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急於上市,對此你怎麼看?

IT小妞


 2002年1月2日,網易在納斯達克復牌。剛剛絕境求生的丁磊時刻保持著警惕,在遇到一個技術問題時,他機緣巧合找到了還在浙大上學的黃崢。

  2002年的段永平早已實現財務自由,剛剛獲得美國綠卡的他舉家移民美國,開始了投資事業。去美國讀研的黃崢,在丁磊的引薦下認識了段永平。

  2015年,再遇到相識近10年的黃崢,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張震在他身上看到了連續創業者“厚積薄發”的氣質,在Costco模型系統上二人觀點一拍即合。光速中國創始合夥人宓群在谷歌工作時和黃崢相識。黃崢的三次創業,宓群都從自身對行業的判斷及投資的角度給予了反饋,二人就Costco的業務模式也經常深入探討。

  很自然,丁磊、段永平、張震、宓群等人成了黃崢創業的投資人。而今天,拼多多也成為了國內首個兩地敲鐘上市的公司。

  拼多多市值290億美元,黃崢身價超135億美元

  北京時間26日晚九點半,拼多多(股票代碼:PDD)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創始人黃崢並未去敲鐘現場,而是在上海主持了上市儀式。開盤大漲40%,截止至發稿,拼多多每股26.62美元,總市值290億美元。以此計算,佔股46.8%的黃崢,身價達 135.72億美元。

  拼多多實施“同股不同權”的AB股結構,A類股票投票權為1:1,B類股票投票權為1:10。其中黃崢佔股46.8%,投票權為89.8%;騰訊為第二大股東佔股17%,投票權為3.3%;高榕資本為第三大股東佔股9.3%,投票權為1.8%;紅杉資本中國佔股6.8%投票權為1.3%。

  此次募資40%用於增強和擴大公司現有業務,40%用於技術研發,剩餘資金將用於日常公司運營和潛在投資項目。

  據招股書顯示,黃崢將在IPO後,捐出其擁有的2.3%公司股份成立私人慈善基金。按IPO發行價計算,黃崢此次捐出的資金約為4.47億美元。此外,黃崢還計劃另建一個私人慈善基金,以支持科學和醫學等前沿技術的研究。

  2015年9月,拼多多成立,很快就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拼多多一共獲得四輪融資,其中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多輪領投。2016年9月,拼好貨和拼多多完成合並;2016年年底,紅杉中國領投拼多多C輪融資;2017年年底,騰訊和紅杉中國聯合領投拼多多D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拼多多發展愈發迅猛,新電商“小巨頭”誕生。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表示:拼多多既有創新性,又具有規模性。我們看好以黃崢為核心的創始團隊,不忘初心,致力於服務中國廣大消費者的物質和精神消費需求。

  高榕資本合夥人張震對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表示:“投資拼多多有3大考慮,首先是黃崢和拼多多團隊的遠見和執行力,在這次創業之前,拼多多團隊已經有過幾次成功的創業經歷;第二,拼多多的創新性讓平臺在紅海中找到了自己的“新電商”模式。第三,拼多多團隊‘本分’的價值觀。”

  “拼多多通過深度洞悉用戶的消費需求,把社交關係和產品的顆粒度打磨到極致,拼單模式讓商品通過社交的方式來獲取用戶,促成了高效的信息匹配,在滿足用戶實際且有效需求的同時,提升了供應鏈的效率和質量。”光速中國創始合夥人宓群表示。

  後起的拼多多極致的挖掘了微信的社交功能,凱輝基金管理合夥人段蘭春指出:“拼多多把電商的蛋糕做大了,它沒有直接去競爭已有電商的對標人群,而是更多地去服務那些還沒有被服務到的人群。所以拼多多成立三年就上市,不應以時間來衡量它的快慢,而是在正確的時間選擇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

  關於為何在這個時間段選擇在美國上市,黃崢道:“我們在考慮上市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考慮市場環境,它更多的是我們的戰略選擇,因為拼多多的屬性跟其它的公司還是有點不一樣,它是一個平臺性公司,有更強的社會屬性,規模越來越大之後它的公眾屬性也越來越強,我們希望通過上市,一方面讓這個公司更加公眾化,在公眾監督之下能夠做的越來越好。另外一方面,也通過上市能夠讓這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更加有公信力。”

  作為拼多多的FA,泰合資本管理合夥人兼首席執行官宋良靜表示:“恭喜拼多多成功IPO!三年成就的商業奇蹟,泰合資本有幸一路相伴。從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到看來得追,拼多多演繹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商業故事。Colin具有那種化繁為簡、直擊本質、通達底層的智慧。他對商業和人性的洞察、對企業發展的把控、對貢獻社會和商業世界的情懷令人佩服。來日方長,期待拼多多成就更大的傳奇。”

  買買買到拼拼拼,躋身中國前十大互聯網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僅用時2年,GMV便突破千億大關,相較之下,京東用時15年,而淘寶用時5年。

  截止2018年6月18日,拼多多過去12個月裡活躍買家數量約3.44億人,活躍商戶數量超過170萬家,實現2621億人民幣的GMV。

  2011~2016年,我國網絡零售額逐年上升,但增速漸趨放緩。2014~2016年,增速連續3年下降。在新業態、新場景的驅動下,2017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2.2%,增速較去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

  以阿里、京東等為首的電商,開啟了聲勢浩大的“新零售”。傳統電商基於搜索“庫存索引”的常規模式,主要依賴於用戶的主動搜索,在一二線城市(主要為互聯網發達地區)增長封頂後,獲客成本不斷上漲,傳統模式無法觸及新用戶,增長乏力。

  各大平臺都在不斷尋找新的增長點,三線及以下城市和農村地區成為電商的新增長空間。得益於互聯網設施的改善,以及智能手機價格的持續走低,移動互聯網不斷向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滲透。

  由於使用場景的差異,用戶的消費分化非常明顯。在國內,則體現為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網絡越來越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黃崢看到了,基於“人際關係”的社交產品成為巨大的流量窪地。

  回顧成長曆程,黃崢分析道:“2015年,拼多多剛剛創立不久的時候,我們就意識到,拼多多這一模式擁有巨大的潛力。自那之後,我們度過了不可思議的3年。在所有人認為電商格局已定、歷史就此書寫之際,拼多多在短短3年間匯聚了3.44億活躍買家,過百萬商家,並且時至今日、此時此刻,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

  凱輝基金管理合夥人段蘭春道,“就像拼多多在致股東信裡所說,相信在公眾的監督下,拼多多可以成長得更好更強。我們相信拼多多傳遞了一種普世價值,正如對拼多多三個字的解讀,拼:在一起,多:更多省錢,多:更多快樂,這樣的普世價值將為它贏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可能。”

  IPO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終點,拼多多還有更多的路要走。

  電商第三極

  在估值最高和融資趨緊的當下,選擇上市,對拼多多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這家幼年科技公司,正迅速成長為電商行業的第三極。雖伴隨著爭議,阿里和京東也在試圖複製拼團模式,但拼多多確實目前沒有明確的敵人。

  拼多多所創新的新電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Costco + Disney 結合體:供應端,C2M極致壓縮供應鏈條,省去中間環節;消費端,人以群分,邊逛邊買、社交拼單的購物方式;

  2、顆粒度運營。首頁展示商品流,少SKU、高訂單、短爆發,工廠更注重庫存深度,集中資源打造“爆款”;

  3、貨找人,更懂人。分佈式AI,利用商品流模式,將分散需求用社交拼單連接。海量的“分佈式”智腦,將根據各個消費群的喜好,提供更適合的商品;

  4、柔性供應鏈。平臺數據賦能工廠,提升庫存週轉率。數據指導供應商提供更懂消費者的“爆款”商品,提前調整產能。

  泰合資本董事總經理蔣科分析:“拼多多的崛起,在於構建了新的零售渠道,連接了增量流量和增量供應鏈。”

  增量流量不僅是指下沉人群,也指增量的消費決策迴路:購物就像硬幣的兩面,效率固然是重要原因,非效率的心理因素同樣重要,包括談資、攀比、身份感、從眾、互惠、衝動,而社交流量能夠更好的還原這些多元場景,這些都來自於我們在拼多多消費者focus group中聽到的真實反饋,而非臆測。

  增量供應鏈則是指,在消費品類裂化、消費品牌分眾的趨勢下,一批具有局部供應鏈優勢、但缺乏大額市場預算的腰部廠商,由於拼多多采用了類似Costco的流量分配邏輯,因此這些廠商能在拼多多上獲得數倍於之前的訂單量,在採購、生產、物流、售後等環節獲取規模效應,從中降低的成本由廠商、消費者和平臺分享,讓消費者獲得更高性價比。

  有些分析簡單地把拼多多的低價歸納為消費降級,其實是不準確的,低價可以來自於Hi-low策略,也可以來自於EDLP戰略,而拼多多屬於後者,這也是每一代零售渠道都在採取的戰略,這和消費升級並不矛盾。在拼多多發展過程中,網絡效應、數據智能和規模效應共同發揮作用,使之成為中國第二大的全品類電商平臺,並還持續的通過廣告樹立渠道品牌,意在建立更大的零售生態。

  電商還有沒有機會?張震對投資界分析:“從大消費的層面來看,消費相關的底層驅動力與新的電商形態一定會對中國各類零售業態、消費品牌、零售基礎設施等重要領域的未來發展形成深遠影響。也是基於此,我們認為中國新消費領域具備長期、廣泛的創業機會與投資價值。”

  3年時間,從無到有,在商業文明中,拼多多隻是一個3歲的“孩子”,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眼前充斥著可見的危險與挑戰。

  本以為無法突破的BAT格局,也因小米、拼多多、美團等接二連三的上市引起陣陣漣漪。而國內電商市場,正式呈現拼多多、阿里、京東三足鼎立的格局。

  拼多多到底是什麼呢?黃崢很平淡的道:“拼多多將成為一個網絡虛擬空間和現實世界融合的‘新空間’。空間裡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有機結合,用戶可以用最划算的價錢買到理想的商品,更在過程中收穫快樂。”


投資界


第一個不樂觀,是拼多多踩中了社交電商的趨勢,成為兩大電商巨頭的在喉之梗。儘管黃崢一再強調自己不認同“社交電商”的概念,這次依然打出了電商版FaceBook的旗號。用不足兩年的時間,用戶從1億變3億,GMV翻10倍,足夠讓阿里和京東重視起來。畢竟在當年,阿里決定封殺蘑菇街時,美麗說和蘑菇街兩家公司加起來流水一年也不過200億元,而拼多多月流水就接近400億元(援自環球捕手創始人李瀟)。

為了阻攔拼多多的成長勢頭,阿里在3月上線了淘寶特價版APP,主攻拼多多“低價甩賣”的優勢;京東也於3月在其京東拼購平臺開始全品類招商,並以1%的低價佣金吸引商家入駐。甚至在黃崢看來,6月中旬的那次總部圍剿,背後也是有心人推動的結果。

陰謀陽謀齊上,拼多多招架乏力。上市或許成為品牌受損下最好的解決路徑。畢竟已然是第三大電商平臺,甚至是電商的3.0時代,不服我,只能扶牆。

第二個不樂觀,是拼多多捲入AT之爭,成為騰訊“電商夢”的新依仗。據拼多多的招股說明書,黃崢佔公司股份比例為50.7%,是絕對大股東;騰訊為第二大股東,佔股18.5%。在拼多多釋放上市訊息期間,騰訊股價大漲。

馬化騰曾透露,曾經有一個投資阿里巴巴的機會擺在面前,但沒有珍惜。而阿里實力詮釋了“昨天你對我愛搭不理,今年我讓你高攀不起。”在拼多多之前,騰訊對抗阿里的唯一籌碼是京東。在京東赴美IPO前,騰訊持有14.3%的股份,為其第三大股東。而拼多多之後,層出不窮的“拼XX”活躍在微信的生態圈裡。

新芽NewSeed(ID: pelink)曾在《騰訊重押,快手入場,誰是萬億市場的下一個“拼多多”?》一文中梳理過活躍在微信生態中的電商形態,這是一種重新定義“人貨場”的新型電商,是騰訊“電商夢”最可能實現的地方。儘管黃崢認為拼多多不是騰訊的親兒子,但不可否認目前的拼多多極度依賴騰訊生態。

據招股書,拼多多於今年2月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騰訊同意向拼多多提供微信錢包接口上的接入點,使其能夠利用騰訊微信錢包的流量。

此外,拼多多和騰訊已經同意在支付解決方案、雲服務和用戶交互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有效期為五年。

從騰訊爸爸手中贏得更多的話語權,學習京東上市去,或許是一條最簡單而有效的路。

第三個不樂觀,來自於恐慌蔓延的資本市場。今年4月,拼多多再獲一筆鉅額融資,4月11日,騰訊產業共贏基金與紅杉資本中國投資拼多多C輪約30億美元,是當月融資金額最大的一筆。至此,拼多多估值已近150億美元,預計上市後,市值將達300億美金。

除了上市,一級市場已經無法消化這個巨無霸。

歷史何其相似。在京東、阿里赴美上市的2014年,科技股大熱、投資向頭部公司匯聚,虧損下的拼多多像是此前連年虧損的京東,不上市,一級市場消化不了,也難圓虧損的故事。

進入2018年以來,各行業獨角獸紛紛開啟了赴港、赴美上市的熱潮,與去年火熱今年沉寂的A股形成鮮明對比。要知道,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的2014年,此後不久就迎來了股市大跌。

於是一直以來,二級市場的恐慌情緒無法遏制地蔓延,迫使獨角獸們不得不著急:能今年上就不要明年上,能六七月份上就不要年底上。其結果是,上市即破發,就在兩天前,優信二手車登陸美股,破發了。

2014年兩大電商巨頭成功登陸美股,都取得了大漲的成績,而如今美股似乎對中國科技公司不買賬了。不過,有了京東和阿里的範本,拼多多有可能給美股市場講好故事。


新芽NewSeed


在所有人都認為傳統電商格局已定的時候,拼多多用主打拼團新的購物模式,建立起自己的生態帝國。短短三年,用拼團的方式匯聚了三億多用戶。而最近拼多多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擬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或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

2017年拼多多全年網站成交金額已經超千億,截至2018年3月,拼多多年活躍用戶達到2.95億。Q1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3700萬人民幣,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它短時間內的用戶規模和營收劇增,也獲得資本投資方的青睞。

因為拼多多過快的發展和過於好看的數據,已經遭到了傳統電商巨頭圍堵,傳說中阿里與京東早已成立打多辦來應對,拼多多需要抓緊時間突擊上市籌措資金,引入新的資本血液,既為了企業的發展也能讓估值更好看。拼多多作為社交電商的第一股,據說本次上市市值會達到300億美元,一方面可以繼續講好自己的故事,另一方面有望在資金和品牌層面實現突破,趁此機會改變以前“低價模式”的路線,完善商品品質,發揮社交模式的價值,給顧客更好的購物體驗。早期的拼多多走的是“先發展,再整治”的套路,所以仍存在供應鏈管理、商品品質等方面的問題,現在已經到了好好思考下如何長遠壯大的時候了。

目前資本市場趨於緊張,在未來半年或一年內,互聯網公司估值爆發式增長的時代可能會過去,電商新巨頭拼多多在這個窗口期火速上市,就是為了在寒冬來臨之前屯夠草糧,市場留給拼多多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天方燕談


拼多多“拼命”的上市,這種急切的姿態,我們不禁有個問題要分析:如果拼多多晚一年以後再上市,拼多多會出現什麼可怕的事情呢?那麼,如果能看明白這個問題,就直接回答了:拼多多為什麼這麼急的上市的原因了。


拼多多如果晚一年再上市會出現哪些問題呢?這個其實問題一出答案就已經出來了,我們還是以“拼多多的3大硬傷為核心”分析一下吧:


1、供應鏈的問題和供應商的矛盾:就這一點就很可怕,如果拼多多晚一年再上市,必將在這一點上出現嚴重的問題。

比如拼多多的商業模式是以“低價”為核心手段,以“拼團即社交化為裂變模式”,其實,低價策略是一種“內傷”,而拼多多這種商業模式為了保障運營,必將會把所有的供應商綁在“戰車”上,擠壓所有供應商的利益,比如押金問題、貨款問題,回款週期、管理問題如罰款等等,拼多多在面對質疑時說:“我們把所有的罰款和沒收的押金全部100%的返給了消費者。”這句話中我們看到了什麼?比如某一個消費者投訴了,但這個比例應該是極少數吧,那麼這個補償是賠償給了所有買此類產品的全部消費者,還是隻此這個投訴的消費者呢?這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僅此一事便表明供應貨與總部間的矛盾之深了吧,就在拼多多提交上市時,當天晚上還有供應商在總部維……如果這時資金鍊出現了問題,拼多多將會面臨生死大難……這才是急上市的一個大內因。


2、拼多多的品牌質疑問題,特別是產品的假貨問題:這是嚴重影響拼多多的再次裂變發展的,當第一波紅利搶完後,接下來就要面臨:流失和無法繼續裂變的問題了,這才是拼多多急於上市的另一個內需所在。因為如果人群流失就意味著現金流的減弱,那時真是內憂外患了:外部有競爭對手,內部供應鏈和供應商的矛盾,再加上人群流失,銷售減弱,那時可就玩蛋了。


3、拼多多的流量的危機:我們都知道拼多多的成功是靠騰訊馬化騰的扶植,然而騰訊在與今日頭條的大戰中,在於抖音的大戰中大傷元氣,而且微信的人群在嚴重流失,微信的總用戶使用時間不足抖音和今日頭條,這些流量危機必將影響和觸痛了拼多多的危機感,如果騰訊為了自保,斷了拼多多的“奶水”,那拼多多會怎麼樣?要錢沒有錢,要團結沒有團結,要品牌還大量的質疑和負評,怎麼辦?別說市值300億美金了,就是300億人民幣估計都有風險了吧.



當我們能看到拼多多的這三個問題之後,我們就應該明白:拼多多為什麼這麼急的上市,而不是再壯大一點再上,3年就急於上市,這種傳奇的背後都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目的”,但有一點我們特別意外:就是陸奇為什麼會加入戰營,後來一想也就明白了:必定是商人嘛,商人就是為了利益嘛。上市就估值300億美元,那這裡面有多少“奶”呢?有奶便是“娘”,何況這裡的‘奶水又多又有營養’,為什麼不吸呢?


我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原創短視頻脫口秀,大家有時間可以關注我的今日頭條,配自己的頭像是為了統一品牌形象,自媒體傳播的一種思維方式,希望別多見怪,咱們看的是內容價值。


我是孫洪鶴,每天都給大家分享原創短視頻創業脫口秀,每天都有更新原創短視頻,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孫洪鶴


企業上市大多是有這兩個目的:第一、原來的股東尋求變現的退出渠道,第二、公司後繼發展確實需要資金!拼多多的上市有第一個原因,但更多的可能是因為要洗白轉型而缺錢!


拼多多創業三年多累計虧損超13億,而且虧損仍在持續,雖然業務增長還算居迅猛,但口碑的負增長也不示弱啊,這讓拼多多對原有商業模式有強烈的轉型衝動,比如,拼多多的自營業務的變化即可管中窺豹,2016年自營收入4.57億,佔營收的90.4%。2017年已是“性情大變”,自營業務被平臺業務替代,佔比落至0.2%以下。2018年Q1,全部轉型為平臺業務,如下圖:

這只是一個業務轉型的縮影,拼多多這種靠拼消費者的下限起家的公司並不容易輕易洗白,例如,之前靠拼道德下限起家的“校園現金貸”的趣店,赴美上市後,至今股價已跌去最高價的80%了,至發行價也差不多跌了有70%左右了!

但不管是洗白還是轉型,錢是最需要的了,現在上市的行情這麼好,所謂獨角獸公司動輒就是上百億美元的估值,拼多多有機會上市沒理由不上啊!不過,綜合來看:

上市是股東財富飆升的狂歡,有時甚至只是財富數字的狂歡,但其實對於上市公司本身而言,上市只是更大規模的商業冒險旅程的開始!

拼多多靠著突破人們對低價的想象,和挑戰人們對質量下限的容忍而策馬狂騰。終於到了要越過“靠挑戰下限不可持續發展”的懸崖邊上。

沒有回頭路的拼多多在補足能量(上市融錢)之後能否縱馬一躍?變成騰訊真正阻擋阿里的萬里長城,亦或成了失足葬身崖底的堆堆白骨?(前者從淘寶到天貓的華麗轉身中可找到線索;後者,上市後的趣店、人人網也是前車之鑑!)

所以,上市只是拼多多這場大戲的真正開始!

邁克專注投資20年,無論對於投資還是投機,只有實盤經驗沒有現成理論,歡迎大家來討論各類稀奇古怪的投機問題和各類故作高深的投資理論,邁克爭取有言必復哦

邁克爾學投資


上市是確定了,而且已經公佈了具體的財務數據。


成立3年就上市,其實這也很正常,因為在國外,即便是剛剛成立的公司也能夠上市。而在幾年A股上市的富士康,其前身福匠科技也不過才成立3年而已。


2016年拼多多淨虧損為人民幣2.92億元,在2017年虧損為人民幣5.251億元(約合8370萬美元)。下圖為拼多多近2年及2018年一季度的營收情況,注意單位是10億元。


上市最主要的作用無非有二:一是融資,二是變現,拼多多也不會脫離這兩個範疇。對企業自身來說,融資可以支撐後續的發展;變現則稍微複雜些:現有的投資人有了便捷的渠道,可以兌現之前的投資收益;公司擁有期權的員工或者高管,也可以實現財富的大幅增值。


不過,對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來說,他在對外的公開信當中卻沒有提上市的“現實目的”,而是務虛地只談上市的社會意義,諸如:讓社會公眾分享拼多多創造的經濟價值;將拼多多置於公眾的監督之中;云云。反正大家隨便聽聽就好。(下圖為拼多多創始人黃崢)



首先,我們需要肯定拼多多存在的商業價值,畢竟更多的消費者獲得了便宜的價格(質量先不論),得到了實惠,對這3億消費者來說,是有價值的;同時,拼多多作為一個後來者,其帶來的競爭壓力可以讓淘寶、天貓、京東這樣的平臺巨頭,不至於現在就開始利用壟斷優勢來收割消費者。


但是,拼多多也存在兩個典型的問題:一是“擾民”,尤其是在朋友圈拼單,對那些不想拼單的人來說,非常不舒服;二是,拼多多過於依賴朋友圈,而朋友圈一向是嚴禁誘導分享的——儘管有騰訊爸爸(持有拼多多18%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撐腰,但如果拼多多後續擾民過於頻繁,為了保護微信這個起碼估值2萬億的平臺,相信騰訊不會坐視不管。如果出現這樣的風險,拼多多的商業模式還能不能繼續良好維繫下去,將會是一個大大的問題。


和其他幾乎所有科技類上市公司一樣,講故事是必須的。比如雷軍就說,小米是:蘋果×騰訊;好吧,黃崢也借用了這個創意,說拼多多是

它將是一個由分佈式智能代理網絡(而非時下流行的集中式超級大腦型AI系統)驅動的“Costco”和“迪士尼”(即集高性價比產品和娛樂為一體)的結合體。


你聽得懂黃崢說的這句話的含義不?反正孔方兄是沒太懂,好吧,黃崢你贏了。


不管怎樣,拼多多上市,很多人會大賺,很多人也會套現;但好在,拼多多不在A股上市。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新聞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


孔方財經


如果現在有人帶著音箱去馬路上邊放邊唱,“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的多……”有一半的人會跟著節奏哼哼兩句,剩下一半的人會衝出來把放歌的人打一頓——這就是拼多多目前的發展現狀,愛它的人恨不得天天泡在上面,姐妹淘的微信群裡幾乎全是各品類的商品鏈接。而討厭它的人,則對它嗤之以鼻,認為上面假貨叢生,不值一曬。

但不管你是哪種人,都不得不承認,短短三年的時間,拼多多的名氣迅速打響,你的七大姑八大姨中,總有人“拼”過單;各種微信群中,也一定能看到“我xx元拼了xxx,大家快來拼多多”的鏈接;甚至當你還在懷疑這個平臺到底靠不靠譜的時候,拼多多已經悄悄遞交了赴美上市的招股說明書。

【高頻的拼多多,缺錢的拼多多】

美國東部時間6月29日(北京時間6月30日),創立三年,人們口中常常提到的“社交電商”代表拼多多,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根據文件顯示,拼多多計劃通過IPO交易籌資最多10億美元,此次IPO由瑞銀、高盛和中金聯合承銷,尚未最終確定掛牌交易所。

雖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上市對於一些發展態勢較好的互聯網企業來說不是件特別難的事情,但大家依然會問道,為什麼拼多多需要上市?有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候上市呢?難道是看到最近各路互聯網同行紛紛開始準備上市,所以也趕了一回潮流?要想要搞清楚拼多多上市裡面的玄機,我們還得從招股書中找到答案。

根據拼多多提交的招股書中透露,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12個月,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為2.45億,而如果按照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來算的話,年活躍用戶更是高達2.95億;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內,拼多多平臺活躍商戶數量超過100萬家;這些用戶和商家為拼多多帶來了可觀的訂單數量,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拼多多總訂單量分別為43億單和17億單。

根據拼多多官方解釋,自2015年成立以來,拼多多收入保持高速增長,尤其自從2017年4月份上線廣告系統之後,新的營收模式帶來了滾雪球效應,推動拼多多平臺收入實現呈幾何數增長。從具體的數據來看,2016年平臺收入為5.05億元人民幣,2017年全年收入為17.44億元人民幣,2018年的Q1收入為13.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倍。

然而這般收入的增長並沒有讓拼多多賺了個盆滿缽滿,由於銷售和市場支出,拼多多三年總計虧損13.12億元(含期權支出)。2016年、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分別虧損2.92億元、5.25億元和2.01億元。因此不難看出,拼多多的上市,除了因為這兩年發展模式逐漸打磨完善,有了向外擴張業務發展的意圖,同時也可能是因為,缺錢了。

【融資都去哪兒了?都投廣告去了?】

然而我們縱觀拼多多這三年來的發展史,即便是在在共享經濟像大功率吸塵器一樣捲走各方投資的這幾年裡,拼多多依然獲得了四輪融資。在今年4月,也就是最新一輪騰訊領投的融資中,雖然官方未正式確認融資金額,但有報道認為拼多多達成了30億美元融資金額。獲得這麼多的融資,為何拼多多依然缺口這麼大呢?

如果將拼多多比作一個由不同長短的木板組合而成的桶,其長板就是流量,就是營銷。據不完全統計,在2018年,拼多多贊助的綜藝節目包括《非誠勿擾》《歡樂喜劇人4》《我是大偵探》《快樂大本營》《奔跑吧兄弟第二季》《極限挑戰第四季》,在這些大熱的綜藝節目中,每個主持人都要飛快地念介紹拼多多為“三億人都在拼的購物App”。

不得不說,這種鋪天蓋地的廣告配上洗腦循環的神曲(開頭唱的那段),耗費了拼多多大量的資金,但也正因如此,才能在消費者心中營造出一幅“大家都在用拼多多了”的印象,從而降低用戶使用拼多多時的心理門檻。就像開頭說的那樣,愛它的人很愛,討厭它的也大有人在。另一部分潛在消費者心中,拼多多的形象可能就會淪為“錢都花在營銷上了,質量很可疑”。為了能進一步吸引並留住更多的消費者,也為了自身的企業形象,拼多多似乎也想借著這次上市的東風重新包裝自己的形象。

在這次的招股書中我們發現,前百度首席運營官陸奇和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均受邀擔任拼多多獨立董事,除了他們各自在圈內的人脈、實力等關係,其實邀請這樣的大咖擔任獨立董事,也是為企業、平臺的信譽背書,進而彌補自己在品牌整體定位這一短板上的缺失。

【想當下一個馬雲?黃崢還需狠抓審核】

然而品牌定位不是拼多多最為致命的短板,貨源的可靠和穩定性最終才能決定拼多多這個平臺最終留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如何。在龐大的流量衝擊下,拼多多上不缺想來賺錢的商家,所以消費者們也能發現,大到各種家用電器,小到今晚洗碗的抹布,幾乎生活中用得上的商品都逐漸能在拼多多上找到。但是,根據招股書中介紹,目前拼多多1159名員工,有該如何在處理訂單的同時做好平臺商品的“把關人”呢?

目前拼多多采取的方法是“管的松,罰得嚴”,甚至因此引發613商家維權事件。部分維權的商家稱,他們雖然沒能力拿到正品授權,但是有渠道可以拿到“原廠出品”的商品,這樣的商品如果買家不追究,那麼供貨商、平臺、品牌商三方面也就相安無事;如果買家感到不滿,並進行投訴,那麼拿不出正品授權許可書的商家們唯有吃下“假一賠十”的罰款,甚至貸款凍結、店鋪下線。

雖然這些試圖“維權”的拼多多商家們在法律上難以獲得支持,但是對於拼多多“寬管嚴罰”的機制,卻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爭議。但正如張信宇在《拼多多怎麼了?》裡面寫的,“作為杭州人,黃崢見識過2011年數萬淘寶賣家向阿里要求維權,導致整個西湖交通都陷入癱瘓的盛況。與之相比,拼多多上海辦公樓下大約二三十個商家的聚集,似乎遠不能與之相比”,而拼多多整頓的腳步,更不會因此停下。

總體來看,拼多多目前的發展意圖相當明顯了——一個平臺的迅速成長需要大量流量的扶持,可是要讓平臺扎穩腳跟,令其不被淘汰,還得重視品牌定位及品質。拼多多此次上市,除了拿錢擴張業務之外,或許也試圖趁此機會進行平臺治理、供應鏈調整和品牌整體轉型的優化。畢竟黃崢在招股書中是這樣強調的,“在公眾的監督下,我們可以成長得更好更強”。


三易生活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今年的資本市場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那些曾今都很低調的互聯網“獨角獸”企業都開始紛紛的著急了起來,著急什麼呢?著急IPO。

我們會發現像小米、美團、滴滴這樣的或快或慢的都已經在籌備自己的IPO,如果時間倒回去年,關於IPO這些“獨角獸”的回答一定是“不急”。所以,可以見得今年或許是IPO的最佳時期。因為互聯網和資本市場的競爭確實很激烈,如果不抓住這波熱潮的話,再大的“獨角獸”也很有可能就此倒下。

那再來看拼多多,拼多多可謂是近幾年來跑出來最快的“獨角獸”了、拼多多的出現本身就是從一片紅海中拼殺出來的,競爭壓力自然不用說,前有阿里堵截,後有京東追殺。

然而筆者認為阿里、京東的競爭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拼多多口碑不好。現在網友們只要提到拼多多都是罵聲。關於拼多多騙子、套路、假貨等信息在網絡上無處不在。

所以拼多多在此時選擇上市,首先是順應今年的IPO熱潮,其次就目前而已拼多多盈利模式尚不明確,競爭壓力大,口碑不好等問題在未來資本市場上很有可能成為變數,所以拼多多趁著自己品牌知名度最高時IPO是最明智的選擇。


政商參閱


很正常,一家新興經濟下的爆發型企業,盈利模式尚不明確,不在借力融資高速發展中能上市先上市,接下來的變數將加大,甚至可能陷入衰退,影響力難以再達到獨立上市的條件。更何況在拼多多的電商領域還面臨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已經深耕多年的大牌互聯網企業競爭圍獵,對於此類新興但迅速崛起企業而言,誰知道是不是曇花一現?自然可謂越早上市越有利。

拼多多由80後杭州人黃崢及其團隊創立於2015年,並聯手多年來想要發力電商領域的馬化騰的騰訊(如今騰訊持股18.5%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抓住了微信社交流量的紅利,號稱用戶可以通過其用最划算的價錢買到想要的東西,因此拼多多也被冠以“社交電商”的頭銜,至今已經擁有高達2.95億的用戶。



不過,從拼多多的IPO招數書數據來看,2016年和2017年,拼多多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05億元、17.44億元,淨利潤分別對應為虧損2.92億元、5.25億元,其主要收入來自在線廣告和交易佣金,營業收入和用戶量增長較快,但也是鋪天蓋地地燒錢做廣告出來的,支出成本費用龐大,可持續性存疑。加上對於客戶而言假貨、質量差等投訴也一直存在,對於入駐商家而言,近期的大量商家前往拼多多上海總部維權的事件也影響較大。此刻的拼多多還是能上市先上市為妙,其是赴美國上市,相信國內很多投資者也不會介意。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