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治山理水”打造生态水景纪实

城水相依 山水相融 人水相亲

——我市“治山理水”打造生态水景纪实

景德镇市:“治山理水”打造生态水景纪实

我市“治山理水”打造生态水景

景德镇在线讯(特约通讯员 汪 涛)“城水相依、山水相融、人水相亲”成为我市近年来坚持的治水发展理念。在深入推进河长制、全面实施湖长制工作中,我市将“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工作思路贯穿始终,力求更好地展现瓷都水生态之美。

 强化执法建立良好局面

水土流失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我市因地制宜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新建项目水土流失的产生,积极落实生产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格要求在建项目“施工不流土、竣工不露土”。

近几年来,我市对在建的75个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查处水保违规案例2起;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实施了南河玉田、昌江区杨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据统计,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平方公里,其中生态修复122平方公里,完成投资2600余万元,特别是通过后期的管护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保证了水保工程建成后效益的持续发挥,水保工程设施完好率达90%,林草成活率达85%以上,工程项目区呈现“土不下山,水不乱流”的良好格局。

强化取水许可、排污许可、涉河项目审批、采砂许可管理,是我市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同时,相应的执法检查行动在全市范围内陆续打响:先后对欧神诺陶瓷、樟树坑水电站等18家用水户进行了水资源论证;对全市50个重点入河排污口进行了重新核准、定位和登记;对新建桥梁、涉河管线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完成16个重要水功能区的确界立碑;对主城区河道水面进行全天候保洁作业,常态化打捞河面漂浮物和清理岸边垃圾。

我市在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开展“清河行动”, 全面整治江河湖泊存在的“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乱捕滥捞”等突出问题,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综合治理维护河湖健康

早在2015年4月,浮梁县瑶里镇就通过自主创建成为了江西省首批水生态文明镇。浮梁县蛟潭镇及乐平市洪岩镇小坑村、浮梁县蛟潭镇礼芳村、浮梁县经公桥镇源港村、昌江区鲇鱼山镇新柳村被列入第一批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村镇。随后,我市又有乐平市洪岩镇、乐平市塔前镇兰桥村、浮梁县经公桥镇港口村、昌江区鲇鱼山镇鱼山村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村镇。2017年,浮梁县兴田乡、乐平市镇桥镇新平村、浮梁县湘湖镇进坑村、昌江区鲇鱼山镇新柳村等一乡八村被评为江西省第三批省级水生态文明乡(镇)、村。我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和自主创建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得到了进一步夯实,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景德镇实际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此外,我市大力加强河湖湿地修复与保护,精心打造昌南湖国家湿地公园,积极创建玉田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水库退养、人放天养、河湖保洁等方式维护湿地水质。开展玉田、南河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体净化调节功能。目前,玉田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包括玉田湖、南河及周边水源涵养林以及玉田水库大坝下游部分区域,总面积387.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99.5公顷。经过3年来的建设,园内湿地风景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去年冬季已有上千只鸳鸯在此越冬。

自河长制全面推行后,我市开始完善河湖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市级河(库)长20名,县级河(库)长51名,乡级河(库)长267名,村级河(库)长412名。各级河长切实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配备巡查员214名、保洁员2207名。每段河流都设立了河长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

推进重点改善生态环境

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处于我市规划的“百里风光带”起点,是浮梁县的中心区域,又和福港旅游小镇合为一体,未来将成为一个旅游集散中心,成为一个度假养生胜地和骑行漫步的乐园。目前,浯溪口水利枢纽大坝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建成后的浯溪口库区将拥有25平方公里的水面风光;统一规划的徽派建筑群将散落在山水湖畔,错落有致;20公里的皖赣线改造后,新的铁路线建成,原有的旧铁路线会继续保留并稍加改造,成为一条纵贯湖心、在湖面上蜿蜒曲折的观光旅游铁路;环库区近50公里的环形公路已经进入规划建设阶段。

西河水系综合治理项目位于城区西河鲤鱼洲区域,通过新建翻板闸抬高水位至29.0米,在新平桥上游形成约860亩的新昌南湖景观水面,是一座具有生态和景观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目前已基本建成;长期以来,遭受暴雨内涝及西河洪水倒灌双重灾难。为彻底解决防洪排涝问题,结合城市排水、防洪堤、排涝站等工程功能特点,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通过疏浚排水水渠,清除阻水建筑物,配套建设0.7公里防洪堤及1座排涝站,总体提升茶山片区防洪排涝能力。该项目估算投资约4.5亿元,工期2年,沿西河南岸建设防洪堤的同时,整治河岸环境,建设成集防洪、滨江道路、市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政工程,为市民提供一条出行方便、休闲舒适的风光带。

南河片区综合整治工程涵盖景德镇东市区约14平方公里范围,由于该地区管网排水能力不足,排水不畅,一旦发生暴雨,就会发生城区内涝。负担该片区的新厂、老鸦滩两座排涝站因原设计标准低、排涝能力不足,难以承担暴雨排涝要求,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产和生活。通过综合规划,将地下管网改造、老南河疏浚拓宽、建设蓄洪湖、改造提升排涝站等项目整体建设,整治长4公里的老南河两岸环境,建设成一条亮丽的风景线,项目估算投资约5.8亿元,工期2年。蓄洪湖及周边环境提升(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项目完成后既可解决老南河片区城市的排水、防内涝等问题,又改造了城区环境,增加市民休闲空间,提升了市民生活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