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寇」成「盜神」——民間祭拜的「五道將軍」

在不安定的社會環境中,人們有了財富,又無力去保護,他們只能把希望寄託到神靈身上,希望能有神靈來保佑。保佑他們的財物不被偷被盜。於是,就出現了防盜神——五道將軍。

“盜寇”成“盜神”——民間祭拜的“五道將軍”

五道將軍像

按照道教的說法,五道將軍本為東嶽大帝手下的屬神,還是個重要的幫手,他掌管著凡間世人的生死與榮祿,他的地位比判官還要高,是陰間的一位大神。據說五道將軍,是一位很有人情味、正義感的冥神,還傳說他富有同情心,能幫助成全弱者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在《醒世恆言》中,有一段故事《鬧樊樓多情周勝仙》。說的是周勝仙被範二郎誤傷身亡,但周勝仙之魂仍來與範二郎作枕蓆之歡。

後來當案的薛孔目錯判此案,將範二郎刺配牢城營。當晚,薛孔目夢見五道將軍怒責他錯判此案,就知錯改判,將範二郎無罪釋放。因此,五道將軍的正直為民間所傳誦,廟中香火不斷。

“盜寇”成“盜神”——民間祭拜的“五道將軍”

五道將軍廟

五道將軍又怎麼變成了防盜之神呢? 防盜之神實為盜寇,後稱其為“盜神”。在《莊子篇》對五道(“五盜”)有非常巧妙的解釋:妄生意會,思室中之寶,是聖人之思;為盜者先入人為勇者;盜完財物出來的可謂仗義;知悉該盜不該盜的是有智慧;盜得財物能分均勻,是仁厚。這五種解釋實際上是美化了盜賊。

五道將軍是南宋廢帝永光年間的五個盜寇,因後人把五盜說成是“盜神”,而不是盜寇,所以人們將其訛為“五道將軍”。他們原本是有名有姓的盜寇:杜平、李思、任安、孫立和耿彥正。他們結夥為盜作亂於一方。後來,到了景和年間,皇帝派遣大將張洪去收剿五盜,並將他們殺死。五盜死後,陰魂不散,又化作鬼魂出來興風作怪。人們出於懼怕,怕他們繼續作惡,就供祭“五盜將軍”,祈求他們手下留情,以求住宅及財產的安全。就這樣,盜寇成了“盜神”,又成了防盜之神,

這種造神之法,在歷史上確實少有。不管怎麼說,百姓們後來還是為他們建了五道將軍廟或五道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