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髮長文上熱搜,昔日精神領袖「尚能飯否」

{1}

前天韓寒發了一條長微博,“韓寒髮長文”這個話題昨天上升到微博熱搜榜第一,對於現在寫作者來說,發條長文能上熱搜的除了韓寒幾乎沒有第二人。

韓寒髮長文上熱搜,昔日精神領袖“尚能飯否”

韓寒稱前幾天接受了短視頻博主“一條”的訪問,聊了不少,這篇長文只是總結一下中心思想,因而不排除是“一條”藉助文化名人制造的一場自我營銷宣傳活動。

長文大概一千字左右,內容如下:

前幾天接受了“一條”的訪問,聊了不少。我總結一下中心思想,這也是我這些時間的所想所得。

1:指責80後90後抗壓能力不強是不公平的,因為經濟和生存的壓力都比以前大很多,社會發展和歷史原因,給了這一代人太多的壓力。

2:雜文這東西,無論起初三觀多正,寫著寫著,會發現自己容易變成一個雞賊的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麼樣煽動更多人的情緒,當我發現自己有這方面傾向的時候,就反思和停止了。

3:很久沒寫雜文也是因為悲劇的源頭往往雷同,除了宣洩情緒也沒有其他作用,況且很多微信號和微博已經寫得很好。我不認為這個時代裡,雜文可以成為作品,希望把更多的時間和感情留給小說散文和電影的創作。

4:為電影做了很長時間準備和學習的,有很強的表達願望的,轉行做導演很可能會成功。覺得當導演好聽又貼金,能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增加籌碼的,肯定會撲街。

韓寒髮長文上熱搜,昔日精神領袖“尚能飯否”

5: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學習”兩字,不分地點環境,是一件終老要做的事情。我聽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說,韓寒,我學你退學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麼好學呢?為什麼不去學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6:自我表達是很奢侈的東西,你不能又要完全自我表達,又必須要市場為你的自我表達買單,否則這世界就多麼崩壞了。這也是一種自私的體現。表達的出口有很多,比如詩歌,比如寫作,比如唱歌,不是事事都有必要拍成人力投入和資金投入不菲的電影。而且據我所知,很多優秀的藝術片導演,其實很為他人考慮成本回收,根本不是人們想的那麼任性。不要讓信任你的表達的那些人賠個底朝天去喝西北風,這樣才能讓表達走的更遠。當然,如果你自己有錢任性,那就當我放屁。

7:我住在郊區,是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喜歡田野的味道,喜歡自然的開闊,我喜歡那樣的生活。你要是讓我住在上海那種頂層豪宅裡,天天看著黃浦江外灘陸家嘴,看著這個光怪陸離紙醉金迷的城市,我……我……我他媽也很開心啊。

8:平時睡覺很晚,要是被割草機或者裝修的雜音吵醒了,我會很生氣,然後睡不著,被小朋友吵醒了,就很開心,然後轉身就睡著了。所以一樣的事情,不一樣的心境很重要。世間一切很簡單,就看喜歡不喜歡。

最後祝願大家新的一年,自由快樂。

{2}

總結一下,韓寒其實主要說了這幾個事情,一是80後、90後兩代人的壓力問題,二是說他對寫雜文的看法,三是覺得自己當初退學很失敗,四是對“自我表達”的自我反省。

去年10月底,我寫了一篇《中年韓寒》的文章,不過因為我的公眾號一向比較沉寂,並未引起任何波瀾。後來我把這篇文章發到了微博,卻引來挺韓和倒韓兩撥人的轟炸。

韓寒髮長文上熱搜,昔日精神領袖“尚能飯否”

韓寒髮長文上熱搜,昔日精神領袖“尚能飯否”

挺韓者以為我在倒韓,倒韓者以為發現了友軍,實際上這兩撥人都太高估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了,我兩者都不是。

如果說那篇文章主要是表達作者對一個曾有才華的文學青年報以“傷仲永”惋惜之情,大概會有人說:“你算老幾?竟敢妄議我的精神領袖。”

那篇文章涉及到韓寒的感情生活,有網友稱是造謠,當然沒必要跟他解釋,自然也不會告訴他我有個朋友曾在韓寒公司幹過。有興趣的可以點開上面的文字鏈接,而這篇文章將不會再對他的感情生活進行任何討論,只針對他的這篇長文。

關於雜文,韓寒在上面長文裡說:“雜文這東西,無論起初三觀多正,寫著寫著,會發現自己容易變成一個雞賊的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麼樣煽動更多人的情緒……除了宣洩情緒也沒有其他作用。”

這種反思其實不無道理,尤其在當下的新媒體時代,煽動情緒帶來的流量能讓人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咪蒙便是個典型例子,相當雞賊,她沉浸在這種成就感當中幾乎達到“忘我”的狀態。當然這種成就感最後是可轉化成金錢的,否則對她來說大概並無大用處。

同為寫作者,只是時代不同了,假使讓咪蒙和韓寒來一場較量,他們大概會相互不屑。

韓寒的內心獨白是:“當年老子二十出頭就懂得如何煽動讀者情緒,而且煽動的比你高級,現在我看著自己的當初的雜文都要吐,你四十多歲的人了還熬這種噁心人的雞湯,也不害臊。”

咪蒙:“你韓寒的公知時代已經過去了,過氣的精神領袖就不要做無畏的掙扎了,如今的寫作圈是老子的天下,你的粉絲也早已被我的雞湯腐蝕,雖然我年過四十了,有志不在他媽的年高。”

這種場面自然不可能發生,因為他們私下有過結交,熟不熟倒不知道。當年韓寒辦《獨唱團》的時候,邀請過咪蒙撰文,後來咪蒙在上面發表一篇文章《好疼的金聖嘆》,還因此走紅了一段時間。

{3}

那麼雜文是不是真得沒用?

2016年韓寒在他的電影《天空製造》發佈會上,對於棄文從商的原因解釋道:“以前寫雜文發表各種看法,是覺得提出一些問題,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後來發現雜文其實並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真正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是科學和商業,科學改變世界,商業為科學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支撐。”

韓寒髮長文上熱搜,昔日精神領袖“尚能飯否”

關於這段話,我在《中年韓寒》裡如是寫道:

與其說雜文沒有讓世界變得更好,不如說是雜文沒有讓他自己變得更好,反而最終帶來災難(主要指2012年“方韓大戰”事件)。商業和科學固然能推進社會發展,但不可與雜文相提並論。魯迅和王小波的雜文都曾風靡一時,至今流傳,他們的思想和精神影響了幾代人,這種價值無可否定。

事實無非是人言可畏,在文學上遭受挫折,使其無法承受輿論壓力。韓寒最終扮演一位“文化逃兵”的角色,找到了商業的避風港進行療傷,或在精神上自我墮落,試圖放下沉重的偶像包袱,從此卻難以回頭。

誠然,韓寒的公知形象崩塌,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從當前的文化環境來看,即使他不主動轉變也會被動轉變,否則便會落入王五四一般四處逃竄的尷尬境地。

而他的不幸和幸運,聰明和愚蠢,反而令他至今依然能夠體面的生活。

正如韓寒所說,自我表達確實是奢侈的,尤其是針對當前文化環境的限制。“你不能又要完全自我表達,又必須要市場為你的自我表達買單,否則這世界就多麼崩壞了”。

相對於文字的自我表達來說,電影的自我表達更具商業化,也更會有人為其買單。一旦文字自我表達了,又試圖讓人買單,就會淪為咪蒙之流,文字是神聖的,韓寒拉不下這個臉。哪怕他的那個未死已僵具有商業性質的閱讀APP“one”,他從始至終都沒有真正參與過。

實際上雜文的土壤確實已經不再,公共知識分子的話語權遭到了極大削弱後,有的經商,有的拍電影,有的乾脆關起門來也不知道在搞什麼學問。

倒是自媒體人開始風起雲湧激揚文字,但是一旦涉及到敏感性話題,滿屏的404文章美得令人讚歎,誰也別想起來。王五四大概是唯一一個起來的,而接連不斷的封號使其姿態看起來並不那麼優美。

文學青年處在“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艱難階段,缺乏真正精神領袖,只能把精神深藏一隅,試圖透過王五四窺視那個曾經可以自由表達的文化芳華時代。

《中年韓寒》最後寫道:

一種文化沒落,必會有另一種文化興起。懷念博客時代精神領袖的文化青年,在新媒體時代只能沉浸於雞湯段子麻痺自我,一場馬東、許知遠之爭,令無數文化青年搖旗吶喊,彷彿讓他們看到了文化迴歸的希望。

但轉瞬即逝的爭論過後,更多的是悵然若失。

如果韓寒迴歸文化界,“飯量”當然也不會差,只是他已志不在此,畢竟“剩飯”吃起來也太沒嚼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