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的兴起,主要推手是谁

八九十年代的中小学是没有补课的,大家都在课堂上求知识,没有补课,照样考大学;课外活动也很丰富,学生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快乐的记忆。到了2000年以后,补课之风愈吹愈烈,家长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孩子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少,辅导机构和老师们的乐开了花儿。然而,补了课就能考上好大学吗?补过课的人,大部分是摇头的。也许有那么一小部分补课成功者,但笔者实在是没有遇到过。笔记见到的是:考不上的还是考不上,中等生还是中等生。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学生将希望寄托于补课之上,而不是寄希望于自己,于是课堂效率极差,本末倒置。二是他们补课时将知识死记硬背,没有学会活学活用,于是即使平时成绩有了点提高,但高考的时候又被打回了原形,这就是补课老师的高明之处。其实,八九十年代,我们没有机会补课,所以我们只能依靠自己,这正符合学习的规律,学习本来就是自己思考的过程。而现在,很多孩子依赖于补课,懒得自己思考,于是越来越“笨”,最后干脆不会自己思考了,高考能考好吗?相反,那些从不补课的孩子,在学校听老师讲,回家里自己思考,思维能力越来越强,高考也终能考好。这就是现实中,考好学校的学生从来没有补过课的原因。

补课的兴起,主要推手是谁

补课的兴起,主要推手是谁

那么到底是谁推起了补课之风呢?是老师还是学生?笔者认为,主要的推手还是老师。固然,学生有需求是一方面的原因;但现实中有很多老师为了生活得更好,开办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不补课就会落后于其他学生,于是补课形势一片大好。这是一个倒逼的过程。就笔者所在的地方来看,原来是没有辅导班的,原因有二:大部分家长承担不起高昂的补课费;学校的作息时间早六晚十,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没有时间补课。最早,一部分家庭条件特别好的学生,找老师单补,但那是极少数。后来,部分名师为了提高收入,开始办起了小班;再后来,有商业头脑的社会人士,把这些名师集中到一起,办起了颇具规模的辅导班。学生们开始请了假出去补课。说实话,没有这些名师们的吸引,辅导班是办不起来的。

那么,效果如何呢?就像笔者前文所说,考不上的还是考不上,中等生还是中等生,补课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往往又被打回了原形。而学校教育的效果,受到辅导班的冲击,也不如以前了,尖子生不尖了,整体升学率也在下降。于是很多人在反思,在怀念那个没有辅导班的时代。

补课的兴起,主要推手是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