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和清朝有何仇怨?爲何清朝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

靜夜史


提到準噶爾,多數人會想到新疆的準噶爾盆地。是的,那裡就見證過準噶爾汗國曾經的輝煌。

準噶爾部的前身可以追述到明英宗時期的瓦剌部,就是這個部落發動了“土木堡之變”,讓一度強盛的明朝由此走向衰落。

準噶爾部隸屬漠西蒙古,同時期的部落還有碩特、土爾扈特、杜爾特三個小部落。準葛爾是其中最為強大的部落。

(準噶爾汗王劇照)

1636年,和碩特和土爾扈特派使者找到後金,代表四個部落(包括準噶爾部)表示歸順。

1646年,四部首領具表順治,臣服大清,順治賜予各部弓箭盔甲,命固始汗王為盟主,統領各部,從而確立了大清對漠西蒙古的主權。

十七世紀初,準噶爾部迅速擴張,宣戰其他三個部落,把他們趕到了伏爾加河地區,在經過數年的東征西討後,終於在 1678年統一漠西蒙古,建立準噶爾汗國。

鼎盛時期的準噶爾汗國,國土面積達到400多萬平方公里,草場肥沃,牛羊如雲,戰馬成群,人口眾多。

康熙29年,極度膨脹的準噶爾汗王噶爾丹,率部進攻漠北蒙古各部,妄圖統一蒙古。漠北各部首領聯名向清朝求助。康熙調動火器營,用大炮對付準噶爾的騎兵,在烏蘭布通重創噶爾丹。

此時的大清,在順治和康熙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撲滅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剿殺了張獻忠的大西軍隊,消滅了南明的殘餘勢力,平定了三藩之亂。最後掃清寰宇,立足中原。

於是,康熙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準噶爾部了。

準噶爾和清朝有何深仇大恨?為何清朝一定要置準噶爾汗國於死地?

因為它涉及到大清政權的核心利益,那就是主權和國土。

早在1636年,大清就和漠西四部確定了主權關係,準噶爾也在呈表中籤字畫押。現在公然攻打早已歸順的漠北蒙古,這就是赤裸裸的謀反。

而且,在準噶爾的背後,還有虎視眈眈、嗜血成性的沙俄,時刻準備撲上來,咬大清一口。

素有“千古一帝”的康熙,豈容你如此踐踏他的尊嚴;豈容你勾結外族,肆意分裂國家。

於是,大清和準噶爾開始了長達近百年的生死較量。這場較量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

康熙三勝準噶爾。

第一戰,烏蘭布通之戰。(前文已述)

(康熙御駕親征劇照)

第二戰,昭莫多之戰。

康熙34年,康熙親率20萬大軍,在昭莫多再戰準噶爾汗王噶爾丹,成功收復漠北蒙古喀爾喀地區,逼迫噶爾丹自殺。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成為準噶爾新的汗王,懾於大清的強大,派使者入清講和。雙方簽署停戰協議。

後來,在沙俄的攛掇下,準噶爾又生反叛之心。於是康熙被迫第三次對準噶爾開戰。

第三戰,西藏之戰。

康熙56年,康熙命大將色楞領領兵2000餘人,從青海入藏,討伐策妄阿拉布坦,因寡不敵眾,陷入敵人的重兵包圍之中,全軍覆沒。康熙59年,清廷組織反擊,攻下了拉薩,收復西藏。

雍正兩戰準噶爾,一勝一負。

第一戰,和通泊之戰。

雍正九年,清廷出兵平定噶爾丹策零叛軍,中計被圍,慘敗而歸。

第二戰,光顯寺之戰。

雍正十年,清廷在光顯寺之戰中扳回一局,擊殺準噶爾部2萬人,重挫其銳氣。

(蒙古騎兵)

乾隆徹底剿滅準噶爾部。

乾隆分別於二十年和二十二年,發動了兩場決定性的戰役,徹底擊敗了準噶爾部。準噶爾最後一個汗王染天花身亡沙俄。

由此,清朝經過艱苦卓絕的百年鏖戰,終於捍衛了主權,維護了西北的安寧,粉碎了沙俄入侵的野心。


張生全精彩歷史


用一句話老話來說,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1757年,清軍終於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平定天山南北。時隔1000多年,西域終於再次回到了中原帝國的懷抱!

從康熙時代與準噶爾汗國交手開始,到乾隆時期清朝徹底消滅準噶爾,三代清朝皇帝前後用了100多年的時間,終於徹底消滅了威脅清朝西部安全的巨大威脅,也昭示著清朝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帝國生存發展的遊牧民族問題。

那麼,為什麼清朝執意要消滅準噶爾汗國?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讓這對宿敵相殺100多年?

1、蒙古問題是原則性問題!

蒙古問題,涉及到清朝的底線,是清朝的原則性問題,是清朝實現崛起的關鍵因素。

因為蒙古地域太廣大了。從與東北平原接壤的大興安嶺,到遙遠的西域,再到高聳入雲的青藏高原,都是蒙古部落的活動區域,對中原地區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加上蒙古部落戰鬥力強悍,如果不能有效處理女真族和蒙古族的關係,對女真的崛起以及入關後的統治都會產生巨大威脅。

鑑於此,從努爾哈赤開始,對開始著手處理與蒙古各部落的關係問題。此時的蒙古分化出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以察哈爾部為代表,分佈在長城沿線,是黃金家族的後裔,地理位置最為優越。但也正因為距離中原和女真距離最近,在長期和明朝戰爭的同時,也最先受打努爾哈赤的打擊。

受到明朝和蒙古的打擊,長期的消耗讓漠南蒙古不堪重負,最終不得不向皇太極投降。1635年,林丹汗敗逃。1636年3月,漠南蒙古16部49個大小領主齊聚瀋陽,公推皇太極繼承蒙古可汗大統,奉上“博格達·徹辰汗”尊號。至此漠南蒙古歸順清朝。

漠南蒙古的內附對於明朝而言,增加了防禦寬度,北方邊境壓力驟然增加,加速了崩潰的步伐。對清朝而言,在西部和北部多了一道堅固的屏障。在1644年清軍入關爭奪勝利果實時,北方邊境是漠南蒙古負責守衛的。

但是光有漠南蒙古是不夠的,漠西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奪取汗位後,不斷向東擴張,進攻漠北喀爾喀部蒙古。噶爾丹妄圖統一蒙古,消滅清朝,重拾蒙古帝國的榮光,因此和清朝的關係迅速惡化。

康熙皇帝先是藉助噶爾丹的壓力,1691年舉行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版圖,然後1696年,在漠北蒙古的昭莫多大敗噶爾丹,迫使其退出漠北。隨後,噶爾丹自殺。

隨後,退出漠北的準噶爾部開始南下侵佔西藏,康熙旋即於1722年派遣14皇子胤禵進軍西藏,將準噶爾部逐出青藏高原。雍正繼位後,清軍攻佔青海,至此清朝的西北部邊境壓力驟減。

但是此時的西域還在準噶爾手中,歷史一再證明:失去西域,中原帝國就永無寧日!所以清朝始終保持著對準噶爾部的壓力,1757年,準噶爾爆發天災,國內大亂,清朝趁機出兵,終於在1757年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從此蒙古問題徹底解決,困擾中國幾千年的遊牧民族威脅徹底消除!

2、沙俄問題是潛在性問題!

準噶爾的坐大,沙俄是主要功臣。

從16世紀開始,沙俄哥薩克騎兵就越過烏拉爾山,在西伯利亞瘋狂擴張。由於準噶爾的有力阻擋,沙俄不得不繼續向東。1643年,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中國邊境開始受到沙俄的威脅。

此時的中國處於明末清初的交替中,對遠在東北的沙俄無暇顧及,但是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東北的安危至關重要,因此康熙積極部署反擊,兩次發起雅克薩之戰,終於迫使沙俄在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退出黑龍江流域。

退出黑龍江流域的沙俄並不死心,他們將魔爪伸向貝加爾湖以及西部的準噶爾部地區。貝加爾湖地區是漠北蒙古部落傳統的遊牧區,土謝圖部最先受到沙俄入侵,雖然堅定抵抗但最終不敵。在西部受到噶爾丹威脅,南部受到清朝擠壓、北部受到沙俄步步緊逼的情況下,漠北蒙古審時度勢選擇加入清朝,找到了強大的靠山。

清朝趁機大舉北上,擊敗噶爾丹,而後在雍正年間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及《布連斯奇條約》,確定了北部的中俄邊界。

中俄一系列條約的簽訂對清朝確定邊界,保衛疆土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恰克圖條約》及《布連斯奇條約》簽訂後,中俄在中東部的爭奪暫告一段落,西部準噶爾部成為爭奪的焦點。對於清朝而言,準噶爾和沙俄沆瀣一氣,始終是威脅清朝西部北部安危的危險因素,因此必須予以堅決消滅。對於準噶爾而言,夾在清朝和沙俄之間,在實力越來越不濟的情況下,必須做出選擇,於是最終選擇了投靠沙俄。而對於沙俄而言,除了對土地的貪婪,還在於沙俄一直在努力尋找南下的出海口,在黑龍江流域的嘗試失敗後,沙俄轉向從中亞西域南下,這一思路一直到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還能看到其勃勃野心的影子。

所以,誰能掌握準噶爾,就能掌握在蒙古和中亞爭奪的主動權。

最終清朝等到了準噶爾內亂,在內亂導致大規模傳染病的情況下,乾隆迅速出擊,消滅準噶爾部主力,清朝成為準噶爾爭奪的贏家!

通過一系列條約以及消滅準噶爾,清朝沉重打擊了沙俄南下的企圖,最終確立了自己在蒙古和中亞的霸權。

鴉片戰爭前,清朝一直致力於解決疆土問題,作為少數民族,清朝在處理與蒙古各部落關係時顯得更加遊刃有餘。正是由於清朝幾代皇帝鞏固疆域的不懈努力,中華帝國數千年來的不斷開拓的疆土才大量地保存了下來!成為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

清朝:因為準噶爾觸碰到了清朝的核心利益,所以我要代表月亮消滅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平定準噶爾一役,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這次戰爭開始於1690年,結束於1757年,歷時68年之久。



▲配圖

衛拉特蒙古的盟主故固始汗在1635年歸屬了後金。固始汗去了青藏高原後,把位置交給了侄子。而準噶爾部的首領準噶爾丹,派人打敗了他的侄子,收攏殘餘勢力建立了準噶爾汗國。這才引起了清政府平定準噶爾但之役。

從康熙到乾隆,整整69年時間,才終於突破這塊毒瘤。 噶爾丹在建立準噶爾汗國之後 ,開始吞併西域攻佔南疆,其勢力越來越大。而此時恰逢沙皇俄國瘋狂向外擴張之際,對中國西北虎視眈眈,於是想拉攏葛爾丹分裂中國西北。所以雖然別看葛爾丹小,但是其後有著沙皇俄國的背景,這才敢跟清朝叫板

康熙二十九年發生了烏蘭布通之戰,結果葛爾丹慘敗,乞求與清政府求和。但其分裂之心不死,葛爾丹向沙俄借槍6萬支,率領3萬鐵騎再次進攻清朝。康熙三十四年親征即後來的昭莫多之戰,結果葛爾丹幾乎全滅,妻子阿奴身死,其率幾十騎逃走。



▲配圖

由於葛爾丹多次出征無果,內部民眾唉聲怨道。其在出徵過程中,後方大本營被其侄子入侵,內部異常混亂。葛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服毒自殺,康熙收回喀爾喀地區,並且趕走了西域地區的沙俄人,康熙平定葛爾丹結束。

雍正登基之後,噶爾丹侄子的兒子噶爾丹策零,在沙俄的支持鼓動下,繼續進行分裂活動。 雍正九年發生和通泊之戰,因被誘敵深入清軍大敗,萬人精兵只回來2000人。康熙十年發生光顯寺之戰,終於一雪前恥使噶爾丹策零元氣大傷,其向清政府求和。一直到乾隆初年,才議和成功。

乾隆十年噶爾丹策零身亡,其內部陷入汗王爭奪的矛盾。最後造成內部分裂,一部分人率領著部隊歸順了清朝。準噶爾內部的混亂,讓乾隆下定決心一舉收復西域。乾隆二十年發生平達瓦齊,準噶爾新汗王達瓦齊被捕。


▲配圖

雖然汗王達瓦其被抓,但是內部仍然有人叛亂。乾隆二十二年一鼓作氣率領大軍發動平阿睦爾撒納戰役,最後把阿睦爾撒納逼到了沙俄領土,其在不久後得病身亡。在清政府的施壓下,沙俄交付的屍體。因此歷經69年的平定準噶爾一役終於結束!

清政府為何不惜用將近百年時光,用三代人的努力也要去平定準噶爾?

平定準噶爾是清政府立國之根本!準噶爾所佔領的區域位於蒙古,從東北的大興安嶺,再到西側的青藏高原,都是其主要活動範圍。再加上其蒙古部落彪悍的遊牧民族,外有沙俄的不懷好意的支持,一日不平將會一直是個威脅。

因此從努爾哈赤時期,後金就開始對付蒙古,並於1635年收復了林丹汗。但是林丹汗主要掌握的只不過是漠南蒙古,雖然對清朝的邊境很重要,但是仍然遠遠不夠。而葛爾丹上位後,他一直是想統一蒙古,消滅清朝。都到了這個地步,清政府怎麼可能不打?


▲配圖

再者是沙皇俄國虎視眈眈!葛爾丹實力雖然強,但是畢竟是相對的。當時清朝處於最鼎盛時期,如果單獨讓他自己叫板,根本蹦達不了多久。而其身後的沙俄,才是真正的主使。

沙皇俄國早就對中國領土虎視眈眈,在1643年就入侵中國邊境。康熙發動兩次雅克薩戰爭,逼迫沙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迫使其退出黑龍江流域。但是其侵略之心不死,又把手伸到了西部地區。

清政府在平定葛爾丹之後,是直接的與沙皇俄國簽訂條約——《恰克圖條約》及《布連斯奇條約》,劃定了中國的邊界線。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準噶爾,就根本沒有與沙皇俄國談判的資本。



▲簽訂條約

其實在鴉片戰爭之前,清政府一直致力於領土問題,尤其善於處理少數民族紛爭。雖然清政府很不堪,但是很大的擴充了中國的版圖。

落後就要捱打,很多領土問題,到現在都解決不了啊!


史之策


明朝末年時,蒙古汗國的主體分裂為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其中,漠南蒙古在清朝入關前已被清太宗皇太極派兵所滅,漠北蒙古(喀爾喀蒙古)也對清朝保持“一年一貢”的規矩,唯有漠西蒙古(厄魯特蒙古)遊離於外,最終發展壯大起來。


到了17世紀初,漠西蒙古5部(清時只有4部)之一的“準噶爾部落”逐漸發展壯大。在清朝入關征討南明的同時,遠在西北的準噶爾部相繼征服了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輝特部,建立了一個強盛的準噶爾汗國。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清朝與準噶爾汗國屬於並立狀態。

1689年,康熙皇帝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的東北邊界。沙皇俄國一時失去了出兵的藉口,卻在暗地裡積極慫恿準嘎爾汗國與清朝相互攻殺。1689年,準噶爾汗國的君主噶爾丹(蒙古“博碩克圖汗”)率領2萬精騎深入內蒙地區,在烏爾會河之戰中殲滅清軍萬餘人。清廷朝野為之震動,被迫全力迎戰。


在接下來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中,噶爾丹憑藉火器的優勢一度重創清軍,還擊殺了康熙的舅舅佟國綱,但最終因孤軍深入、彈盡糧絕而被迫撤退。戰後,清朝才真正意識到準噶爾汗國的巨大威脅,由此揭開了清朝與準噶爾汗國長達數十年的戰爭。

康熙在六年時間裡三徵準噶爾汗國,雖然逼迫其君主噶爾丹自盡身亡,但仍未能準噶爾汗國。1718年,清朝從青海出兵進攻佔據西藏的準噶爾軍隊,結果全軍覆沒。2年後,清朝再次出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奪取西藏。


雍正年間,清朝繼續對西北用兵。但準噶爾汗國已達到鼎盛,擁兵30餘萬,其疆域北至葉尼塞河上游,南到青藏高原阿里地區,西北越過巴爾喀什湖,東部到達色愣格河流域,統治著四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1727年,清廷從科布多地區出兵進攻準噶爾汗國,結果再次全軍覆沒,連科布多地區都被佔領了。雍正皇帝無法將準噶爾汗國消滅,只能與它沿著蒙古杭愛山分界,靜觀其動向。


直到1745年以後,強大的準噶爾汗國終於陷入內亂,國家四分五裂。年輕的乾隆皇帝(清高宗)認為機不可失,出兵西北(乾隆收復新疆之戰)攻下了伊犁,並繼續往新疆腹地深入。1757年,清廷平定了準噶爾殘部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基本上控制了天山南北。數年後,準噶爾汗國最後的殘餘勢力也被清朝剿滅,新疆完全被清朝控制。


中外歷史


清朝和準噶爾談不上有什麼世仇,但是噶爾丹以成吉思汗二世自居,滿洲也以金國人的後裔自居,這就難免會讓對方聯想到金國和蒙古的歷史。對兩方來說,都是血的教訓。

很多人在糾結,準噶爾到底是不是清朝的附屬國。這種糾結毫無意義。當年成吉思汗就是金國的附庸,結果還不是把宗主國給操翻了。康雍乾三代心裡都有數,這種虛名沒有意義。


(準噶爾前期形勢)

站在噶爾丹的立場來看清朝,就像當年的金國欺負蒙古老祖宗一樣。

歷史上的蒙古六部因為沒有一個鐵血式的英雄人物,四分五裂,被女真欺負。而噶爾丹時期的蒙古諸部也被清朝分化,或降清、或坐以待斃。全部都在坐吃等死,只求互相取暖自保的心理上安慰,卻沒有一個人能站出來,有統一各部之雄心。在滿清蠶食時,蒙古各部落就像先秦時期被秦國滅掉的山東六國一樣,離滿清捱得近的先被蠶食,離滿清遠的部落也是混一天算一天。

這樣下去,準噶爾雖然遠在新疆,離清朝貌似最遠,但遲早有一天會被清朝蠶食掉。

衛拉特諸部想要自保,就需要一個英雄,像成吉思汗一樣的,帶領沒落的蒙古人對抗滿清和沙俄的雙重侵蝕。噶爾丹認為,他就是這麼一個不世出的英雄人物。



站在康熙的立場看準噶爾,這貨妥妥的就是當年的蒙古六部。最次也是元朝時期,割據新疆對抗中原的海都。鐵木真當年隱忍不發,默默的統一草原,待女真人沒落之際,成功的推翻了金國。現在這個噶爾丹,到底有多強?

漠西蒙古不能不滅,只不過眼下的三藩、臺灣鄭氏、東北的沙俄,都要解決。而準噶爾離自己太遠,暫時還不是威脅。

這裡要說明一個誤區,滿洲人和蒙古人雖然都有騎兵。但是蒙古人是以騎兵為主,擅長遊騎作戰。講究兵不在多而在精,蒙古人擁有千里長途奔襲作戰的能力;而清軍以步兵為主,騎兵只是壓箱底的兵種。入關後的清軍,也是以陣地戰為主,非常倚重後勤供應,不擅長搞長途奔襲作戰,也沒有長途奔襲作戰的能力。


這樣一來,準噶爾就具備了襲擾清朝的先決條件,清朝則沒有能力主動進攻準噶爾。但是清朝也是一個侵略性很強的王朝。沒有長途奔襲作戰的能力,不表示清朝不能步步為營,逐步侵蝕掉準噶爾的領土。(事實上清朝和沙俄也確實是這樣把準噶爾給玩死的)

時間到了康熙二十七年。準噶爾人首先坐不住了。噶爾丹在統一衛特拉部落,征服葉爾羌汗國,蠶食哈薩克汗國,佔據了新疆和大半個中亞後。以青海和碩特是衛拉特蒙古為由,理應由他管轄,準備進軍吞併青海。

康熙在得知消息後,即命陝西和甘肅駐軍嚴加防範。噶爾丹見清軍已有防備,青海的和碩特蒙古諸部與清政府關係相當密切,不會支持自己。便主動改變了進軍青海的計劃,轉而進軍喀爾喀。(外蒙古)



噶爾丹率軍三萬,大舉進攻喀爾喀蒙古遊牧地區。擊潰車臣汗和扎薩克圖汗兩部後,大肆掠奪喀爾喀的牧民資源。

這一年,噶爾丹與清政府,正式翻臉。

噶爾丹的行動也讓康熙意識到了,新疆問題不解決是不行的。元朝的時候,新疆就不服從中央,導致元朝的軍費開支幾乎全部用在新疆方向。如果新疆加上外蒙古,這妥妥的就是匈奴和突厥的翻版。而自己就是被動挨打的漢王朝和唐王朝。

康熙就算不想打,也不能不打了。



(準噶爾鼎盛時期)

從1690-1697年,清朝與準噶爾一共血戰了兩次。

第一次,噶爾丹率三萬大軍,前鋒已經打到了河北省附近的烏蘭布通,清軍被迫展反擊。清軍十萬,準噶爾三萬左右。清軍和準噶爾軍先以大炮和火槍互轟,激戰當中,雙方士卒展開肉搏戰。最終準噶爾因為兵少而潰敗,噶爾丹逃竄回新疆。

第二次,烏蘭布通大戰六年後,噶爾丹再次捲土從來,在昭莫多與清軍大戰。這次大戰依然是清軍十萬,準噶爾三萬。康熙這次帶了六位阿哥上前線(大阿哥到八阿哥,二阿哥坐鎮北京,六阿哥夭折了),決心不可謂不堅決。清軍以逸待勞,憑藉兵力優勢擊垮噶爾丹。

這兩次大戰,雖然都以噶爾丹兵敗,康熙勝利告終。但是對於準噶爾來說,噶爾丹的兩次遠征失利,只是他個人的失利,對於遠在新疆的準噶爾汗國來說,並沒有很大的損失。康熙並沒有打擊到準噶爾的腹地,但是鞏固了中央對外蒙古的統治。(對宣示蒙古的主權,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康熙晚年,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捲土而來,派兵攻佔拉薩,殺死拉藏汗,在西藏建立統治,嚴重威脅到清朝西北的安全。按常理來說,也應該是康熙御駕親征。但介於康熙年事已高,無法再親自領兵,便在阿哥當中選擇十四阿哥代替自己親征。

十四阿哥胤禎調度得當,擊退了準噶爾,恢復了西藏的統治秩序。(胤禎對中國宣示西藏的主權,也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十四阿哥胤禎離開西藏後,率軍移師青海和甘肅。他當時有一個很大膽的想法,就是由青海和甘肅,企圖乘勝追擊,直搗準噶爾的王庭所在地——伊犁。

康熙對胤禎的想法很欣慰。但介於遠征準噶爾事情太大,康熙將胤禎召回京,規劃出擊的事宜。後因後勤保障的問題,康熙決定與準噶爾議和。胤禎的遠征計劃告吹……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即位。雍正發軍進攻準噶爾,結果大敗,清軍退出科布多。其後,雙方再戰,清朝和準噶爾均未佔到便宜。遂於1735年,雍正和準噶爾簽訂和約,規定兩大帝國以漠北杭愛山為界,以東屬清,以西屬準噶爾。雙方進入十年的和平時期。(雍正時期,對準噶爾的戰爭很不給力)


(準噶爾後期形勢)

乾隆時期風雲突變。準噶爾汗國遭到俄羅斯和清朝的兩面夾擊。清軍在甘肅和青海,不斷蠶食準噶爾的勢力範圍。沙俄和哈薩克汗國在準噶爾的西面和北面也在不斷侵蝕。

準噶爾人因為逐水草而居的習性,沒有築城的習慣。沙俄和清軍每佔一塊土地,必然要築城堅守,準噶爾又沒有攻城的能力,勢力範圍被壓的越來越小。

準噶爾這邊在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後,繼任的噶爾丹策零無力扭轉西面被動的局面。噶爾丹策零去世後,繼任的大汗是一代不如一代,頓時陷入群龍無首之際,連續發生奪位內亂。

乾隆皇帝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不顧群臣的反對理由,乾綱獨斷,揮起西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連續作戰,克北疆下南疆,一舉滅掉了諾大的準噶爾汗國,將其併入清朝版圖,定名為新疆。(乾隆對中國恢復新疆的主權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從康熙二十九年一直到乾隆二十三年(1690-1758),持續了68年之久。



總的來說,清朝經歷了防禦—相持—反攻這三個階段,一舉滅掉了心頭大患準噶爾。繼安史之亂後,第一次收復西域,恢復了中國對新疆的主權統治。

但是,這個過程卻並不容易。康熙時期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形勢,滅不了準噶爾。軍事實力上沒有任何的優勢,經濟實力上也不具備與準噶爾打持久戰的能力。


雍正時期,不進反退,反而喪失了康熙時期取得的一些軍事優勢。但是雍正能攢錢,替乾隆把朝政基礎夯實了。乾隆繼位後,乘準噶爾內亂之時機,不顧群臣的反對,又花了五年時間徹底解決了新疆問題。

應該說,康雍乾三世,對收復新疆,都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Mer86


在長城以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大森林中,生活著小準和小清兩家人,小準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哇啦哇啦,小清祖上是紅極一時的阿king,後來兩家雖然沒落了,但子孫都比較爭氣,尤其是小清,住在冰天雪地的大森林,連口大米都吃不上,卻一直努力學習發憤圖強,並趁著南邊小豬家內訌的機會,搶了他們的家產土地,成為當地幫會的老大。

做了老大的小清也沒有忘記小準,畢竟是一起患難的鄰居,而小準也比較識時務,看到小時候的玩伴做了大哥,馬上表示以後聽從老大吩咐,砍人泡妞只要老大一句話。

小清很滿意,小準有些失落!

小準有四個兒子,其中的小葛最強悍,尤其是小葛家的二蛋,在哥哥死後搶奪了家主的位子,然後不停的擴張勢力,把小準家的叔叔伯伯都打的服服帖帖,自己做了家主,不僅如此,二蛋還一路向西,想把西邊的幾家幫會包括小疆,小藏,小青都吞併,然後與小清家分庭抗禮,還對外放出話:大家都是出來混的,為什麼要聽你的!

小清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尤其是小清家現任家主小玄子,從做了家主那天起就沒有消停過,南邊的小吳小耿小尚,家裡的管家小烏龜,都被他一個個的幹掉,就連八竿子打不著,跑路海外的小鄭都被他抓回來幹掉,現在二蛋要反水,小玄子第一個不答應。

很快,二蛋就被小玄子砍死了,胳膊擰不過大腿,再怎麼說人家地盤最大,小弟最多,產業最大,二蛋再厲害不過是個拿刀砍人的古惑仔,哪裡是大哥的對手。

但二蛋死了,事情還沒有完,二蛋的大侄子小策做了家主後,明裡服從小青,暗裡依然想著自己做老大,尤其是他在接收了叔叔二蛋的地盤後,悄悄的把小疆,小藏,小青都圈了進來,還和北邊的羅剎幫會黃毛勾三搭四,從牌面上看,比二蛋還厲害。而小玄子死後,小正做了家主,小正雖然也是個火爆脾氣,但比起他爹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小策以為機會來了,又開始鬧騰。

小正本想忍一忍,但小策逼人太甚,做老大總的講點面子,於是小正派人收拾小策,但小正不是他爹,小策也不是他叔,他和兒子三蛋一起把小正打了一頓,搞得小正十分鬱悶。但小正家裡事情太多,哥哥弟弟都要分家產,小正沒法把經歷都花在小策一個事上邊,所以兩個幫派簽了個協議,暫時不打了。

不打是暫時了,小正死後,兒子小龍咽不下這口氣,決心為父報仇,而三蛋自從老爹死後,吃喝嫖賭,幫會的事情不管不問,等人家打上門已經晚了,被小龍帶著兄弟一頓亂砍,毫無還手之力,自己掛了不說,從爺爺輩搶來的地盤又都被小龍搶回去了,而且小龍別他爹他爺爺還狠,把小準家徹底掛斷了。

幾輩人的恩怨情仇,到此畫上句號!

三蛋臨死前不甘心的問小龍:大家都是出來混的,為什麼你一定要殺我?

小龍想了想,告訴三蛋:出來混,只能有一個老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日慕鄉關


簡單說,就是準噶爾搶注商標,滿清與之掀起了撕名牌大戰,最終維護了自己的商標權。

滿清一開始註冊的是“後金”商標,傳承的是宋遼金時的金國,註冊範圍是漁獵、遊牧,後來蒙滅金,實現了兼併重組。所以滿清發跡之後尤為防備的就是蒙古人,聯姻的聯姻、消滅的消滅,打壓的打壓,挑逗群眾鬥群眾,讓蒙古各部自己窩裡鬥,猶嫌不夠,還特別推出了宗教套餐,規定每戶蒙古人都必須派出一個當喇嘛,實行不留痕跡的計劃生育政策,用以維護自己的統治。

滿清註冊的“後金”商標不太令蒙古人信服,為了實現新的戰略目標,商標持有人皇太極在統一漠南蒙古後,實際上也成為蒙古大汗的繼承者,再叫“元”恐怕有些不吉利,於是註冊了新商標“清”,想繼承元和金的雙重法統,猛佔古人便宜。

這條政策開始是成功的,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四部的首領和碩特部紛紛在同一時期臣服了清朝,兼併成功。

準噶爾部是漠西蒙古四部中的一部,漠西蒙古就是明朝時的瓦剌,到了清朝被稱為漠西蒙古,也叫衛拉特蒙古。

滿清入主中原後,營業範圍大增,農業、工商業、製造業都包括了進來,成為一個綜合性集團,剛一吃進去,消化不了,一時就顧不上老本行。

趁這個時候,準噶爾部就發展起來了,它以伊犁河流域為中心,吞併了漠西蒙古各部,統一了西北地區,領土包括現在的新疆、西藏、青海、內蒙西部和中亞五國相當大的一片土地,極盛時達到了400多萬平方公里,已形成對滿清的分庭抗禮之勢。

1678年,噶爾丹正式稱汗,建立準噶爾汗國。他的祖先是明英宗的苦主也先,並非黃金家族的後裔,清朝理藩院斥責他“擅稱汗號”,但那時候吳三桂還在南方造反,康熙無暇西顧,只好默認現狀,罵完還想懷柔噶爾丹。

等到三藩被平定,康熙回過味兒來,我才是蒙古人的共主大汗啊,你這是搶我的正統啊,你這樣做,我們滿蒙鐵騎很難堪啊,你想學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那我真不成了即將亡掉的金國了!康熙決心撕掉噶爾丹的汗位名牌標籤,絕不讓蒙金歷史重演,正巧噶爾丹進軍漠南蒙古各部,康熙御駕親征,在烏蘭布通一地兩軍開懟,打敗了噶爾丹的大軍。

經過康雍乾三朝的連續打擊,到了乾隆時期平定大小和卓後,算是基本平息了準噶爾部的餘燼。乾隆對準噶爾部的持續高壓清洗政策,使得準噶爾部餘眾紛紛東躲西藏、改頭換面,準噶爾部這個名稱徹底消失。

不僅如此,乾隆為了防患於未然,還把這些改了名稱的餘眾也遷往別地,又把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的人民遷移到原先準噶爾部居住的地方。至此,準噶爾的威脅徹底解除。


歷來現實


準噶爾和清朝的恩怨,在看完清朝平息準噶爾汗國以後,他們所做的事情,就能端倪出清朝為何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了。

乾隆二十二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的努力下,為患西北數十年的準噶爾部終於被徹底平息了,而在清朝統治中前期,準噶爾部曾給滿清帶來的威脅絲毫不亞於匈奴之於兩漢,突厥之於盛唐,而正是因為準噶爾曾經的強大給清朝皇帝造成了心理陰影,所以在清朝獲得戰爭的最終勝利以後,心有餘悸的乾隆竟然命令清軍對已經投降的準噶爾部進行種族滅絕。

那麼,他們之間究竟有何恩怨,非要滅對方而後快呢?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人瞭解,康熙帝出於大清利益的考慮,把最心愛的女兒藍齊兒嫁給了仇人噶爾丹,而實際上藍齊兒喜歡的人是李光地,在藍齊兒看到自己母后容妃刷馬桶之後,一氣之下摔壞了八音盒,回到蒙古。後來噶爾丹實力大增以後,又與清朝廝殺起來。這裡面似乎體現出清朝與噶爾丹的仇怨,既有國家地盤之爭,又有情感在裡面。

其實,真實的歷史,並不是這樣。藍齊兒只是電視劇中虛構的人物,歷史上的噶爾丹也沒有一個叫藍齊兒的妃子。

事實上,噶爾丹在兄長被殺害以後很快奪得了政權,而他作為準噶爾地區的領導人他一直想要擴張自己的領土,經過多次戰爭以後在西域幾乎達到了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提並論的地步。

這時候,他開始通過攻打烏蘭木通地區威脅清帝國的統治根基,而我們經常說的噶爾丹叛變是因為噶爾丹之前在不是準噶爾地區最高領導人時,準噶爾地區最高領導人已經向清帝國投降認輸,噶爾丹又開始與清朝開戰,在名義上來說,就是叛亂,實際上我們都明白,歷史上邊境戰爭基本上都是時分時合。

在北方戰鬥民族暗中慫恿和支持下,噶爾丹憑藉優勢進入了內蒙古地區,開始與清朝政府發動直接武裝軍事衝突。康熙為了能夠保證邊疆地區的安寧,也為了避免百姓遭受災難,三次親自率領軍隊征戰噶爾丹,破壞噶爾丹的駱駝方陣,最終由於噶爾丹樹敵過多,被清朝與噶爾丹的侄子雙重夾擊下,準噶爾汗軍隊敗下陣來,噶爾丹自殺身亡。

而噶爾丹身亡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將他的屍體貢獻給清朝,作為投降示好的條件,準噶爾汗國在策妄阿拉布坦的帶領下,達到鼎盛時期,又開始與清政府分庭抗禮,邊境地區戰事連連,經過幾十年的戰爭分歧,在乾隆執政時期趁準噶爾汗地區內亂不斷,果斷出兵,最終才算消滅了準噶爾汗國,統一了天山南北地區。

在清朝消滅準噶爾汗的主要政權軍隊以後,清朝本來那些臭名昭著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已經讓統治中國幾千年的漢人血流城河,沾滿鮮血的軍隊又把屠刀揮向了準噶爾……

由此可以看出,清朝對準噶爾汗國已經憎恨到什麼程度。

所以說準噶爾作為漠北蒙古汗國,雖然只是佔領了西域和中亞地區, 但他們的野心並沒有減少,對於準噶爾汗國來說東進就是擴張是掠奪,對於清政府來說,消滅準噶爾就是保境安民是維持皇權穩定,矛盾已經不可調和,準噶爾已經侵犯清朝底線,不分出勝負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小小嬴政


生活在中華家這片土地上的民族,歷來遵循著一個古老的法則,那就是“窮則共同開發,達則自古以來”。親,好像跑錯片場了。額,很抱歉,我想說的應該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大多數人把這句話用在自我修行上,實則不然,“兼濟天下”其實是這片土地上的民族的理想,不然怎麼會有“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的說法呢?佔據了中原的清朝要實現“兼濟天下”的理想,就必須剷除其他擁有這個理想的勢力,而控制著西域、漠北和青藏高原的準噶爾汗國就成了清朝最大的威脅。準噶爾汗國為何會是清朝最大威脅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準噶爾汗國的歷史發展。

一、準噶爾汗國的崛起

準噶爾部屬於漠西蒙古衛拉特的其中一部,衛拉特就是明朝歷史上的瓦剌,明朝時期瓦剌首領也先曾經俘獲過明英宗。也先死後,瓦剌就衰落了,部落也分散了。明末的時候,漠西蒙古又稱四衛拉特,分別是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其中和碩特部首領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後代,在四部中地位較高,擔任著衛拉特聯盟的首領。衛拉特聯盟只是一個各自為政、很鬆散的聯盟。

十七世紀,準噶爾部逐步強大起來,逼迫土爾扈特部西遷,奪杜爾伯特部領地,並有兼併和碩特部的企圖,並多次擊敗哈薩克汗國和沙俄。1640年,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臺吉是部族首領稱呼,地位比汗低)參加了《喀爾喀—衛拉特法典》的制定,此時的巴圖爾琿臺吉已經成為為衛拉特聯盟的實際首領,沙俄甚至正式承認了準噶爾汗國。

《喀爾喀-衛拉特法典》的出臺主要是受形勢所迫。1636年皇太極稱帝,建國號為大清,同時還兼任蒙古大汗。皇太極此前已經征服了黃金家族所在的察哈爾部,而且獲得了傳說中的傳國玉璽,就是朱元璋夢寐以求的那個傳國玉璽(元順帝北遁時,傳國玉璽也被帶走了)。皇太極稱帝的時候,當時衛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表示歸順大清。喀爾喀也表示歸順。另一方面,沙俄正在四處擴張,佔領了西伯利亞,和蒙古各部,主要是喀爾喀和衛拉特兩部產生了衝突。《喀爾喀-衛拉特法典》的主要功能就是協調兩部矛盾,一致對外,相互支援。

1653年,巴圖爾琿臺吉去世,第五子僧格繼承臺吉之位。但其兄弟不服,起兵反叛,內戰爆發。1670年,僧格被自己的兩個哥哥車臣和卓特巴巴圖爾暗殺。僧格的弟弟噶爾丹,此時正在拉薩跟著五世達賴學習佛法。消息傳到拉薩,噶爾丹得到五世達賴同意,立即還俗回家。1671年,噶爾丹繼承準噶爾臺吉之位,並且得到了和碩特首領兼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的支持。兩年後噶爾丹擊敗了車臣和卓特巴巴圖爾,自立為準噶爾汗,不再稱臺吉。1676年,噶爾丹擊敗了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成為新的衛拉特汗。他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強集權,將鬆散的聯盟改造成了封建國家。1678年,噶爾丹獲得五世達賴所贈的“噶爾丹博碩克圖汗”稱號,準噶爾汗國正式形成。

噶爾丹的理想是一統蒙古,重建蒙古帝國。準噶爾汗國於是就開始了對外擴張,1679年,準噶爾先後攻滅了吐魯番、哈密,勢力擴張到了甘肅。不久,又滅了察合臺汗國。1680年,準噶爾攻入南疆,滅了葉爾羌汗國。1683年,準噶爾先後征服了哈薩克汗國和烏茲別克汗國。1688年,準噶爾開始往東發展,擊敗了喀爾喀部,佔據了漠北。喀爾喀諸部被迫南逃,向清朝求救。噶爾丹大軍一路直追,進入漠南。

二、準噶爾汗國的威脅

準噶爾汗國的崛起嚴重威脅到了清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地緣安全被破壞

中原王朝自古以來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兩個方向,一是西北方向,二是東北方向。秦漢時期的匈奴,隋唐時期的突厥以及後來的蒙古,都是西北方向。而高句麗、契丹、女真、後金則是來自東北方向。

對中原王朝來說,要保障地緣安全,在西北方向,必須控制西域。控制西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確保絲路安全。這就是漢唐長期經營西域的動機,也是宋朝弱小的一個原因。要控制西域,就必須控制青藏高原,因為青藏高原是西域的屏障。這就是唐朝時期,吐蕃崛起之後,唐和吐蕃多次開戰的原因。

東北方向,必須控制遼東。這就是隋唐拼命要滅高句麗的原因,也是宋朝對幽雲十六州一直念念不忘的原因。當然了,更是明末一直在遼東鏖戰的原因。

對於清朝來說,東北自然不是問題,因為自己東北就是自己的老家,可能出現的威脅在於西北方向。準噶爾崛起之前,蒙古諸部各自為政,甚至相互攻擊,這是中原王朝最樂意看到的景象。但是準噶爾的崛起打破了這種地緣安全,他們不但佔據了整個西域,還在往北,往南擴張,甚至一度佔領了拉薩,控制了青藏高原。

2軍事和政治上的挑釁

蒙古大汗的稱號一直由察哈爾部繼承著,自從林丹汗病死,察哈爾部被征服後,皇太極繼承了蒙古大汗的稱號。皇太極稱帝時,衛拉特和喀爾喀表示歸順,法統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過這種歸順只是一種形式上的,當時皇太極的主要目標是對付明朝,還顧不上遙遠又四分五裂的衛拉特和喀爾喀兩部。

1644年,清朝正式入主中原,清朝皇帝成了天下共主。在蒙古諸部中,汗這個稱號必須是黃金家族的人,其他人沒資格稱汗。準噶爾本來只是衛拉特的其中一部,噶爾丹自立為衛拉特汗,還從五世達賴那裡獲得了封號,就是一種政治上的挑釁。當時的康熙,頭上頂著博格達汗的稱號,就類似唐朝皇帝的天可汗稱號。噶爾丹派人要求康熙承認他這個封號,被康熙拒絕了。不過雖然拒絕給噶爾丹汗印,但是康熙默認了準噶爾汗國的事實,當時他正忙著平三番,收臺灣,無暇顧及噶爾丹。

喀爾喀諸部一路南逃,直接投降了清朝,不再是之前的臣服。作為所有蒙古人的博格達汗,清朝有責任和義務保障喀爾喀部。噶爾丹的大軍一路南下追擊,直接挑釁博格達汗的權威。他們深入漠南,離長城很近,可以直接威脅北京,這是軍事和政治的雙重挑釁。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和噶爾丹策零繼續統治準噶爾,準噶爾實力依然強大,擁有30萬大軍。準噶爾和清朝之間戰事不斷,互有勝負。

3外交上的背叛

噶爾丹的父親巴圖爾琿臺吉,一直在抵抗沙俄的入侵。他參與制定《喀爾喀-衛拉特法典》,主要目的也是聯合對抗沙俄,喀爾喀部處於對抗沙俄入侵的前沿。但噶爾丹卻為了一統蒙古,採取了聯合沙俄,進攻喀爾喀的策略。噶爾丹突然進攻喀爾喀,導致喀爾喀腹背受敵。還導致了一個更嚴重的後果,就是令尼布楚談判的清朝一方處於不利地位,最終導致清朝在《尼布楚條約》中不得不做出重大讓步。

噶爾丹之後的準噶爾汗,並沒有放棄一統蒙古的理想,對待沙俄則是不停的搖擺,始終是一個隱患。

綜上,準噶爾在地緣安全、軍政、外交三方面帶來的威脅,清朝不得不致力於消滅這個對手,就和當年隋煬帝和唐太宗畢生都要消滅高句麗一樣。1745年,噶爾丹策零死後,其子阿佔汗繼位,不久,準噶爾就陷入內亂。長期內亂嚴重削弱了準噶爾汗國的實力,給了清朝可乘之機。1755年,清朝大軍開進伊犁。1759年,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完全控制了新疆。


dr迷蝶夢


題主以為準噶爾汗國只是佔據了新疆和中亞地區這應該是受了《康熙王朝》的影響——在小說和電視劇中由於康熙自帶主角光環,而作為對手的準噶爾汗國被塑造為大清一個不太恭順的藩屬,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準噶爾汗國是清朝面對的一個強大勁敵。

自從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達從蒙元手中收復燕京之後蒙元勢力就退回北方草原,然而脆弱的遊牧經濟已無法支撐元朝仿照漢制建立起來的統一帝國,於是蒙古草原迅速恢復到了成吉思汗統一之前的諸部割據狀態。到明末清初蒙古各部大體分為三部分:漠南蒙古(今內蒙古自治區)、漠北喀爾喀蒙古(今蒙古國)、漠西衛拉特蒙古(今新疆天山以北)。準噶爾部屬於漠西衛拉特蒙古,漠西衛拉特蒙古主要由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大部落和一些小部落共同組成,其中和碩特部長期作為衛拉特聯盟的盟主存在。葛爾丹在繼承準噶爾部的汗位後擊敗和碩特部首領兼衛拉特盟主的鄂齊爾圖汗,遂成為衛拉特霸主,把衛拉特聯盟變為事實上的準噶爾汗國。兩年後獲得達賴喇嘛的贈號“博碩克圖汗”(蒙古諸部信黃教以獲得達賴贈號為榮)。他征服哈薩克、滅葉爾羌汗國,稱雄西域。1688年進攻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繼而進軍內蒙古烏蘭布通,威逼北京。這一時期準噶爾汗國的疆域囊括了今天的新疆、中亞、外蒙以及內蒙的一部分,在這樣的局勢下葛爾丹順勢將統一蒙古諸部提上議事日程,而這是清朝無論如何無法容忍的——早在清軍入關之前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君主就對蒙古採取過軍事行動併成功使漠南蒙古各部臣服於自己,清軍甚至組建了蒙古八旗,藉助蒙古各部的力量制衡中原漢人以維持自身統治。準噶爾汗國咄咄逼人的態勢擺明了是要一統蒙古諸部,清朝又怎麼能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呢?

事實上準噶爾汗國不只具有統一蒙古的野心——被葛爾丹打敗的和碩特部進入青海建立了和碩特汗國。青海和西藏都位於青藏高原上,歷史上同屬吐蕃王國。吐蕃王國覆滅後藏傳佛教在青藏高原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後來藏傳佛教政權先後歸附元、明兩朝。和碩特部在青海建立和碩特汗國後和西藏的達賴政權合作共同統治青藏高原。葛爾丹在追擊和碩特部的過程中也把自己的勢力擴張到青藏高原。就在葛爾丹向青藏高原擴張之時西藏達賴政權與青海和碩特汗國政權卻鬧翻了:事情的起因是五世達賴時期他的管家桑結嘉措利用自己和達賴的特殊關係掌握了藏傳佛教的教權,鑑於當時這一地區政教合一的客觀現實要想統治青藏高原必須同時具備教權和兵權,然而桑結嘉措的弄權行為使得青藏高原的教權和兵權出現了分離——教權掌握在桑結嘉措手中,而兵權掌握在青海和碩特汗國的拉藏汗手中。五世達賴死後桑結嘉措擔心拉藏汗乘機剝奪自己的管理權,於是在沒知會拉藏汗的情況下自作主張立了六世達賴。拉藏汗自然不承認這位未經自己認可的達賴,桑結嘉措深知自己手中沒有兵權,真打起來絕不是拉藏汗的對手,於是他利用自己掌握藏傳佛教教權的號召力向葛爾丹發出求援結盟的意向。葛爾丹早年在西藏學佛期間深受桑結嘉措優待,在相同的政治利益和昔日的個人感情驅使下葛爾丹率部大舉進入青藏高原。如果任由葛爾丹吞併青藏高原,那麼大清的西部疆界將完全暴露在準噶爾汗國的威脅之下,考慮到青藏高原的地緣優勢將使準噶爾汗國在面臨清軍時具有居高臨下的巨大優勢。

正當清朝和準噶爾汗國對峙之時原本蝸居東歐平原的沙皇俄國卻不遠萬里跨越整個西伯利亞來到遠東,成為清朝和準噶爾汗國的鄰居,於是此時在北亞就形成了大清帝國、準噶爾汗國和沙皇俄國三足鼎立互動的局面。事實上準噶爾汗國並不像《康熙王朝》中那樣從一開始就投靠沙俄抗衡清朝,而是打算在清朝和沙俄之間最大可能維護自身利益最大化——這一時期的準噶爾汗國既有和沙俄的合作,同時也是阻止沙俄進一步南下擴張的屏障。然而這一時期的漠北喀爾喀蒙古則處於清朝、準噶爾和沙俄的三方包圍之下,無疑這樣的日子是不好過的,最終漠北喀爾喀蒙古各部選擇依附於清朝,而清朝則出兵征討準噶爾汗國以解除漠北喀爾喀蒙古各部的側翼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