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認爲的自由,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很多時候在你的面前,你一眼就能分辨出什麼才是正確的事情,什麼才是自己應該立即去做的事情,然而你並沒有去做。 很多時候明明全都已經計劃的非常完美,而結局最終總是讓自己大失所望。 回想一下,在每一個新年對自己許下的願望,有多少最終堅持了下去,並看到成效。

你所認為的自由,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你真的明白為什麼要自律嗎?

相信大部分人聽過“自律才會自由”這句話,大部分人也都知道“自律”這個詞的含義,但是很少人真正去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去自律,或者知道自律到底會給自己帶來什麼。

在這個雞湯文橫飛的年代,不少人會在文中發現“自律”的好處,彷彿抓住了自律,等離成功不遠了, 我們不可否認雞湯文的精神動力作用,很多人在擦去一嘴的雞湯之後精神大震,彷彿大力水手吃了一大罐新鮮的菠菜,最隨後的一週,一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裡逐步做到了自律,隨後遺憾的發現一切彷彿都沒有發生改變。

每天還是在為中午要不要加個雞腿而足足猶豫三分鐘,還是什麼都在漲但唯獨工資條上的數字不動,腹肌還持久穩定在只有一塊。。“去XX”的自律。於是當有人再談起自律這個話題時,他們會說,哥們,它很有效,你可以去試試。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為什麼會這樣,說好的“自律=成功”呢?

其實,從一開始的理解就錯了。或者說在雞湯文或者自己潛意識的誘導下,過分誇大了自律帶來的效果,以至於落差太大,而最終無法堅持。

自律只是你開啟成功大門的第一把鑰匙,它非常重要,但它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為之後還有無數的大門等著你去開啟。

自律真正的作用是幫助你在前進的道路上能夠持續並且穩定。它就像你汽車油箱裡的汽油,真正的目的是為你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讓你變成一臺永動機去轉動。

你所認為的自由,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找到你的“小宇宙”

我們總有理由說服自己去感受舒適而放棄自律,但我們總期望像我們崇拜的那些富人們一樣成功。

堅持,只會有一個原因,而放棄,卻可以有一千個理由。

週末7點醒來,有份報告要寫--“再睡半小時起來寫”--凌晨1點寫完最後一個字,第二天上班昏昏欲睡;

論文還有兩週就交了,還沒動一個字--“下午一定開始寫”--“晚上去教室裡寫”--“電池電量不足,僅剩10%電量;

今天要看兩小時的書—“歡迎來到王者榮耀敵軍還有五秒到達戰場”--“該吃晚飯了”。

為什麼會這樣?是人都有慾望,但是請相信我,那些成功人士所面對的誘惑絕對比你能想到的還要多,可為什麼他們總是能把事情處理的很好,隔壁家的小孩為啥總是考的比你好。回答這個問題前,可以先不妨回想幾個熟悉的畫面。

記得為刷到某把刀而在電腦前通宵一夜的經歷嗎,有的人肯定更多?

記得為一場比賽半夜2點困死了也能爬起來看球的經歷嗎?

記得為了一雙靴子打折堅持守候三個月的經歷嗎?

你不是沒有能量,事實上,在某些事情上,每個人都能爆發出自己驚人的小宇宙,只是很多人不會去主動使用。而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小宇宙”,你可以做到,你只是需要學習在需要釋放它們的時候就釋放出來。

你所認為的自由,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列一個“購物”清單

很多人會把這個環節說為定個計劃,定個目標等等。毫無疑問,制定計劃和目標,是個非常科學的辦法,但為什麼它總是起不到應有效果。大家都同意計劃是有效並且科學的,而且大部分人卻也總是看不到計劃的效果到底在哪裡。

上學的時候要制定學期末目標,考試目標,上班了要制定周計劃,月計劃,哪怕父母還會給你列出生娃計劃。不不不,我不要計劃,人生已經如此艱難了。讓我們先放棄計劃的想法,來一場購物。希望買東西嗎?不喜歡。為什麼,應該要花錢。

那如果我告訴你這筆錢是贈送給你的,規定時間裡不花掉就作廢,你還願意使用它嗎?

是的,我把每天24小時當作24塊錢,而要做的,就是每天如何花掉這24塊,因為你不花,它也不會存下去。下面我們就要列出今天購物的清單了。

仔細一想,你發現雖然只有24塊,但是你真的能用它來買很多東西,於是你開心的列著今天的購物清單,“2塊錢電影,2塊錢遊戲,2塊錢午睡,1塊錢健身,2塊錢閱讀,3塊錢寫報告。。。”

很有趣,不是麼。

雖然你是在房間裡列出了這些清單,但是記住,它們絕對不是你在“某”寶上放入購物車點點鼠標付個款就行了。

每一條你想到購買的物品都必須你身體力行的去購買。

你所認為的自由,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購物前的分類

好的,清單列完,下面我們就要開始對所購物品進行分類了,從得有個先後吧。不過,在此之前,下面有兩個分類原則你要牢牢記住:

1.有些物品你不想買,但一定得買;有些物品你想買,但並不必須去買。

今天有份總結要寫,我真的很不想寫;我打算用一塊錢買健身,但是也可以用它來買電影;

2.有些事情看似很近但離你很遠,你買它要花費的遠比你想象的要多。

那張該死的墊子就在眼前,但就是沒有躺下去做一個仰臥起坐。我用一塊買了跑步,然而從我開始準備換衣服,到跑完洗好澡開始準備下一次購物,足足用了三塊。

在對你的物品清單分類的時候,要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有些物品在貨架上太高,你看看就好:健身一年,第一天你計劃做100個仰臥起坐。“得了吧,幹嘛對自己這麼苛刻。 ”而有些物品你墊墊腳,跳跳就能夠到,都在你眼前了趕緊拿走結賬吧,不然又得等到下次再來了:“等等,100個是買不到了,不如我今天先買30個吧。”

記住這個原則:只有真正“買到”在自己手裡的物品,才真正屬於自己,否則清單永遠都只是清單。

你所認為的自由,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讓“甜頭” 和“苦頭”對換

通常你知道你寫份總結要三個小時,而且你大部分都是在一天的最後三個小時完成。你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你每次都能做到,你嚐到了“甜頭”:最不願意做的事情,放到最後也能做完。

現在你有了清單,為什麼不把“甜頭”放在首位去品嚐呢?不僅如此,你先購買了它之後,往往還會有“餘味”傳播下去:我已經把一天中最不想買但最應該買的物品買了,我還剩下這麼多錢可以去買那些我喜歡的,多麼愉悅的一天啊。

把“苦頭”放在最後:先想象一下你之前的經歷吧,你會先花大把錢的去買遊戲、電影、電視劇。最後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必須買的物品沒有買,比如寫份報告、做份PPT,然後所剩的前已經不多了。

你開始焦慮,開始心慌,苦澀感隨之而來,你立刻懊惱起來,急急匆匆的開始去購買那些你必須要買的物品。不行不行,我要把這麼痛苦的事情放到最後去做。而最後,你會發現這些原本會引發“苦頭”的物品反而會更加“甜蜜”,簡直是無債一身輕。連睡覺都覺得更加踏實了。

你所認為的自由,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快給自己發個“紅包”吧

每個點過外賣的人都會再購物之後得到一個分享紅包,以鼓勵你下次消費。連平臺都知道在你購物之後給你發個紅包讓你下次再來,那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給自己發個紅包呢?

“花2塊錢買了閱讀,送自己一個0.5塊的紅包來購買一場遊戲吧(不用就作廢了)。”

你所認為的自由,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分享你的“紅包”

外賣平臺裡分享紅包是為了促進更多的人消費,而你分享“紅包”是為了促進自己。

怎麼做?

無論什麼目的,你給自己定下每天購買3小時候“寫文章”的要求。你可以把它分享給你一個最好的朋友、家人,並承諾如果每天無法展示成果,就付100元給對方,記住,對方一定要是一個你最不希望辜負自己承諾的人,而當每次“購物”失敗後,你要真真切切的付出這100元。相信我,它會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你所認為的自由,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寫在最後

每一項任務或者每一個體系在最初開始的時候,都是從不熟悉到熟悉。而最關鍵的環節往往出現在最初的開始和一個循環的結尾。當關鍵點出現的時候,我們大都只能隱隱約約感覺到它,但並不能真切的看到。而這就需要你在自己建立的自律體系裡去不斷去完善,相信我,當你在自己建立的體系裡越是感到過程趨於平淡時,其最終顯露出的結果往往會非常驚人。

你所認為的自由,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