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我比吹《我不是药神》,我吹起来自己都控制不住我自己

正当中国的观众对中国电影快失望透顶,转而对印度、韩国电影等现实批判主义电影顶礼膜拜的时候,《我不是药神》就像是吃了伟哥一样硬挺着扑面而来,让人猝不及防。这几天网上正在蔓延着一股“比吹”《药神》的歪风邪气。我看了很多评论,基本上都没吹到点子上,至于“药神”第一吹的称号,看来非我莫属了。真的,我也不怕你们跟我争,吹起来我自己都控制不住我自己啊。

影评人吹电影,无非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拿了红包的吹,第二种是发自肺腑的吹。这次我争取能吹出一个收了一万块钱红包和被谭卓给睡了的质感。

别跟我比吹《我不是药神》,我吹起来自己都控制不住我自己

下面我们先简单铺垫一点小常识,稍安勿躁,怕一上来吹的太狠你们受不了。话说电影自从被发明以来基本上有这么三个属性。第一个属性就是娱乐属性以及随之衍生出来的商品属性。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起源于娱乐,因为有了娱乐化和大众化的创作以及资本的介入才会在肥沃的土壤上诞生出高端的艺术作品。所以可以说,电影领域没有烂片也就没有高雅的艺术。这个好理解吧。

而电影应该是所有艺术形式里艺术属性最弱的,这是因为它的呈现形式决定的,所有把电影当作艺术来崇拜的豆瓣文艺小清新估计也没啥什么的艺术修养,只不过是给自己苍白的精神生活中寻找一件看上去还不错的艺术外衣而已。

电影的第二个属性是艺术性,这个上面已经说了,不赘述。第三个属性是媒体属性,很简单,看的人多了就是媒体形式。路边走的人多了,电线杆子也可以是媒体。这个也很好理解。

为什么说上面这些话,因为我们就从这三个角度“开吹”。好!下面请注意,丧心病狂的开吹即将开始,高血压惯性病以及无知少女建议在父母陪伴下谨慎阅读。

别跟我比吹《我不是药神》,我吹起来自己都控制不住我自己

《我不是药神》之所以牛逼和伟大不是因为它的某一个属性,既不是因为它够娱乐,也不是因为它带有现实主义色彩,更不是因为它是一个能卖座的好电影。而是它把这几个属性都几乎完美的集合到了一起。中国电影历史上这样的电影多乎哉?不多也!

我们先说说娱乐属性,宁浩和徐峥的参与让整部电影特别是前半部分具备了足够的商业喜剧元素,徐峥饰演的主人公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包括黄毛等人物都植入了很多喜剧元素。这就是非常伟大的改编。宁浩徐峥并没有忠实于原型人物的悲剧色彩,而是进行了艺术化创作,让这个人物具备了更多喜剧色彩和故事的张力。这一点非常难得,估计一般人就拍成了像《亲爱的》这种的悲剧电影了。

再说说艺术属性,其实很多中国观众喜欢韩国电影和印度现实主义的电影原因就是他们的批判性以及触及到的“禁区”够深,甚至宗教和民族冲突。其实简单的批判容易,就好比影评人吐槽是很简单的,跪舔也容易,但是引发读者有深度的思考却很难,这一点《熔炉》做的就非常好。但是像《熔炉》这种批判性思考的电影真不多,而《我不是药神》做到了。

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就是“克制”、“隐忍”这个非常符合中国人秉性的深层人设,没有撒泼打滚式的情感宣泄,而是非常高雅和艺术化的刻画了一群中国百姓群像。并没有抹黑,也没有无病呻吟的颂扬,让我们看到一群不卑不亢,活得有尊严的中国人。包括剧中那位老大娘对周一围饰演的警察说“我想活啊”。你说这样的电影伟大不伟大?

别跟我比吹《我不是药神》,我吹起来自己都控制不住我自己

我们继续吹!在艺术性上,我非常喜欢王传君饰演的病友,这部电影简直就是就是给王传君准备的,王传君的表演太有层次感了和力度了,话不多,但是每一个字,每一个动作都是雷霆万钧。估计未来王传君会凭借这部电影拿奖拿到手软,如果不给王传君奖,我们观众众筹给你买套别墅也行。

而电影最经典的人物关系就是周一围饰演的小舅子和姐夫徐峥的关系处理上。两个人的对手戏就这么几场,台词寥寥几句我都能背出来。第一场戏周一围在派出所一出场就怒踹姐夫徐峥,简单的动作和台词立刻表明了两者的关系和矛盾。第二场戏周一围在药店里盘问徐峥,徐峥冷静回答,一场惊心动魄的谍战大戏,第三场戏送儿子出国,周一围邀请徐峥一起吃顿饭,徐峥抹着眼泪扬长而去。第四场戏结尾处徐峥出狱,周一围再次邀请徐峥吃饭。简单的画面,简单的台词,两个男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一目了然。这种大师级的人物关系处理手法,姜文都做不到,让人隐隐约约看到了巅峰时期陈凯歌《霸王别姬》的影子。

别跟我比吹《我不是药神》,我吹起来自己都控制不住我自己

最后再说说结尾处的“情感克制”,徐峥饰演的主人公被判刑,病友们沿街相送,按照常规处理手法一个大全景甚至长镜头是必须的,非常容易烘托气氛,渲染情绪,触及泪点。这个大家可以参考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结尾大场面。但是导演“克制”住了这种冲动,而是采用了局部画面,并没有刻意夸大这种情感宣泄,情感宣泄的很克制。这就牛逼了。

最后说说电影的媒体属性。不管是娱乐还是艺术,电影都是文化的播种机。我们常看到的道德和价值观的宣扬。但是人类社会之所以是一种文明是因为这里有一个是所有人类共同遵守的普世价值观就是对于“生命”的尊重。这个既是人类社会的底线,也是人类社会最高的价值观,超越任何种族、文化和爱国主义。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就是探讨的这个人类终极奥义。人类社会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形式中有了各自的文化和宗教归属,也因为处于不同的区域而诞生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但是不管信仰什么文化都不能践踏生命的尊严,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对于生命的探讨在欧美国家有很多这样题材的电影,通常都是以战争电影呈现出来的,因为战争这种极端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出现一些极端的案例。譬如《拯救大兵瑞恩》等。

二战后对于法西斯战犯的审判多了一个“反人类罪”,就是法西斯犯下的种族屠杀等罪行,很多战犯都是打着“爱国主义”,执行命令的名义犯下了滔天罪行。两德统一后,柏林墙的守卫因为射杀了一位翻越柏林墙的市民而被判刑,法官并没有因为他仅仅是执行命令而进行宽恕,也因此有了那一句经典的“你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台词。这就是对于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别跟我比吹《我不是药神》,我吹起来自己都控制不住我自己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中对于一些社会问题并没有进行判断,而是呈现并引发思考。譬如这里面法律和情感的问题。电影中徐峥饰演的主人公和法律有了冲突,对于执法者警察而言电影塑造了两个角色,一个是冷冰冰的严格遵守法律的执法者,一位老警察。另外一个就是塑造了周一围这样一个处于法律和情感矛盾冲突地带的缓冲人物。这种人物设计也是非常厉害的,起到了关系缓和的重要作用。

而且电影中几乎没有绝对的反面人物,警察不是,王砚辉饰演的假药贩子也不是,他最后勇敢的保护了徐峥,可以说也是坚守住了“大义”。

电影没有制造更多的矛盾冲突,也没有激发大众的不满情绪,而是引发了大众对于“生命”的思考。这就是电影存在的重要意义。

最后总结,一部电影做成文艺难,做成卖座商业电影更难,能够具有高屋建瓴的价值观,对大众有教育意义的商业娱乐电影更是难上加难。但是貌似《我不是药神》把这三个属性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电影史上的划时代作品。

行了,我吹完了。还有人跟我比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