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时评】对华贸易战将重创美国宏观经济

导语:特朗普继续加码对华贸易制裁,宣布要对中国对美出口的另外1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如果说上一轮针对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0亿美元高科技产品加征关税,还只波及到了美国企业生产领域的话,那么新一轮贸易摩擦的升级很快会使美国民众感受到切肤之痛。

【太和时评】对华贸易战将重创美国宏观经济

的确,特朗普身边精通宏观经济的顾问们(比如科恩)已经纷纷离职,只剩下一些陶醉在上世纪80年代打赢与日本、苏联贸易战记忆中的老人们在给他出主意。这些人似乎不懂经济全球化使中美经济都捆绑在一个全球价值链上,中国对美出口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好处,而特朗普随着最近民调的人气指数上升,还觉得自己是个敢于挑战中国的英雄,似乎根本没有察觉,美国宏观经济的危险正一步一步逼进。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政府动用了几乎一切资源拯救资本市场,不仅财政部用大量税收去拯救金融机构,而且美联储还采取了大量非常规的、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例如,先是把利率降到零附近,然后又采用了三轮购进国债及其他债券的“量化宽松”措施等。这种俗称“印钞票”的货币政策之所以没有引起超级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全球化”。首先,美联储联手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格兰银行和加拿大央行为资本市场注入了大约5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大量“新印”的美元通过资本市场流向了新兴经济体,并没有留在美国。这些资金涌入新兴经济体,带来了当地资本市场的繁荣,从而又使美国金融机构从中获得了不少收益,部分弥补了它们在本国金融危机中的损失。而另一方面,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美的出口价格又压低了美国国内一般物品的价格,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美国通胀压力。

然而,随着美中贸易摩擦的升级,这两个好处却都有可能一去不复返。

首先,对中国出口产品增加关税会导致美国境内的物价水平普遍上扬。中国是美国消费市场上各种日用品的最大供货商,又是许多美国企业的中间产品供货商,增加关税必然直接导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成本增加。这将推高美国国内整体物价,美国只能寻找替代品或者从替代国家进口。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生产的不断扩张和产业链升级,美国想找到可替换的国家并不那么容易。即使有些国家可以提供一些替代品,但却无法给美国市场提供如此大量的制成品。美国舆论过去不断制造幻觉,一直认为中国的比较优势就是低廉的劳动力,以至于美国人以为很容易找到替代中国制造的经济体。然而时过境迁,中国制造现在的真正优势在于拥有工业生产所需的复杂配套程序和全面完备的工业体系,而这些优势并不是一般国家所拥有的。因此,倘若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加税,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进口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大幅抬头。

【太和时评】对华贸易战将重创美国宏观经济

其次,美国的就业率已经达到历史新高,美联储也已退出“量化宽松”,进入加息通道。若通货膨胀迅速抬头,美联储将不得不加快提升利率的节奏,以对冲通胀压力。然而另一方面,随着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生效,政府的财政收入下降,政府需要增发新的国债来支持公共开支。而美联储退出债券市场将使国债发行更加困难。如果美联储不再用很低的利率来购买美国国债,那么谁来购买美国新增的国债呢?美联储利率上扬,金融机构购买国库券的能力也随之下降。中国政府倒是有这个能力,但在美国要与中国打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显然不愿意这么做。如果新增国库券的买家寥寥,国库券的利息就会大幅上扬,这既增加了美国政府未来的财政负担,也增加了美国资本市场上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最后,债券市场上的利息如果大幅上扬,就会引起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动荡。大批资本会离开股市,到债券市场上追逐利润。股市价格的高低是由资本的充裕程度决定的,当资本大量离开股市时,股市的价格便无法得到支撑。事实上,美国股市目前恢复并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这很大程度上正是受益于美联储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使投资者几乎可以不计成本地借钱“炒”股市上的金融产品,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金融泡沫,例如“页岩气革命” “个人信贷保险”等等。投资者都认为,这些泡沫不可能持久,当美联储升息到某个阶段时,泡沫一定还会破裂。特朗普要与中国打贸易战的消息传出,美国股市已经风声鹤唳,与中国市场相关的企业股票已经大幅下滑,美股市值蒸发了1.8万亿美元。若真与中国“开打贸易战”,美国股市的崩盘可能会提前到来。

【太和时评】对华贸易战将重创美国宏观经济

特朗普未当选总统时,曾发过“推文”说,如果美国股市下跌2000点以上,那个当政的总统就该下台。如果特朗普对宏观经济的这些关系弄不清楚,最终与中国搞“贸易战”导致美国宏观经济的大幅失衡,从而导致股市的坍塌,那他的预言也许就要在他身上应验了。当然,特朗普身上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