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諺語說「五十望人,六十望棺」,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提神只為自己


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也會有不同的人生任務,當然這種人生任務除了跟生理上的原因有關外,還跟文化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作為知識分子的代表,孔子的人生安排是這樣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昇華與超越。

而作為普通的老百姓,他們更多的關心的是傳宗接代、安身立命,所以他們的理想人生是這樣的“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材”,這就是題主所問的“五十望人,六十望棺”的出處,是人們期望五、六十歲應該做的事情。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下,人們希望在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結婚了,在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兒子,在四十歲的時候就積累了足夠的財富,在五十歲的時候就有了孫子,在六十歲的時候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向死而生”了。當然這種期許或期望在現代社會已經越來越不適用了。因為現在對於婚姻與子嗣來說,有些人是“不婚族”和“丁克族”,而六十歲的時候還未退休,這個年齡“向死而生”有點“奢望”了。

另外,西方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按照年齡將人格的發展也劃分了8個階段(如上圖),當然這8個階段是按照西方倫理來劃分的,不過從嬰兒期到青年期的人格發展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格外重要,所以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對大部分文化背景下的家庭都有參考價值的,希望各位鄉友瞭解一下,對教育自己的子女或許有幫助。

大鄉,民俗文化愛好者,帶您領略不一樣的鄉土、鄉村和鄉情,歡迎大家點贊、評論!

大鄉


農村諺語說“五十望人,六十望棺”,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農村的諺語“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是過去多少輩人總結的人生旅程中,這兩個年齡段的心理狀態。山村梅花對這句農村諺語的理解,在這裡與大家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所謂“五十望人”,(1)是指到了五十歲,就盼望子女早早結婚生子,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過去人們結婚都比較早,到了二十歲出頭就結婚了,如果到了二十出頭還不結婚,父母就開始著急。(2)盼望孩子們常回家看看。人到了五十歲,兒女結婚後都自己支門過日子,到父母家的時間就會少了,這時父母盼望子女帶著孩子常回家看看,給家裡帶來生機和活力。(3)是盼望家裡常有人來。因為子女的不在家,只有兩位老人在家,時間久了也沒有什麼話可說,這時,特別盼望家裡有客人來,哪怕是鄰居們到家裡來說說話,拉拉家常。


對於“六十望棺”,是說到了六十歲,有著“六十還甲子”的說法,也就是人生的道路將要到頭了,而人最終的歸宿就是棺材。過去年代,人們都希望百年之後能有一口好的棺材,因此,到了六十歲後,很多人都會開始置辦自己的棺木,放在家裡,並在適當的時間找好的木匠,提前做好。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壽命也比過去年代延長了很多八九十歲老人也有很多,且現在也不要棺木了,對“六十望棺”的心理也不存在


以上是山村梅花對“五十望人,六十望棺”這句農村諺語的理解,如果覺得有道理,請點贊和評論。


山村梅花


農村諺語說“五十望人,六十望棺”,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關於這句農村老話,農夫曾經寫過一篇頭條號的文章,專門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既然有條有要求,那就再來獻醜一下。其實,這句俗語完整的應該是“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材”。但是這裡,我們重點來說一說後面兩句。很有必要先來說一下“望”的意思,這裡可以理解為“期許”、“希望”、“盼望”。這樣的話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五十望人

所謂五十望人,其字面的意思是說人到了吳世勳暴力狂歲以後,也算是活了大半輩子了,這個時候對人生中的許多事情,也算是看明白了,悟透徹了。在這樣的年紀,就會愈來愈懷念以前的一些人和事,人也會變得多愁善感了。尤其是對於故人和過去一些只要的事情會特別的敏感。

同時這個時間段,子女也是到了結婚的年齡了,作為家裡的長輩,也是期盼著子女能夠早日結婚生子,這樣就能享受到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了。

所以,五十望人,農夫的理解是既有對故人、老友的期盼,也有著對子女結婚生子的期待。這一點也確實很符合社會現實,試問一下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結婚生子的呢?而且在這樣的年齡,最擔心的也是子女的婚姻問題了。

六十望棺

在古代,常常把六十歲稱之為花甲之年或耳順之年。有些人也常常自嘲說是黃土埋半截的人了,而這個年齡段,對於老人來說,最關注的一個事情就是“身後事”了。所以,在農村裡,很多人一般在60歲以後就開始準備給自己打造棺材了,從這也看得出來。老人們對生死看得很淡,也看得很開。

其實,這句老話是在提醒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是需要有不同的目標和追求。換言之,那就是在不同的年齡段,要做不同的事情,要好好規劃好自己的人生,這樣才不會白活!

你認為這話有道理嗎?也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農夫也瘋狂


農村諺語說“五十望人,六十望棺”,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這句話是農村老人們對人生的一種總結,說出了人生各個年齡段應該擁有或者期盼或者準備的事情。但題主所說的只是這句話的後半部分,完成的應該是“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材”。

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結婚是人生的第一大事,也是傳宗接代的必須。過去人們普遍結婚較早,特別農村早婚現象比較嚴重。如果到了20歲還沒有找到對象結婚,就會被認為很晚了,必須抓緊時間物色對象了。所以,二十望妻,就是說20歲的男人必須有個妻子了,這時候沒結婚,肯定非常盼望了。

三十望子,說是人到了30歲這個年齡段,必須有自己的孩子。過去有“早養兒早得濟”的觀念,一般不會到30歲才有孩子,如果到了30還沒有孩子,那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了。要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30歲沒有孩子,肯定會非常盼望,就必須著急了,該檢查啥檢查啥,抓緊要個孩子了。

四十望財,說明這個年齡段的人非常需要錢財。40歲是人生的中年階段,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贍養老人、撫養孩子,特別是孩子上學、結婚,啥事兒都需要錢,這時候你再沒錢,真是難上加難了。所以叫四十望財。筆者已經過了那個年齡段,知道那個年齡段的難處。

現在到了題主所說的五十望人了。50歲是在過去是人生的後期階段,過去叫知天命了,沒啥盼頭了,這時候就盼望著後繼有人,盼望有他孫子膝下承歡。所以,實際上也是五十望孫。還有個說法,五十歲的人生,已經到了末路,這時候開始回憶人生,望望來時的路,懷念曾經的朋友和熟人。

那麼六十望棺,這就很簡單了。過去人的平均壽命低,還有六十歲還甲子的說法,到了60歲,人生所剩無幾,就真的該準備後事了。而棺,是人生最後的歸宿,誰都期望有一口好的棺材。也有,這時候要儘自己的所能,為自己準備一口好木料的棺材,為自己的人生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了。

總之,農村諺語都是過去人生智者對人生的總結,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隨著時代發展,有些有社會演變中會失去部分道理或者完全失去道理。我們在使用過程中要進行合理的分析。


齊東晏子


現代的年輕人知識廣泛淵博,不一定就不知道“五十望人,六十望棺”的意思。但是,卻很難相信它描寫的就是真的。

就在昨天上午約9點鐘,接到妻子的電話,要我敢往市中心醫院的急診科,說她和120正在趕往的路上。當我到達急診科時,老人已躺在病床上,三四位醫護人員正在給老人診療。只見老人身上貼了好多個電極貼,床頭右上角的的監護儀顯示著老人的生理參數,輸液架上掛著四瓶液體,我走近床邊聽見醫生問老人做個支架介入手術怎麼樣?好不容易徵得老人同意後,醫生說趕快準備。就在醫護人員準備推床前往介入科時,聽見醫生說,不要忙,血壓怎麼掉了這麼多?又停了一會兒,醫生看了監護儀一眼說,推向介入科。

介入科在門診二樓,通過急診科走廊、然後上直梯很快就到了介入科。介入科醫生說,介入手術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就在介入科醫生做介入手術前的檢查時,發現血壓又掉了許多。介入科醫生說,趕快推向重症監護室。

在重症監護室裡老人總在喊,藥液是不是輸的不對呀,胸部、脊背疼呀!我摸了一下老人脊背下面的床鋪和老人的衣服,發現床單、衣服都很平整,並沒有什麼皺摺墊著老人。只聽醫生說,換升壓藥液,護師一邊複述著醫生的指令,一邊患上了升壓藥液;又停了一會兒,只見醫生看了下監護儀說,再換升壓藥液!護師照樣一邊複述指令一邊操作。又過了一會兒,醫生看了一眼監護儀後,就把他的女兒叫到室外的走廊裡說,老人不行了,該準備的就做準備吧,該叫的人就叫吧,需要見老人最後一面的就抓緊時間吧,病人不會再有多長時間了。

2018年7月3日中午12點,老人撒手人寰,留下76歲的老伴駕鶴蓬萊!享年85歲!

上午8點多,老人像往常一樣,步行過天橋逛街時,踉踉蹌蹌跌座在天橋入囗處,好心的路人打了120,同一小區的人喊了他的女兒老伴。 從進急診科到老人離世三個小時不到!

2018年7月3日下午三點,老人火化。骨灰盒運至百公里外的家鄉將於7月6日安葬!

從病逝到火化入盒3個多小時!

85歲的高姓老人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蹉跎人生!從安徽太和縣高家莊走出,歷經從軍、學醫、經歷文化大革命慘遭迫害、後經平反,工作30餘年後退休,隨兒女生活於渭河南、北。

“五十望人,六十望棺”,人到五十歲,就容易回憶過去的人和事,就喜歡兒孫繞膝;到了六十歲就已經走過一個甲子,稱為“花甲之年”,這個時候就不免為自己的後事擔憂了。這是過去人生最後兩個狀態的描寫。而今在醫學技術、生活水平、社會和諧環境、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精神生活日趨豐富的今天,“五十望人,六十望棺”已不再是現實的描寫。天下象85歲的高齡老人也不在少數!五十歲正人當中年,正是享受生活之年,怎會“望棺”呢!

網友們:你認為“五十望人,六十望棺”,還符合現今的生活狀態嗎?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農村諺語說“五十望人,六十望棺”,你如何理解這句話?古代的人們真的非常聰明的,給後代留了太多的農村諺語,都是從實踐中總結的經驗所得。可以說都是有深意有道理的。



五十望人指的是在古代人到了五十歲,就已經開始懷念在外的兒女了,每天都在盼著兒女們回來看望他們,最盼著親人們團員,盼著自己的孫子,孫女,外甥女,外甥在自己跟前玩耍。古代的人因為到了五十歲,就已經什麼也幹不了了,沒有什麼精神寄託了,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兒女身上。所以才會每天盼望兒女回來團聚。



現在來說,五十歲的人還很年輕呢,有的忙著上班,有的忙著做生意,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想孩子。當然孩子回來也高興,也想孩子,但是孩子不是五十歲人的全部生活。五十歲的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業。



六十歲望棺指的是六十歲了,身體越來越不行了,而且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是57歲 ,所以就意識到自己的死亡了,就開始準備棺木了。現在的人六十歲,身體也是越來越不行,但是現在的人吃的好,生活質量好,一般的人的壽命都是七十多,八十多。六十歲的人現在很多還在上班,做生意呢,身體也還不錯呢。所以現在六十歲的人沒有意識到死亡的,從心裡還覺得自己年輕呢。

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是告訴我們什麼年齡做什麼年齡段的事情。五十就想五十的事情,六十就想六十的事情。不同的年齡段要有不同的目標,不同年齡段要有不同年齡段的規劃。


幽默梅花


生活在農村的人,常常會聽到老一輩口口流傳下來很多的鄉間俗語。有些地域語言濃厚,有些卻通俗明瞭,像“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這句話其意很清楚,說人在不同年齡段做事各有不同。這裡的“望”應該是期盼的意思。

五十望人。50歲人生已過大半,兒女都已成人,到了婚嫁成家,創業事業,等著抱孫的年齡了。一切都已經活得明白:不再計較無處不在的不平之事,不再計較別人對自己的壓力,也不再眼紅他人的財富;半百之年,已曾經滄海,閱人無數,經歷了是非與成敗,不再憤憤不平;一切都看清了,倒是很容易懷念以前的事、以前的人;為兒女活著,兒女的快樂是自己最大的快樂!


六十望棺。這話很不適合現代人了,過去受經濟和醫療條件的限制,60多歲就已經是高壽了,都有“向死而生”的從容和淡定,也就有“望棺”的說法。我所處的農村,老人觀念仍未改變,60歲催著做壽棺材的不少,結果往往放十多年甚至20多年。60歲也叫耳順之年,累也吃了,苦也受了,該好好疼愛自己,放下一切,享受人生。至於農民鄉黨,還得下地幹活,看家守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