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房價會跌麼?我們看看全國各地網友的看法(4)

作為一個出生在大城市的市民說兩句,畢竟中國幾十年來“進城稅”變遷的親身感受還是頗多。是的,不好意思,中國的房價的本質意義就是“進城稅”。現在城市的各種福利,基本都和房屋做了捆綁,其效果甚至大過了戶籍。例如,就我所知,公立學校的學位,戶籍在不在學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學區有房子。

在北朝鮮,平壤市民的身份是一種優越地位,朝鮮向平壤市民發放“市民證”,向地方居民發放普通的“公民證”,待遇的差異直接體現在身份證上。而平壤市民的身份是一種可以作為獎品。如果“市民證”需要自身的努力才能獲得,那麼某種意義上也是有“價錢”的。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城市戶口就是一種獎勵,大城市戶口則是獎勵中的獎勵。如果屬於農業戶口,你要跳過農門,需要高考考取大中專院校(幹部身份),一般這樣可以進城了。除此以外,還有就是參軍,參軍併成為幹部以後轉業,一般是可以解決城市戶口的。

因此,改革開放以前的城市戶口屬於“非賣品”,如果自身的努力可以標註一個價錢,也可以說是有價錢的。

再後來,改革開放最初的一些年。中國開始了城鎮化的進程,於是中國有段時間大中小城市(包括城鎮)的戶口開始開始可以明碼標價的購買了,例如:1994年2月,上海市的《上海市藍印戶口管理暫行規定》寫到:“在上海投資人民幣100萬元(或美元20萬元)及以上、或購買一定面積的商品房、或在上海有固定住所及合法穩定工作者均可申請上海市藍印戶口,持藍印戶口一定期限後可轉為常住戶口”。

其實那個年代是將城市福利以及權利和戶籍做了捆綁,從幾千塊起可以進小鎮,到幾十萬進上海,都是指向戶籍。

而最近二十年來,隨著戶籍本身的越來越不值錢,實際買房的即可帶來進城福利的權重越來越大。我們不妨看看上海市公立學校入學的政策:“基本上,等人戶一致的兒童都安排完入學後,各區會統計人戶分離的學生情況,一般是統計各公辦校分別還有多少剩餘名額,再根據人戶分離學生實際居住地的地址,分配相對就近的學校。”摘自《上海幼升小“人戶一致”和“人戶分離”詳細講解-上海搜狐焦點》。這一段我們可以看出來,如果你有本地戶口和本地的房子,且都在一個地址,你是最先安排的,然後如果你沒有本地戶口,但是你有本地的房子,你還是會被安排入學的。

儘管佶屈聱牙,總的來說可以看出學區本地戶籍已經學生變成入學的非必要條件,本地的房子才是。

也就是說,現在的地方政府通過實際的非常具體的可操作政策的調整,已經完成了本地戶籍價值的貶值和房產證價值的提升。更何況擁有本地房產可以隨時方便的擁有本地戶籍,而擁有本地戶籍並不會很輕鬆的擁有本地房產。於是乎——全國20多個城市加入“人才爭奪戰”政策優惠前所未有。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出,所謂人才爭奪戰各大城市都是將“本地戶籍”當作可以奉送的見面禮,蓋因戶籍本身的價值已經損失大半了,這些城市將大學畢業生的戶籍轉到本地,怎麼會擔心你跑掉?最關鍵的是,真實的城市福利是和房子捆綁的,而不是戶籍,這些畢業生未來還是需要拿出真金白銀的前來買房,即繳納“進城費”。這就是各地方政府的佈局。

可能現階段也就是北京上海深圳不那麼愁人口的增長,而其餘地方政府已經預見到“放開二孩”的政策不會給未來的人口帶來改善,於是開展了年輕人口的爭奪。

回到問題,“您覺得中國房價會崩嗎?”

如果不理解瘋漲的理由,如何思考是否會崩盤。我的觀點是,當今的房價最大的價值其實就是“進城費”。而早已經是本地市民並擁有本地房產的人即使購買再多的本地樓房也是無法對進城費購買的權力進行“行權”的。那麼他收藏房屋還是最終要買給需要“進城”的城外人。

一套100萬的房子,一年也就租個3、4萬,這還是沒有空房的基礎上出租,這樣的租售比,不過是一個定期存款利息,如果考慮到房子的使用折舊,現在的房子是最不值得投資的資產。租房不能行權,所以租房也不能釋放房屋的全部價值,如果居住價值屬於100萬價值中30萬的價值部分,從經濟學來看,其實中國的租售比是合理的,甚至是豐厚的租金回報。問題是,每增加一個買房者,就會消滅一個租房者。

所以,房價崩盤的第一個可能就是——大家都進城並繳納進城費了。

因為我前面說了,租房不能行權,也就是地方政府規定了,進城費只能一次性繳納,不允許分批繳納進城費。儘管中央政府總是高呼“租售同權”,但是這需要地方政府的具體操作層的政策去落實這個“租售同權”。至於未來效果如何,只能說是有待觀察吧。

因此,房價崩盤的第二個可能就是——真正意義的租售同權。

中國的進城費,從最初的直接購買戶口,到現在直接購買住房,也許未來會從購買住房改變為新的進城費項目。比如美國這樣的國家,進城費可以說是在當地納稅(包括房產稅)。如果中國未來,按照家庭單位納稅的制度成了,一個家庭對地方的貢獻直接用每年的納稅來計算,各種福利,比如醫療、養老、讀書等也是通過納稅來購買,那麼地方政府支持房價在高位的動機就大部分消失了。

房價崩盤的第三個可能就是——進城費的項目不再是買房了。

為什麼大家都想去北京?因為它有全國最好的大學、醫院、工資......在買家眼中,這是1000萬的進城費自然有1000萬的價值。如果有一天,這個價值不存在了,比如,全國高考的省線被取消了,全國都做一套卷子,清華和北大在全國用同一個分數線錄取新生。比如全國統籌醫保,全國統籌養老,戶籍完全實現自由遷徙......

也就是1000萬的進城費但是它的價值只有10萬甚至更低,還是會導致房價崩盤。也就是進城費繳納得沒有價值了。

至於有人從資金層面分析房價飛漲,有人從城市地產的商業價值分析,我認為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必須將中國房地產價格看作“進城費”來理解——這也是中國的非住宅的商業地產並沒有住宅那麼火爆的原因。

比如我們說住宅的商業價值,難道今天住在市中心的中心真的是很宜居的地方?開窗見霧霾;開車無地停;購物有快遞;吃飯還賊貴......按照現代化城市趨勢,城市中心應該漸漸開始居住那些沒有能力離開市區的貧民才是。

你覺得房價會跌麼?我們看看全國各地網友的看法(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