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吹“牛皮”真实的来历吗?当地人把它当成一门养家的手艺!


我们平时把某个人说大话称之为“吹牛”,那你知道这句话的来历吗?

据专家考证,“吹牛”一词起源于黄河上游一带。古代的交通不太发达,当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境内时,因沿途水急滩险多流沙,很难行舟。因此黄河上游沿岸的居民为解决渡河运输上的困难,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办法。

所以,皮筏子是黄河沿岸人们渡河时,最具特色的传统工具。皮筏子古代又称“革船”,因其使用羊皮或牛皮制成而得名。这门手艺需要很高的宰剥技巧,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地方。将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


就像这样!

一张牛羊皮越吹越大,刚好和说大话越说越夸张一个道理,所以吹牛变成了说大话的戏谑用词。图为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型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把一只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皮筏子就制成了。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

随着造船业和运输行业的发展,现在羊皮筏子早已退出运货运人的历史舞台,转身成为旅游道具

下水。

划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称为“筏子客”,他们都是有很多年经验,深谙水性的的老“把式”。电影《筏子客》中就有粗犷骠悍,技术高超的“筏子客”形象



用完后,羊皮筏子要放到阴凉的帐篷下晾干,避免晒裂和发霉损坏

一旦出现漏气,就要请老手艺人用树胶浸的羊皮补救,就跟我们补自行车轮胎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