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土地流转“转”出新气象

“我家里的6亩地原来种小麦、玉米,完全靠天吃饭,年景不好就得赔钱,土地流转给桃园后,每亩能收入600元租金,还可以在桃园打工,我在这里干了五六年了,每年打工能挣两三千到上万元。”近日,在西北桃隐庄园的种植地里,脱坳村村民赵尚星说起土地流转的好处时,高兴得合不拢嘴。

小康路上|土地流转“转”出新气象

近年来,西峰区立足东果、南菜、北畜、西游四大产业布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土地合理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民通过出租、转包、入股等多种形式,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区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区级仲裁、乡村调解、司法保障的土地纠纷调处体系,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价格指导、政策咨询、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规范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的管理制度,利用服务站管理平台,主动邀请符合产业政策的业主、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组织土地流转双方进行洽谈,实现流入流出的有效对接。今年全区土地流转累计总面积达89756.8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26%,涉及农户11770户。

小康路上|土地流转“转”出新气象

彭原镇五郎铺村村民殷雪芳家有30多亩地,以前除了9亩种植松树苗外,其余的全部种粮食,今年她家把11.7亩地流转给了庆阳,她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种小麦,年景好了每亩产五六百斤,按每斤1元计算,一亩毛收入也就500元左右,除去化肥、农药等费用,算下来,每亩能收入200多元。土地流转后,每亩能收入几百元的流转费,我到合作社打工还能收入五六千元,丈夫外出打工,每年也能收入3万多元。

小康路上|土地流转“转”出新气象

土地流转不仅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也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激活农业发展活力。西峰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奖励制度,整合支农资金,重奖土地流转大户、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土地加快流转。积极鼓励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人才和经营主体建立农产品基地,开展规模经营,为产业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庆阳居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董志镇流转土地1600多亩,通过林果、苗木花卉培育,果蔬、农作物的种植示范园建设,促进农业科技开发、技术咨询、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以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大连春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玉玲珑、八月红两家本土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原有樱桃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流转土地2050亩,新栽大樱桃,建成3000亩大樱桃基地……

小康路上|土地流转“转”出新气象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千亩示范点7个,培育农业企业65个、农民合作社1095个,建成种植、养殖基地107个。(盘小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