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毕业面试闪过的学生大学四年做对了什么——记我的学生高子成

那个毕业面试闪过的学生大学四年做对了什么——记我的学生高子成

(图片选自花瓣网)

认识子成是在他大二上学期的时候,我给他们上《人力资源管理》。因为他上课时的积极专注,我点他协助主持案例讨论和分组工作,他做得很棒,也可能正是因为我的这份关注,他愈发成为我眼中的好学生。我们从此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紧接着下学期,他又选了我的全校公选课《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他依然做着一名好学生,从不缺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所有的作业及考试,包括最后一次结课都是他帮助我完成的。

大三下学期,我又给他们班上《管理沟通》课,我们再一次见面,他依然是那个永远坐在前排,永远认真听讲的子成。

然后,我又给他指导大三的学年论文和现在大四的毕业论文。

除了他的大一,后面三年,我一直在见证他的成长。

在我的记忆中,好像还从来没有一个学生与我这样一直保持接触。

他高高瘦瘦的,做事情时特别细致、贴心、温暖,是一个情商特别高的男孩子。

这个情商特别高的男孩子,找了一份特别不错的工作。

这份工作当时的录取比例是2%,如果你能想想武汉的高校及学生人数,就知道当时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然而,他从简历筛选、多轮面试到最后录取,都是闪过。

为什么会是他?为什么他能闪过?大学四年他到底做对了什么?

【1】大一探索期

刚进大学的时候,和许多人一样,没有了像高考这样的终极目标,他也非常迷茫,不知道要如何过完自己的大学四年,是不是真的像高中老师所说的那样“上了大学就解放了”。

他也思考过要不要考研,但因为没有强烈的倾向,他决定不考。

那就直接就业。

好,方向明确了,那么如何度过呢?

在这里,社团经历帮了他的忙。

大一一年的社团经历,受优秀学长学姐的影响,以及各种渠道听到的优秀过来人的经历,他发现,能够找到好工作的人,在大学期间都有拿得出手的经历。

所以这个时候,他决定,在大学里一定要做些有意思的事情,为自己的简历添砖加瓦,为大四找工作做准备。

【2】大二准备期:京东校园生态

我们说,机会总会垂青有准备的大脑,这一点在子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应证。

在大二下学期的某个下午,机缘巧合,在和一位高中同学的聊天中,子成知道了京东校园生态在全国举办营销挑战赛。

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火速加了华中区负责人的QQ,并通过面试,成为团队的一员。

他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创建团队,两个月的时间举办营销挑战赛。

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各种事情:策划方案的撰写,比赛规则的制定,线上线下的宣传,初赛复赛的宣导和执行,各类日常事务的处理,参赛选手的日常沟通,以及每日的复盘总结。

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各种经历:

路演被保安驱赶,和队友在凌晨五点的校园贴海报,在深夜两点的宿舍讨论策划案。

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各种问题:参赛选手的不信任和士气不足,很多人的陆续弃赛,两个月比赛的疲惫感,作为负责人第一次主办比赛的经验不足,以及不知道如何让选手获得更好的参赛体验等。

但凭着不服输的心态,凭着努力和坚持,最后的结果是,从初赛的十二支队伍参加,到带领两支队伍进入决赛。

也正是因为这份努力和坚持,他收获了巨大的成长,收获了求职简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收获了面试问答中侃侃而谈的资本。

【3】大三准备期:斗鱼运营实习生

大三下学期,子成开始了他暑期实习生的职面试求之旅。因为有明确喜欢的行业和岗位,他有的放矢地投递简历。

用他的话说,大概是因为被上帝眷顾,经过两轮面试,他获得了斗鱼运营岗位实习生的机会,开始了两个月的暑期实习。

他说,这段经历充实而快乐,充实是因为可以学到自己喜欢的运营方面的技能,快乐是因为友好的同事,好吃的下午茶,以及看到直播数据之后的满足感。

而事实上在这之前,他一点都不被上帝眷顾。

看到他当时在我文章下的留言,我都能感受他的疲惫、彷徨、失落和焦虑。

一轮轮简历怀着期待的心情投出去,最后往往石沉大海;

好不容易获得的面试机会,在985/211名校的碾压下,心理的落差,绝对不仅仅是从普安新村到光谷高校两个小时的车程;

好不容易在一家创业公司做新媒体运营,结果还没做到半个月,公司新媒体业务离奇撤销了,他“失业”了;

然后又开始新一轮投递简历面试的日子,直到获得斗鱼暑期实习生的机会。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完全消极被动,他总结、反思、复盘,在简历上反复打磨,在面经上总结提升,在方向上及时调整,以及对自己重新认识、重拾信心。

从来就没有什么上帝,也没有什么运气,有的只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

毫无疑问,这段经历同样成为他大四秋招的巨大助力。

【4】校园社团

除此以外,子成还有一些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不值得一提的小小经历,但对他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不仅让他学会了如何与人更好地沟通相处,也让他知道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子成当了两年的副班长,当他必须将自己的眼睛投向身边的同学时,他收获了细心、耐心和同理心,并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心谈心。

之后走出班级,成为工商管理协会宣传部部长,以及党支部副书记时,他遇到了更优秀的、志同道合的学长学姐。从他们身上,他知道了找好工作要做哪些准备,知道了有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

他还发起成立新媒体协会,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新媒体的写作、运营和维护,并申请了个人的简书号。

当所有这些经历互相交织,交相辉映,便成为了今天的高子成。

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

那么现在我想问你们,从子成身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大家可以在后面留言)

我的发现是: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不是技能,而是认知和规划。

大学四年之后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能早点知道,早点打算,选修该学的课程,自学必备的技能,策划相关的实习,那么在毕业的时候,你就能领跑很多人。

我想,子成如果一直能保持这种规划的习惯和脚踏实地的精神(事实上,周二下午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就已经对他现在的工作做了特别深度的思考,包括未来的规划和打算),他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子成还告诉我,他非常感谢大学四年,让他完成了蜕变。不知道为什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我比他还要激动。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说出了我的心声——希望每一位学生都无悔大学,无悔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