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上海人真的不歧視外地人嗎?是因爲素質高掩蓋了歧視……

大葉,70後,醫學博士,海歸,在上海工作。

二葉,80後,學服裝設計的,後來從事了美容美髮行業……

在一座縣城,姐妹倆就算“名門”之後,父親是部門一把手退休,母親是主任醫師退休,姐妹倆後來都在上海工作,老兩口也去了。

老兩口,很鬱悶。

沒兒本身就是個缺憾,總有人拿這個說事,結果倆閨女都不愛結婚,好不容易大葉結婚了,結果不生孩子,理由就是工作忙,不想要。

二葉呢?直接是不婚族。

我跟大葉怎麼認識的呢?

我騎友的弟弟在上海某醫院是專家,春節回來,領導們就要接見接見,帶著家人一起,合合影,吃吃飯,還要諮詢一些醫學問題,這個場面我很熟悉,當年我跟在王晨霞老師後面時,就是這個狀態,她每到一處,當地的達官貴人就來了,全是家庭式的拜訪,老的少的一起,然後挨著讓診斷一番,合個影,名人嘛。

之前我們打過交道,但沒見過面,我求他辦過事。

就是委託他打電話給一位主任醫生,然後這位醫生再幫我寫個條,我帶著條去找另外一位醫生。

小地方看病就是如此,不找人不放心。

你回老家過年,咱肯定要請請吧。

他帶的助理就是大葉。

醫生,很多喜歡喝酒的,至少我們球友圈、騎友圈是如此,人均一斤是常態,不是所有醫生都注重養生的,勸酒也是喝酒的一部分,勸酒的核心不是說你多麼會說,那都是小伎倆,核心是集體催眠,是沒人讓你喝,是你非拿酒瓶子自己倒……

我很少遇到能跳出集體催眠的人。

球友的弟弟酒量也不錯,但是也被我們喝暈乎了,大葉呢?最初她說只喝一杯紅酒,我們肯定同意,只要你喝就行,不論多少,因為群體催眠的特點就是大家不需要監督你,而是讓你表現的與眾不同,例如主陪說,六口乾了這一杯,到了第六口,大家都幹了,只剩你了,你越想越尷尬,也跟了這一杯。

跟著跟著,跟傻了。

因為我要保持清醒,我沒喝酒,負責送大家。

酒足飯飽,回家。

在車上,大葉吐了,這還不要緊,關鍵是尿了,別人是不知道,因為都喝多了,只有我知道,大葉都未必知道,但是事後可能知道,畢竟褲子溼了嘛。

次日,她包包找不到了,聯繫我,發現掉車座位下面了。

就這麼認識了。

我描述的是不是很恐怖?這是北方酒席的常態,於我們幾個而言,她是放心的,相對都是比較正經的人,最怕什麼呢?就是大家都不熟悉,這種酒場女的不能輕易喝酒,就是堅決不喝,因為男人容易發壞,就是故意讓你出醜,從而帶你走。

我之前特別想做酒,我想了一句廣告詞:酒,要跟朋友喝。

什麼意思呢?

不是特別值得信賴的人,不要輕易喝酒。

之前我寫過一篇醉酒專題,就是這麼多年我遇到的奇葩,打滾的,站在桌子上跳舞的,什麼樣的都有……

我對大葉很好,畢竟她屬於資源型朋友,平時少有來往,但是我定期會發一些特產、圖書給她,我覺得啞巴是很高的境界,就是他對情感的表達方式是做而不是說,做比說是有說服力的。

我也很少求她幫忙,只是偶爾諮詢一些小問題。

有天,有個連雲港的讀者,她丈夫心臟難受,檢查了幾次都沒問題,就問我上海那邊有沒有熟悉的?

我說,我只能幫著問問,具體什麼情況也不確定。

從下往上看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有誤區,例如我叔家弟弟在北大教書,我們家人總說,等孩子高考時讓找找關係,你知道北大有多少老師嗎?

在那裡教書也是普通人。

同樣道理,在知名醫院工作,也只是一名普通的醫生,沒有什麼權力,充其量能給提供一些經驗支持。

我諮詢了大葉。

大葉的建議很簡單,彙總起來就兩條:

第一、從江蘇那邊辦理轉診手續,這樣醫保可以報銷。

第二、從醫院APP上掛號,醫生給開出檢查單,去挨著做檢查,檢查完以後先聽當事醫生的意見,同時可以把檢查結果發給她,她給拿去找主任問問。

做完檢查,其實就有了答案,在心電圖上就有異常,可能是檢查設備有差別。

我眼睛被球擊中後,我左眼有一半是看不見的,彷彿是拉上了窗簾,我諮詢了大葉,大葉讓我第一時間去醫院,看看有沒有眼底出血。

我去了眼科醫院,也是某專家自己出來開的私立醫院。

給我開了一堆檢查單。

檢查完了以後,建議我打上三天吊瓶,理由就是消炎……

我一聽,太扯了吧?

你都沒告訴我是什麼情況,就直接告訴我要掛三天吊瓶?而且整個醫院跟菜市場似的,全是老頭老太,一堆一堆的,來排隊做白內障手術的,那手術就跟閹豬差不多,一個接一個,條件很簡陋,因為常年服務這些患者,他們的服務態度也越來越差,不訓斥不排隊。

我覺得不可理喻。

我又跟大葉聯繫,大葉讓我抓緊去深圳,那裡有中國最好的眼科醫院,恰好有讀者在那裡,應該是主任助理,也是相似的流程,先檢查,然後我把檢查結果交給她,她再拿給主任,主任給出治療建議。

通過我自己的求醫經歷以及跟這些醫生打交道的經歷,我覺得有一點感觸特別深,每個人都有侷限性,哪怕是專家,說的難聽一點,很多醫生的專業認知比普通人高不了多少,真心感受,侷限性又由所受的教育、所積累的經驗、所在的平臺、所在的區域所決定的。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南方醫院做打呼嚕手術沒有北方醫院專業,北方醫院做這個就是流水線作業,例如包蟲病在東部沿海醫院很容易被誤診,因為壓根就沒見過這個病,這種一般是牧區才有,最好的手術醫院是烏魯木齊和拉薩的。

誤診率高不高?

我覺得,誤診一定會存在的,不完全是醫生能力的問題,我覺得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精力不夠用的,你看看專家有多忙就知道了,從早到晚,團團轉,咱自己覺得很重的病在他眼裡算不上大病,很難用心,不是不想用心,是沒有這個精力。

昨天,我提出了一個觀點。

就是一定要不斷地自學、交流,就是自己對這個病的認識越來越立體,有醫生讀者接著提出了反對意見,最討厭的就是拿百度知識跟醫生較真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己的疾病,而不是拿來懷疑醫生的專業性的。

我曾經問過大葉一個問題,國內有沒有一個團隊,例如站在醫學金字塔最頂級的那些專家,他們要是給一個人會診,那不是誤診率就降低了很多嗎?而且會個性化治療,畢竟每個個體是存在差異的。

她說,這樣的團隊的確是存在的,但是能服務的群體很少很少,精力跟不上,說了你可能不信,到了這個級別的專家,其資產都是按億來計算的,你花個幾十萬連面都見不上,更別說給你會診了。

這個咱能理解,咱雖然沒錢,但是在生死關頭,你問我是找個普通的專家看看呢,還是加10萬元讓個權威專家看看呢?咱肯定選擇後者,那時別說10萬了,可能100萬都接受。

記住一句話就可以了:一級有一級的水平。

例如霍金,確認相似疾病的很難活過三年,而他呢?多活了60年,全世界最前衛的醫學都應用到他身上了。

這跟學球是一樣的,李矛作為世界級的教練,他不是什麼學員都收的,他只收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就是別的教練已經帶不了的,來找到李矛,李矛不是教你如何跑如何跳,而是讓你不斷地打比賽,然後他和教練隊伍來觀察你,發現你的短板是什麼,你的長板是什麼,然後幫你制定訓練計劃,彌補短板,發揮長板。

李矛的價值就是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長和短。

你知道中國真正的長壽村在哪裡嗎?

知道這個答案,就知道醫學方向。

至於巴馬之類的,那些百歲老人,多數都是山寨的,別聽什麼百歲老人談養生,前幾天還有個國學大師活到了108歲呢,他也動不動談養生。

你知道他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嗎?

改年齡!

別迷信什麼風水寶地,廣西平均壽命只有71.5,比北上廣差遠了。

特朗普今年72週歲了,依然生龍活虎,你覺得他活不到90嗎?!

現在上海那邊流行一種俱樂部,年費制的,可以上門服務,全是知名專家,類似接私活,專家給你列出檢查單,你去做檢查,然後拿檢查單回來,再找他,他會根據經驗給出自己的判斷和治療建議,很多人用這種方式送禮,例如直接送你個VIP資格,這不比什麼都強嗎?等於為你和家人組建了一個國內一流的醫療服務團隊。

什麼是最好的養生法寶?

錢!

週六,大葉回來了,聯繫我。

我甚好奇,回來幹嘛?

二葉結婚,7月2號。

結婚?

不是不婚嗎?

是沒辦法了,媽媽得了腸癌,算是滿足媽媽的願望……

習俗是很難挑戰的。

他們家提出不要紅包,意思是人到就行,說是這麼說,你還能真的空手去?反覆提到不收紅包,結果最終門口還是多了一個收錢的,不收不行,大家送不下紅包不好意思喝酒。

婚禮,我也去了,跟大葉打了個招呼,把我安排到了孃家親友席,我看了看,一個都不認識,跟一群不認識的人吃飯,多尷尬。

二葉是做什麼的呢?【支付寶首頁搜索“9439854”;即可領取紅包】

在上海開理髮店的,專注於兒童理髮,收費很高,實行會員制,問我對這個感興趣不?

北京人、上海人真的不歧視外地人嗎?是因為素質高掩蓋了歧視……

我說,很感興趣,咱本地就有一家,我媳婦也去辦的卡,理的髮型的確好,一次25元,已經很貴了,我理髮才10塊錢。

她說,小孩子是最容易出感覺的,變化一個髮型就變了一個人,因為小孩子臉蛋好看,什麼髮型都可以嘗試。

我說,這玩意只適合女人幹,不適合男人幹,因為跟孩子溝通是大學問。

她說,也沒有那麼複雜。

我問,利潤如何?

她說,還可以,想有機會面向全國做招商加盟。

我說,還有一類理髮是有市場的,就是隻針對成功男士,只理普通髮型,不個性,不燙髮,這就如同讓五星大廚炒土豆絲一樣,更考驗廚藝,一旦客戶信任你了,就是終身客戶了,這個模式十年前在青島就已經很流行了,理個頭400塊錢,張瑞敏都找他理,現在不要上千呀?實行預約制,寧願閒著也不服務路人。

她說,這類在上海太多了,一般適合真正的技術達人,我不是這個類型,我壓根就不會理髮,但是我會看,就是什麼好看什麼不好看。

我說,我總覺得理髮這玩意不適合加盟,因為老闆的因素佔到9成。

她說,兒童的還好一些,頭型簡單,另外兒童沒有那麼多分別心,他們的判斷標準就是阿姨微笑不微笑,玩具好不好玩……

回到婚禮現場,待客人陸續來齊,我覺得沒啥共同語言,準備開溜,無意發現了一個妹妹,她也看到了我,老朋友了,小迷妹。

我走,她也走。

我問,你咋認識二葉的?

她說,一個院長大的,你呢?

我說,我認識她姐,跟她算不上特別熟,一起吃過幾次飯。

她問,你幹嘛去?

我說,回家。

她說,要不,請你吃飯吧。

我問,因為啥?

她說,心情不好。

我問,讓刺激到了?

她說,我也不知道。

我說,行,正好媳婦出差了。

她問,嫂子去哪了?

我說,去濟南參加婚禮去了。

這個妹妹長的很漂亮,看起來像90後,其實年齡跟我差不多大,離異狀態,這也是為什麼她覺得看到婚禮覺得難受的緣故。

為什麼離婚呢?

她前夫是個兵哥哥,就是普通的義務兵,網上認識的,老家是安徽的,復員後來我們這裡安家了,當時妹妹跟他說的很好,若是你不能在這裡安家就不嫁,就在這裡買了房子……

結婚後呢?

男人又回到他的老家去工作了,就兩地分居了。

分居久了,就離婚了。

就這麼簡單?

應該是,可能還有一些別的曲折,具體咱沒多問。

她現在做什麼呢?

做地推。

例如健身房開張了,她帶著團隊去合作,按照比例抽成,然後她開始大面積地招聘業務員、培訓業務員,就這麼掃城,一個月能把一座縣城掃一遍,好一點的健身房掃這麼一遍能預收200萬,差一點的也就是50來萬。

健身房、美容中心,凡是需要提前辦卡的,都可以這麼做,不僅僅做我們本地,還做附近幾座縣城,她的核心骨幹有5個,剩餘的呢?全是當地臨時招聘的學生,有的採取日薪結算,有的採取提成合作。

這個事,說起來很簡單,操作起來很難,兩大難點。

第一、需要一流的文案,以什麼點作為切入,是減肥還是塑形?能否讓別人拿到傳單就有繼續聯繫的衝動?

第二、成交的能力,用什麼話術,什麼承諾?

絕對是個系統性的工程,她是有這個天賦的,很有親和力,一口一個哥,開玩笑也不臉紅也不生氣,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關鍵是沒有違和感。

賺錢能力沒問題,家庭也挺好,父母都是公職人員,就這麼一個寶貝閨女,唯一的問題就是她選男人的能力。

她只在意顏值和感覺。

現在又談了一個,健身教練,迷的不得了,也考慮結婚。

北京人、上海人真的不歧視外地人嗎?是因為素質高掩蓋了歧視……

我問了她一個問題:人家年齡比你小,又是單身,為什麼會願意娶你?有沒有考慮過這一點?就是你身上的哪個點吸引了他?這個點在未來會不會發生變化?

畢竟優勢不是長期存在的。

優勢沒了呢?!

例如,他現在沒錢,看中的是你的賺錢能力和幕後家庭。

當有天,他有錢了呢?

他是不是越想越生氣?娶了個二婚的?而且還帶個閨女,是不是會覺得委屈?另外會不會遇到新的追求者?畢竟健身教練是不缺女人的,主動往床上湊的就一大群。

反過來說呢,你到底被他哪點所吸引?

形體?顏值?

她問,有沒有比較遠的吃飯的地方?

我說,可以去雪山,在日照境內了。

她說,我們去吧,散散心。

我說,可以。

在路上,我給她講了個故事,我們球友裡有個小帥哥,球打的特別好,看他打球那簡直就是一種享受,追求者眾多,無論健身房還是球場還是教室,都是一維空間,就是評判標準很簡單,誰的專業更強,誰更強誰就是這個區域的王者,他具有催眠眾人的能力。

我看他打球都會浮想聯翩,我在想,我要是有這個本事就好了。

但是,生活是多維的。

一維天才一旦進入了多維生活,往往就很尷尬了,例如你選了一個學習好的,你選了一個打球好的,真的會幸福嗎?

當時,也是有個類似的情況,就是有個學球的師妹徹底迷上了這個帥哥,就是想嫁給他,那我就給她洗腦。

你要這麼想,一個二十六七的小夥子了,整天泡在球館,他靠什麼吃飯?打球能當飯吃嗎?出了球館是否依然春風得意?這種球場上帶來的八面威風能否延續到場外?另外他打的是真好嗎?能否拿市冠軍?

即便是市冠軍,獎金也不過是幾千塊錢。

可以當情人,可以當偶像。

但是,真的能當老公嗎?

那就需要思考一下,真的適合嗎?你能否接受他的低收入?能否接受他的不顧家,一有空不是忙著幫你收拾家,而是揹著球包就跑了。

是過日子的人嗎?

但是,我很理解你們,因為在一維空間裡,偶像的碾壓感太強了,那種感覺就是瞬間讓人愛上,但是愛上與生活還是兩回事。

女人選老公,太容易一維。

還是要選有思想的,有實力的。

在山上,我跟她講,你知道你最大的問題出在哪嗎?

她問,在哪?

我說,你接觸的行業、領域,基本上還是初中生的天下,兵哥哥、健身教練有幾個讀過高中的?這是很大的問題,前些日子我還跟一位老大哥在一起閒聊,交流的話題就是交朋友要注重門檻與檔次,老大哥講了個故事,就是富婆交友不慎,陷入了泥潭,最終還被拘留了,要選有檔次的人,這個檔次不是說有多少錢,而是有思想,有高度,有眼界,最關鍵的一點,很友善,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狗。

她說,縣城就是這麼個環境。

我說,之前我也這麼認為,其實與地理關係不大,本地高層次的人多了去,而是與我們的心、能力有關,有時我媳婦很懷念在上海的日子,她總是責怪我為什麼不讓孩子留在上海,其實我跟她的觀點正好相反,因為我太瞭解我媳婦在上海是什麼態度,之前就租住了集體宿舍,我兒子出生時還跟姐姐一家租住在一起,能交往的基本上都是四川那邊的打工妹,所謂日常的朋友也就是保安與保潔,應該說,一個上海本地朋友都沒有,這就是真相,在上海,也是處於社會中底層,但是回到縣城呢?我們就可以活的有點人樣,孩子也可以更加的有自信、自尊,每個在上海苟且生存的人,都覺得回到自己的老家就是君臨天下,王者歸來,其實是高估自己了,即便是回到縣城,你也進不了精英群體。

她說,關鍵是我自己也沒怎麼讀過書。

我說,那更要找個讀過書的,改良基因。

她說,看著大家都有幸福的家庭,特別羨慕,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

我說,女人一旦離婚了,很容易走下坡路,因為這個世界對女人不公平,不會再次給你匹配同齡人,只會匹配年齡更大的,要麼就是你這種還有姿色的,有能力的,可以去選小鮮肉,但是比選老男人風險更大,因為他早晚都會走的。

她說,我父母反對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年齡小,也不是因為他窮,而是因為他是河南的。

我說,父母有地域歧視。

她說,消除不了。

我說,歧視屬於天性,人人皆有之,也許人家父母還歧視你是二婚呢。

在歧視問題上,所有人都是“自己扇自己的臉”。

張立憲曾經做過一個演講,主題就是“我最討厭種族主義者和黑人”,這種“自己扇自己”的思維是人之共性,我們以為我們沒有歧視,其實早已經根深蒂固了,無孔不入了。

他講了一個故事,就是作家嚴歌苓在美國留學時,有次回到宿舍,她跟舍友說:今天在大街上遇到了一個黑人,對我很不禮貌,貌似是要搶劫我。

舍友接著說,你是種族主義者。

她問,為什麼?

舍友說,因為你沒有刻意強調他是一個男人或別的,而是強調他是一個黑人。

歧視的種子,無意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我們以為自己沒有,其實,你早已經被滲透了,有時只是假裝高尚罷了。

我讀者裡河南比例非常高的,僅次於山東、廣東,每次有河南的朋友來訪,他介紹完自己,我都要說一句,我河南的朋友特別多。

大家可以很愉快地交流。

偏見無處不在,例如我們這邊,縣城的鄙視農村的,平時見了我都很規矩的球友,一旦喝了酒,也會原形畢露,喝得搖搖晃晃的,小董有啥了不起?山旮旯裡的,我孬好不說是從小在城裡長大的。

當然,我未必不鄙視他,心想,口袋裡就那麼幾個鋼蹦還嘴硬,我要跟你似的,一個月只賺個三千兩千的,我早跳樓了,給城裡人丟臉……

所以,不要試圖去消除鄙視鏈。

只能試圖去掩蓋鄙視鏈。

白人真的不歧視黑人嗎?我們為什麼不歧視黑人?

北京人、上海人真的不歧視外地人嗎?是因為素質高掩蓋了歧視……

因為我們沒接觸過,我們一直都處於單一膚色狀態,北京人、上海人真的不歧視外地人嗎?是因為素質高掩蓋了歧視,內心深處照樣罵,滾回你們老家。

像我,就滾回來了,多好!

所以,拿地域說事,是素質的體現,看看你的素質能否遮蓋住人性的偏見,我們市跟棗莊、徐州動不動就幹起來了,是真打,為什麼?就是有人錄了個視頻,說臨沂人怎麼怎麼了。

有時我就在想,你咋就那麼敏感?

人家罵咱,咱就非接著?我咋沒當回事呢?何必一蹦大高高,非要跑去揍人家一頓?

你歧視河南人?你敢歧視老子嗎?(寫《道德經》的那個)

我們歧視的看似是地域,其實不是地域,而是層次低於我們的人,許家印也是河南的,咱見了他就差跪安了。

當年有個聊天截圖,某粉絲請教某大V一個問題,某大V回了一句:叫爺爺。

該粉絲馬上回復:爺爺。

其實,是大V打錯了字。

所以,別人歧視我們,無所謂,他只是說出了真實想法而已,更多人是憋在心裡沒說出來。

別鬱悶,我們不是也在歧視別人嗎?

扯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