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排洛宁老家的村名儿

排排洛宁老家的村名儿

河南省洛宁县有一个镇叫赵村。它有34个行政村,镇政府所在的是赵村行政村,40年前,是赵村、下寨(寨,方音是zài)、叶家沟三个自然村,现在,三处连到一块了。

南赵行政村是两个自然村,南赵村和寨沟(寨,还是读zài)。40年前,沟里的人家都搬到沟上边了,两个自然村没有明显区分了。

凡村,洛宁县志民国六年是“樊村”。不远的南窑村还有姓樊的人,只是,现在,大人孩子都写的是“凡”姓。以往,凡村自然村的四个行政村写的是“凡东北、凡西北、凡东南、凡西南”,公章和居民身份证也是。不清楚什么时候把前面的“凡”字抹去了。他们村的人说的是“东头、西头、南街、北街”4个行政村。你还甭说,只是上网看,不是本地人,你还一下子找不到这“凡村”(樊村),分不清这4个行政村呢。

原区的古寨行政村,就1个自然村。古寨、孙村都是凡村的邻村,也是南赵村的邻村。赵村镇的人都说的是“寨上村”,凡村人说,凡村人是从寨上挪来的。寨上人说,这里就是凡村的老寨。寨(仍然说“zài”)上村,和凡村村人和睦相处。这寨上人,张姓和段姓和凡村的互认宗族。那安姓和白阳行政村的安姓互称一家。在南山开矿之初,寨上人兜钱不少,为附近村眼热。这村子,张姓文风中,应该是从解放前就有。笔者只有一个初中同学就考上军校,洛宁县作家协会城区分会当初的负责人张海民就是这个村的人。洛宁县城,洛宁中心,敢在、能在那里牵扯舞文弄墨的一群人,没有两把刷子还真的玩不转。

孙村行政村,有三个自然村“孙村、庙洼、芮家洼”。孙村,土地宽展,在勤劳致富、教育后代出人头地两个方面可以说远远走在赵村镇各个村子的前边。

南窑村,行政村就是自然村。只是,住在窑洞的南窑村人经历了“窑洞——草房——土坯瓦房——砖平房”,还有的盖起了楼房,在县城买房子的南窑村人也不少。

白阳行政村,大集体时曾经是“白阳、王阳、纸房”3个自然村。后来,“王阳村”划到“陈吴公社”,现在在陈吴乡。“纸房”村,“纸”字,当地人说的是“zī”。

小池沟行政村在深山区,自然村多,接连的山南的栾川县。

土桥行政村,有三个自然村“土桥、原村、光阳”。这“土桥、原村”是盖房子连到一起了。

张营行政村有两个自然村“张营、北窑”。张营,来源于张家兵营,来源于福建。村民张振杰对此家来源比较熟悉,和福建本家有书信往来。“营”,当地人念转了,成了“yàng”。

总的来说,上面的村名和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差别不大,外地人还好说。

紧挨小池沟的,西边是七里坪行政村。七里坪和小池沟一样,在深山区,往南就是山南的栾川县,一个行政村有不少自然村。小池沟有12个自然村。七里坪有几个自然村,不好说,1990年洛宁县志倒不厌其烦地记录着。七里坪行政村有三点还是提提。在大批劳力外出进建筑队、进工厂、进煤矿以前,山下人依赖着七里坪这样的地方,伐木、拾柴、挖药、编筐、采果、养牛、开矿。可以说,七里坪这样的大山,就是勤快人的聚宝盆。慢慢的,七里坪那样的教学点撤了,小伙子有能耐的下山落了户口,没能耐的下山当上门女婿,姑娘们就是一只一只的凤凰飞下南山。一个个自然村就慢慢自然不成村了。七里坪有一个沟口水库,也说大沟口水库,大沟漫儿水库,沟漫儿水库,那是洛宁县的一大标记,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为了建水库,七里坪行政村的沙滩儿村都移到山下,至少北头村、南窑村、凡村有这样的移民。沟口水库造福了赵村镇。在七里坪行政村的地方,应该说1992年以后开矿,开金矿。从盲目跟风开采,到提高台阶招标开采,逐渐到规范开采,安全和环保一下子成了社会问题。好在,现在,这两项事业成了国家大事。

南头行政村和北头行政村就是今天的自然村东山底村。东山底村,南头和北头40年前是不连的,清晰的寨墙,明显的空旷地。北头村原来是北头和中寨两个自然村。中寨,当地叫中寨(寨,读zài)流(流,应该是里头的合音)。外地人,只说南头、北头,恐怕还不好寻呢,还是说东山底保险。

薛桥,自然村就是行政村。只是,在洛宁县,都是把这个村子叫桥上村。是不是这个村过去有姓薛的人家?不得而知,只是,老年人说过,村里是有姓薛的石碑。是墓碑,是祠堂碑,是功德碑?不甚明了。

南丰,是自然村,也是行政村。只是,普通话明明白白的四声,到了“南丰”二字,洛宁人都读的是第四声!还别说,你是不是外地人,张嘴说村名,一听就知!

大许、中许、小许,是三个行政村,也是三个自然村。这里,不知怎么回事,“许”字,老老少少说的是“渠”的音!那个“大许”的“大”,当地人普遍认可的是“代”的音。中许,另外是有名字的,叫“官地”,兴许是“关地”。如此,音是“代渠、官地、小渠”的三个村子就风行在洛河南北。

马营,和张营一样,历史上可能是马家的兵营。马营村,一个行政村就是一个自然村。重复一下,这“营”字,音不知怎么就转成“yàng”了。

提倡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普及普通话。那真的是好事。可没有人,也不可能低估方言的价值。东山底,那“山”字,说成“sān”和说成“shān”,按说只是场合问题。电脑、手机、网络普及的今天,普通话和方言都是我们的交际工具。对吧?

赵村镇的34个行政村,前面说的是两片,小池沟到张营岭的是原区,七里坪到马营峪口的是涧河片。剩下的只有三个村,是洛河片,也说洛河沿儿。三个村一下子就是9个行政村!

最东的村子是陈宋村自然村,分为西陈、上陈、下陈、上沟4个行政村。在好长时间,开会、文件说的是“西陈宋、上陈宋、下陈宋、陈宋上沟”。陈宋村是赵村镇和洛宁县城至近的村子。这十年,县城的高楼从洛河北岸盖到了洛河南岸。这陈宋可以说就在县城边!

最西的村子是方村。方村是2个自然村,也是两个行政村。赵村镇只有西方村在西岭的西边,叫我们看就在景阳镇那边。景阳镇,就是原来的西山底乡。

中间的村子是东王村。东王村原来是2个自然村,房子盖在一起,恐怕有30年了。东上行政村,是原来的东王村上沟。东下是原来的东王村下底。

这三个村子,9个行政村,村名和普通话最接近,村民思想最活跃,经济意识明显高于原区和涧河片。

有两个注意,还是提提好。

五里庙村,是归属在赵村镇的原区的。可五里庙村和东边陈吴乡一些村子历史上交往多过赵村镇的村子。可以说,赵村镇的好多人和五里庙村打交道的偏少。往北,五里庙村和洛河南岸的陈宋村交道较多。这里,单独提起五里庙村。

国家的地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一个乡镇的行政村名称是不能重复的。这样,“上沟”就只能是一个行政村名。东王村上沟和陈宋村上沟就保留了一个,一个是“东上”,一个是“上沟”。

花开千朵,只表一枝。言传不周的,敬请指正。

洛河沿儿虽说只有陈宋、东王村、西王村、方村四个村,可涉及的行政村就是11个!笔者再怎么疏忽,也不该把西王村忘掉呀!

这西王村,位置在涧河片和原区的出口,是往东去洛宁县城、去洛阳的,往北就是洛河北,往西不远临近方村,通往郑卢高速出入口。西王村一个自然村,有三个行政村:西沟、中沟、东寨。从从小处说,笔者的第一个初中班主任就是西王村的,姓李。有一个高中同学是西王村的,姓孙。往大处看,这西王村有西王村遗址,那是上级人民政府树立的,有碑,有文,可谓古往。那石碑的正对面,洛栾公路的北边是西王村骨科医院。这骨科医院,应该有十多年光景。原本是一位正规医院退休的骨科医生私人开办,沾着四大优势:本事硬朗,赵村镇是洛宁县人口最多的乡镇,西王村交通通畅,收费恰当。当初建医院,周围空荡荡。现在,路南靠涧河的是故县水库移民区,正西、正北也是砖房紧邻。这骨科医院,名气一日强过一日,不知不觉,就挂了洛宁县赵村镇的医院头牌。不用你说,西王村骨科医院就正儿八经挂起赵村镇第二医院的牌子了!

排排洛宁老家的村名儿

作者简介:任满超,1984年洛宁一高中毕业。1994年开始,在《洛宁教育》发表散文《芳草情》,在《新洛宁》发表图片《劫后余生》,在《洛阳日报》发表《电线不要缠在树上》,在《洛宁之窗》发表散文《拍照的滋味》、《书城》发表散文《心中的神灵寨》,《故道》发表散文《你好,老师!》。2016年,《人民日报》等微信公众号采用精选留言670条,其中2次获《河南日报农村版》“神评”;《闪小说作家论坛》《陀螺文化网》发帖5次;《中国安全生产网》发表文章10篇,其中《八大特种作业三句半,经典!!!》和《原来危化品离我们这么近!》入选该网“大咖驾到”专栏,后一篇被搜狐、新浪博客、重庆、河南、陕西等地12家媒体转发。2016年,是作者丰收的一年。2017年在《中工网》论坛有4篇文章入选“两会建言”,一篇文章被《中国安全生产网》作为“35号E案”选用。先后在《洛宁城事》网站和《入围洛宁网》发布文章数十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