓英一手带出来的。

在14年的抗战中,罗卓英没有一日是不在战场上的,其中最早的淞沪会战,罗卓英率领的一个团的兵力守住了罗店,惨烈程度让日军都胆寒。之后罗卓英担任战区司令。之后日军大面积进攻中国。

罗卓英总是出现在战场上最该出现的地方,比方说长沙会战,宜昌战役等,被誉为蒋介石的救火队长。在上高战役中,罗卓英以两万人的伤亡歼灭日军1,5万人,此战是近代中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而且也是自己损失最少的。被誉为最经典的战役。

在之后的远征军出征中,总司令就是罗卓英,麾下有孙立人,杜聿明,戴安澜,廖耀湘,郑洞国等人,这些赫赫有名的将军居然都是罗卓英一手带出来的。可见此人能力之高。民国元老于右任曾盛赞罗卓英“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但是这么一个能打的将军却没有出现在解放战场上。

有人说是被蒋介石冷藏了,不止如此,罗卓英同时期的将军,卫立煌,关麟征也很少在解放战场上显露,解放战争期间,罗卓英一直待在南京,之后又去了台湾和陈诚一道主持台湾军务。

不过老蒋对于这些抗日名将还是不错的,罗卓英在后来糖尿病逝世,孙立人遭到蒋介石囚禁了33年,白崇禧也是心脏病突发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