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数十万大军不能救英宗,为何此人靠一张嘴,却能把英宗接回

历史上,杨善靠一张嘴就赎回了英宗,这是不是让你难以置信?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杨善其人其事。

明军数十万大军不能救英宗,为何此人靠一张嘴,却能把英宗接回

杨善只是秀才出身。而他又非达官贵人出身,因此想在仕途上飞得更高,简直是难以想象。

不过,杨善虽然文凭不高,但他脑子相当灵活,善于投机。

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难。杨善认为朱棣实力强大,必能成功,因此主动投在朱棣帐下。靖难成功后,朱棣对手下将士大加犒赏,杨善由于守城有功,得到了一个典仪所引礼舍人的微职。

杨善官职虽小,但他“伟风仪,音吐洪亮,工进止”,在众人中特别醒目。如此又熬了20多年,终于升为了鸿胪寺卿(三品)。

杨善能熬到三品官员,那可是历经坎坷。而他在多年的工作中,早就被打磨得十分圆滑,练就了一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耐,因此颇得领导喜欢。

明军数十万大军不能救英宗,为何此人靠一张嘴,却能把英宗接回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讨伐瓦剌军。

杨善虽然年已六十,但由于受领导喜欢,也在随军之列。

紧接着,土木堡事变发生,明军死伤无数,许多官员都丧命于此。但杨善硬是在刀锋下,逃回了京城。

瓦剌首领也先俘虏了明英宗,大喜。

明廷也多次派使臣周旋交涉,但也先就是不松口,要钱要地要女人。总之,他是打定了主意要狠狠地敲明廷一把。

内阁首辅于谦等人一合计,干脆不理他了,重新拥立了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也就是史书上的明代宗。

明代宗的继位,让明朝没有因明英宗被俘遭受动乱,一切都井然有序。

明军数十万大军不能救英宗,为何此人靠一张嘴,却能把英宗接回

瓦剌军首领也先已经沉不住气了,毕竟明英宗再也不是天子,想要狮子大开口,人家根本就不理。而明英宗他还不能杀,毕竟明朝强大,若是杀了明英宗,就等于搬起石头砸了脚。

所以他只能好生供养着,这完全就是贴本的生意嘛。

就在这时,朝中也有大臣向明代宗进言,是时候把明英宗接回来了。

于是,明代宗派了一直在仕途上没有作为的杨善作为使臣,与也先交涉。

当然,明代宗一不给礼物二不给钱,只交待了杨善一句:“要求也先停战即是。”

也先为了洞察明朝的动向,故意先派了个机警的胡人迎接杨善。

胡人见了杨善,礼仪性地交谈了一番,便话锋一转,问他:“为何当年土木堡一役,双方还未交战,明军却溃败而逃?”

明军数十万大军不能救英宗,为何此人靠一张嘴,却能把英宗接回

说话可是杨善的强项,这问题可难不倒他。只见他微微叹了口气说:“既然你问,我还是告诉你吧。当年正规军在南征,明英宗率领的不过是些京城里的护卫随从,王振又没有作战经验,率军轻敌,自然不战而溃。不过,现在明军南征已归,再加是当今圣上英明,对军事非常重视,除了南征的20万明军,又新征30万明军,整日操练,只等上战场杀敌。”

杨善接着又说:“除此外,我们还在边境钉有锋利的铁橛子,若是敌人骑马从上面走过,必然丧命。”

杨善见胡人脸色微变,又说:“以前我们用的石炮,每次只能发射一枚石头,现在经过创新,可以装一斗鸡蛋大的石子,杀伤力极强。打到敌人及坐骑上,一招便能致命。不光如此,我们还建造了大型双头火炮,一次也能填数发铁弹,铁弹均涂有毒药,这种铁弹在三百步外依旧很有杀伤力。据实验得知,凡是碰触到铁弹,都会肠穿肚烂,十分可怖。”

胡人听得心惊胆战,口不能言。

杨善说得眉飞色舞,十分得意。突然,杨善话锋一转,叹了口气说:“不过,我们要是讲和修好,这些显然是用不上了。”

明军数十万大军不能救英宗,为何此人靠一张嘴,却能把英宗接回

胡人和杨善告别后,赶紧将听到的消息一字不漏地报告给了也先。

也先第二天就接见了杨善。

杨善劝道:“现在明朝已有圣君,太上皇在您这儿好吃好喝,您却连岁赐也得不到了,不如送他回去,继续享受岁赐。”

也先听说还能继续得到岁赐,当然很高兴,于是就想答应下来。

杨善接着又说:“我如今空手来迎接太上皇,您顺应天道,将太上皇归还,一定会得到后世的赞扬的。待我返回京城后,一定将您的仁义告诉我们的史官,让他好好地将您的仁义写在书上,以供后人明鉴,感叹您的义举。”

也先一听,这大明朝真是太贴心了,不光不追究我抓了他们的皇帝,还要让我以伟丈夫的形象进入他们的史册。立刻挥挥手,高兴地表示,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明天大家就迎送英宗回去吧。

于是,第二天,也先设宴饯行,与杨善签下了停战协议,并将英宗送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