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巔峰
襄陽是不可能劃歸河南,不可能和南陽合併的。我們知道,襄陽和南陽都位於南陽盆地,它們本應是一個整體,卻為何分屬兩個不同的省份?
單純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南陽在盆地北部,襄陽在盆地的南部。它們都是南陽盆地的一部份,像漢朝時期,它們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都屬於荊州管轄範圍。但是它們後來卻被分開,如今分屬湖北和河南兩省,也是延續了以前的劃分方式。
為什麼後來襄陽和南陽分開了呢?看看南陽盆地的周圍的地理環境就非常清楚了。如果從大的地理分界線來看,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從西向東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點,在南北勢力對峙的情況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中--秦嶺—漢中—四川一線的漢中,南陽--襄陽--荊州一線的襄陽,兩淮之間的壽春(壽縣)。關中秦嶺一線崇山峻嶺、山路崎嶇;兩淮之間湖泊溼地眾多,又有淮河作為防線;居於中間的南陽--襄陽--荊州一線,有南陽盆地這種一馬平川的地勢,無疑是最好的進攻路線。
整個南陽盆地四周被大大小小的山脈所圍,北面是伏牛山,西面是秦嶺山脈、武當山、荊山、南面是大洪山,東面桐柏山。
在桐柏山和伏牛山之間是連綿的山峰,之間僅有少許狹窄的通道,最好走的就屬方城道。西北方向出關中走商洛,可以順丹江而下,達南陽盆地。西面漢中--安康--十堰一線,可以順漢江而下達南陽盆地。
南陽位於盆地北方,加上地勢平坦,無險可依,可以說是四戰之地,很難守住。我們再看南陽盆地的南部,襄陽所處的位置相對南陽來說,可謂整個南陽盆地最為重要的一個點。
北方勢力進入南陽盆地,要想南下,必過襄陽這個咽喉之地,繞不開。襄陽往南的出路只有兩條:一條是走襄陽--荊門一線,一條是襄陽以東的棗陽(屬襄陽管轄)--隨州一線。
襄陽--荊門一線,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漢江,在古代戰爭中,不論是運兵還是後勤糧草補給,水路的成本相對陸路來說要低得多。而且一旦突破襄陽防線,就可以沿漢江順流而下進入長江,對武漢、南京等長江沿線造成巨大威脅,整個長江防線基本上就崩潰了。沿長江溯流而上,可以西去扼守荊州、宜昌長江要塞,掐住四川東出的大門。
棗陽--隨州通道夾在大洪山和桐柏山之間,沿棗隨通道南下道路並不太好走,但是對行軍打仗來說,也是不錯的通道,可以南下、東進。過了隨州繼續南下,可攻武漢。
在信陽西南的大別山脈,湖北河南交界的地方有幾道關口,就是著名的“義陽三關”--平靖關、武勝關、九里關。突破三關,東進就可以繞過淮河防線,直插合肥,威脅南京。
可見在中間這條進攻路線中,襄陽所處的地理位置是最重要的,襄陽的得失直接關係到江南的安全。當年蒙元和南宋雙方在襄陽聚集大量兵力進行爭奪,這裡是雙方交戰的主戰場之一,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戰場。
南宋在襄陽苦苦堅守了6年之後,還是失去了襄陽城,從此門戶大開。元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南宋再無回天之力。
當然,既然北方勢力可以通過南陽盆地南下,南方勢力照樣可以反過來通過南陽盆地北上、東進,直達關中、中原地區。
我們往前看,春秋戰國時期,秦楚藍田之戰,楚國20萬大軍克武關(商洛市丹鳳縣東),直逼秦都咸陽。這是秦國所面臨的最危險的時刻,連秦王衛隊都派上戰場了。雙方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最後秦國盟友韓、魏趁楚國後方空虛,由方城道入南陽盆地,偷襲了宛城(南陽),楚國只好退兵。
漢光武帝劉秀,襄陽棗陽市人,就是隨棗通道的那個棗陽。王莽時期,劉秀髮跡於南陽盆地,雖然窮得騎牛打仗,結果笑到了最後。不能不說他生在一個好地方,起兵也選擇了正確的地方。
南陽盆地的物產豐富,既可以北上,又能南下,進可攻退可守。歷朝歷代對南陽盆地的重要性認識很深刻,襄陽和南陽只能分開,互相牽制,而不能作為一個整體出現。
地圖帝
肯定不會,除非和南陽直轄。目前襄陽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湖北鄂西北的重鎮城市。一但劃給河南,那十堰也要從湖北省分出去。
其次湖北省和河南省的界線一直是穩定的,幾百年也沒變過,一直是穩定的。沒有什麼事沒什麼要改變了?
湖北地理市相比較河南還是比較少的,人口更沒河南多,河南人口都有一億多了,再加上襄陽市的600萬人,更是加劇人口壓力。一般行政劃分都是以方便管理為主,比如直轄重慶市能分擔四川省人口。何談合併能帶來的好處?
最後就算併入,襄陽人民也不會答應的。襄陽對湖北的歸屬感比河南更好。所以天時地理人和都沒有,何談合併?除非祖墳冒青煙直轄或設立新省份。
科技零食工
襄陽不會劃歸河南,但南陽會劃歸湖北,最終與襄陽合併。
\n
說這話絕不是毫無根據的胡扯,而是有歷史依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南陽郡有宛、冠軍、葉、新野、章陵、西鄂、雉、魯陽、犨、堵陽、博望、舞陰、比陽、復陽、平氏、棘陽、湖陽、隨、育陽、涅陽、陰、酇、鄧、山都、酈、穰、朝陽、蔡陽、安眾、筑陽、武當、順陽、成都、襄鄉、南鄉、丹水、析等共37個縣。
\n
這其中章陵縣今屬棗陽現劃歸襄陽;隨縣今屬隨州現劃歸湖北省;陰縣今屬老河口現劃歸襄陽;酇縣今屬老河口現劃歸襄陽;鄧縣(包括隆中)今屬樊城區現劃歸襄陽;蔡陽縣今屬棗陽現劃歸襄陽;筑陽縣今屬谷城現劃歸襄陽;武當縣今屬十堰現劃歸湖北省;襄鄉縣今屬棗陽現劃歸襄陽。
\n
也就是說歷史上南陽有九個縣,超過總數的四分之一已逐步的劃歸湖北,這其中絕大多數劃歸襄陽。由此可見,南陽逐步劃歸湖北,融入襄陽是歷史發展地趨勢。
\n
因為可得出結論,南陽最終會劃歸湖北與襄陽合併。\n
飄逸的歷史
襄陽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目前已成文明衛生城市(武漢很難成為),人均GDP為南陽兩倍以上。其農業躋身全省前列,解放後工業齊全發展強勁。論國民收入,或因旅遊業稍不足,僅略低宜昌。
但其坐擁“南船北馬”之地,實七省通衢,自古為軍事經濟重鎮。教育上四中五中為全國重點高中,領先湖北高考榜,人才輩出。因省會武漢有獨立成直轄市之可能,坊間有襄陽可能成為湖北省會之說。哪有將副班長劃歸河南之可能?
況荊楚文化之根在荊襄,此地為古楚文化之源,最早郢都於此。從文化心理歸屬而言,是不可能分離出去的。而南陽為中原文化邊緣,在河南省域可能無足輕重,事實上此地一直為楚文化籠罩。由於城市的虹吸效應,南陽人多在襄陽謀生學習工作。而沒有幾個襄陽人願去南陽。襄陽為江漢平原,自古農耕發達,風調雨順,雖食麵食但主食大米;民風尚文彪悍,稱河南人為tai子,南方人為蠻子。
襄陽併入河南,沒人會同意。河南南陽部分縣域併入襄陽(現襄陽部分縣域確為舊南陽屬地),構建中部大型城市倒有可能,這取決於國家級城市發展規劃,鄂豫兩省都不會提出吧。但南陽整體以農為主,會拖後腿,對襄陽意義不同。
用戶5722600648
一直有此說法,但不見實施。我覺得應該是南陽並過來,因為古時都屬於大荊州。還有一個說法,遷都說。是說北京地理位置太偏,一切資源都靠全國供給,人口太多,不堪重負,建議遷都襄陽,地理要衝,水、電、糧等等全能自給,有秦嶺屏障,又有四川大後方,作為新都,優勢遠超北京……
069893778441
南陽早就被襄陽管了,襄陽不要,南陽太窮了,1200萬人口,GDP 2900億,襄陽580人口,GDP 3700億,管南陽只會拖襄陽的後腿。其實名字是早改了,取的是襄樊的襄字和南陽的陽字,現在叫襄陽,但襄陽不要。
百分之百好
答:這是湖北襄陽“南陽,湖北襄陽一帶”的翻版!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湖北襄陽認為“南陽,湖北襄陽一帶”(見2003年人教版教材註釋)……於是諸葛亮說的“南陽”被篡改為“襄陽”。
為了否定《出師表》“躬耕於南陽”,為了篡改“躬耕於南陽”為“躬耕於襄陽”……湖北襄陽磚家無恥造假說“南陽,襄陽一帶”……大致有一下翻版:
1、南陽、襄陽合併
2、武漢直轄,南陽併入新湖北省
3、襄陽併入河南
4、南陽併入湖北
5、南陽改名宛城,襄陽改名南陽。
…………
不說了,諸葛亮錯了!!!“躬耕於南陽”應改為“躬耕於襄陽”!!
斷鷹攀崖
目前,襄陽發展更好,但是南陽發展潛力更大!他們發展的前途主要靠國家政策,省裡的重視程度!襄陽南陽合併除了國家有什麼國家級的規劃,比如說前些年盛傳的從根本上解決北京首都病的方法——遷都!而最佳的首都理想之地,就是南陽和襄陽地區!儘管現在是不可能,但也許若干年後會實現!
上善若水132627636
這種白痴的問題不要提了好嗎?襄陽劃給南陽?南陽的經濟比襄陽不知道落後多少!更本不可能!提問題的你想多了!
林天兵
這個問題提反了吧?最好的方案是,武漢攜鄂州直轄以後,湖北新的省會襄陽,屆時湖北新的省會襄陽接收南陽,隨州接收信陽,這樣河南的包袱也輕一些,新湖北省的地盤,人口也得到了擴充,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