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背鍋」被喊還錢 斐訊0元購「套路」有點深

京東“背鍋”被喊還錢 斐訊0元購“套路”有點深

去年開始,一則宣稱“斐訊K2路由器‘速度快、信號強,不用砸牆’,購買一個月後把錢全額返還”的廣告走紅京東商城。一家原本產品質量和聲譽平平的電子產品公司(上海斐訊數據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巧妙地將產品銷售包裝成“0元購、買就返”的誘人模式,透過上億用戶信任的京東渠道就這麼火了。

京東“背鍋”被喊還錢 斐訊0元購“套路”有點深

不過,最近“紅極一時”的斐訊0元購攤上事了,與之一起“連坐”的還有大公司京東。

“白衣人”高舉還錢 現身京東總部

7月10日上午,位於北京亦莊的京東總部“門庭如市”,出現了大批前來維權的人。維權者稱,他們是聯璧金融的受害者,他們在京東上參與了“0元購”斐訊產品的活動,由此入口進入到聯璧金融這家P2P理財平臺,在投入大量資金後,遭遇無法提現。

京東“背鍋”被喊還錢 斐訊0元購“套路”有點深

“案發”現場可以看到,這批維權者身穿印有“京東無良商家”字樣的衣服,手拿寫著還錢兩字的A4紙張,整齊劃一地高喊口號,要求京東“還我血汗錢”,甚至稱“聯壁金融聯合京東詐騙老百姓”,場面十分“熱鬧”。

當天下午,京東官方回應表示:京東僅是斐訊硬件產品的銷售平臺,從未與斐訊相關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聯璧金融存在任何形式的合作,也從未引導消費者至該平臺進行投資理財。

京東還稱,由於斐訊“0元購”的參與方聯璧金融已經被公安部門立案調查,京東將會配合相關部門督促斐訊妥善解決好用戶投訴及售後問題,最大可能避免消費者的損失。京東已全面排查品牌商自主發起的各種營銷活動,嚴格禁止品牌商在平臺開展任何形式0元購的宣傳和推廣。並呼籲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時要警惕風險,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據瞭解,目前在京東官網上,斐訊多款路由器均顯示無貨,0元、返現等字樣,也全部消失。

而斐訊方面則表示,自6月25日,宣佈兜底兌付k碼禮包後至7月4日,已錄入用戶審核信息近百萬人次,完成審核及兌換近10萬單,表示“K碼禮包激活兌換與京東、蘇寧、國美等三方銷售平臺及終端銷售商無關”。並強調,公司會積極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京東“背鍋”被喊還錢 斐訊0元購“套路”有點深

斐訊0元購緣起就兩字“缺錢”

早在今年1月7日,就有媒體報道稱斐訊通訊對外負債已經超過80億元,已經多次被不同的法院數次查封資產。

京東“背鍋”被喊還錢 斐訊0元購“套路”有點深

就在“走投無路”之時,負債累累的斐迅“另闢蹊徑”,打了一手好營銷,堪稱現實版的“請君入甕”。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原本是為了和P2P理財平臺合作緩解資金壓力,合作方聯璧金融卻出現暴雷事件。

1數錢數到手軟

不得不說,這斐訊0元購著實讓斐訊“開心”了一陣子。

聲稱“原價399,30天全款返現”的活動流程是這樣的:用399元購買路由器,到手的路由器產品上,會貼著一個理財平臺聯幣金融的激活碼。下載理財App,註冊後輸入激活碼,30天后可拿回買路由器的399元及幾塊利息,可在App裡提現。

京東“背鍋”被喊還錢 斐訊0元購“套路”有點深

乍看之下還算正常。整個活動可以這麼理解:路由器這個價錢,相當於這家理財平臺的獲客推廣費用,就像理財平臺做廣告、新手優惠券等福利一樣。據悉,這兩年理財平臺獲客成本已攀升到上千元,以區區399元,就能獲得一個有效客戶,實在算得上是相當高明的營銷手段(實際上這個399價格的水分太多,按產品硬件水平的同業價格對比,只能打個2折,在百元左右;更有“好事者”算了筆賬,估計K2的成本僅約50元)。

在這次活動中,斐訊算是個“大贏家”。這次0元購不僅節省了一大筆廣告費、宣傳費,還可以在知名電商平臺上做推廣,並且在路由器市場上佔領了可觀的市場份額,獲得了互聯網的入口,為聯璧金融招攬了大批“客源”,真可謂是“一舉五得”。

2 斐訊和聯璧金融實則“串通一氣”

從表面上看,聯璧金融和斐訊兩家只是合作關係,在吸引客戶的過程中,各取所需,不過事情並沒有看到的這麼簡單。

資料顯示,斐訊公司全稱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註冊於2008年,是一家提供移動終端、數據通信產品、雲計算等技術設備的公司。經營路由器、交換器、雲計算技術設備等電子產品。

據瞭解,斐訊公司共有14個股東,其中自然人顧國平持股19.45%,為斐訊第二大股東。工商信息顯示,顧國平擔任法人代表、持股95%以上的公司有上海斐訊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斐特志同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滬斐深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留的聯繫電話為13661724266,而陳海東、金偉擔任執行合夥人或法定代表的公司留的聯繫電話也為該號碼。

聯璧金融的運營主體為上海聯璧電子科技公司,成立於2012年,註冊資本1億元,總部跟斐訊公司一樣地處上海市松江區。 2014年組建成立互聯網金融事業部,開發“聯璧錢包”“聯璧金融”等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聯璧金融從事的是定向委託,是將資金委託資產管理機構對特定項目進行投資,並沒有應有的金融信息服務的資質,從經營範圍上看,已有違規嫌疑。

2017年5月,上海聯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工商註冊信息變更,除了更名為上海聯璧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將公司股東高管從四個自然人變更為四家企業。

變更前,兩位名為“陳海東”和“金偉”的個人股東被證實與斐訊淵源頗深,擔任斐訊投資的多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分別為上海映碧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勃奈電子有限公司、上海通木投資有限公司,並與斐訊存在各種合股經營的利益關係。變更後,斐訊與聯璧金融之間並未“劃清界限”,聯璧金融所獲得的資金也疑流向斐訊的上下游企業。

而工商註冊信息變更恰巧是國內開始對斐訊“0元購”模式開始提出質疑之時。

龐氏騙局屢見不鮮 上當受騙的“韭菜”仍絡繹不絕

京東“背鍋”被喊還錢 斐訊0元購“套路”有點深

買399的路由器,他會給你一個399現金的兌換卡,用這個卡可以在聯璧金融(斐訊合作金融平臺)3個月後來兌換出399元現金。很明顯,這個利用時間延遲,以低風險,高回報為誘餌,搭建金字塔型投資者結構,採用“借新還舊”的資金騰挪術實為龐氏騙局的老“套路”。方法雖過時了,但上當受騙的人仍不在少數。

其實我相信大家在購買高額理財產品時,心裡或多或少有點“數”,但在高收益面前,大家都被衝昏了頭腦,都想象著自己不會是“擊鼓傳花”的最後一個,把現成的收益撈到手就行,就這麼一個接一個跳入了資本家設的局中。若不是資金鍊斷裂,大家可能還不見棺材不掉淚。

耍小聰明薅羊毛的用戶永遠有,別有用心的設局者永遠有,但是監管的責任就是要斷絕設局者設局的可能。一個設局者剛剛設局,假如採用1%的獎勵優惠,就足以吸引舉報查封,設局者還沒來得及跑路就進去,這種風險收益比太低,自然就每人設局了。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在設局者,不在用戶,更不在被設局者矇蔽的平臺,監管不力,制度缺失才是如今各種龐氏騙局層出不窮的根本原因。

每日分享互聯網趣聞,福利、思維、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