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讓我們少花錢多掙錢

編者按:2016年,本報記者深入走訪雲南省綏江縣,報道了當地以健康扶貧為抓手,大力推行“中醫入戶”,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經驗做法和初步成效,引起廣泛關注。兩年來,綏江縣持續推進中醫藥健康扶貧工程,建設以“中醫入戶”為重點的農村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積極發展中藥產業,推動綏江脫貧致富邁出一大步。今年夏天,本報記者再次走進綏江,目睹中醫藥給這一偏遠縣城帶來的喜人變化。

“以前想去看一次病要走好遠的路,來回就要一天的時間。”家住雲南省綏江縣中城鎮農業村苟茨林片區的張大爺談起以前看病的經歷就連連嘆氣,村子深藏大山中,想出去看病就得走十幾公里的山路,對於他們來說,有病拖著不治是常態。

2014年底開始,綏江開展以“中醫入戶”為重點的農村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建設。隨著工程的深入實施,如今的綏江已是另一番模樣。從縣到鎮、到村、到片區醫療機構,甚至是房前屋後,人們隨時都可以享受質優價廉的中醫藥服務。而田野間蔥鬱的中藥材種植園,更讓老鄉們的錢包漸漸鼓了起來。自開展這項工作以來,該縣人均醫療費用降低1000元左右,全縣因病致貧、返貧比例從47%降至13.15%,中藥材種植帶動種植戶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中醫中藥讓我們少花錢多掙錢。”這是張大爺這些年來的直觀感受,也是萬千綏江群眾的心聲。

“看病花銷少了一大截”

在過去,看病,是綏江人民最大的心病。

以中城鎮良姜村為例,該村有6658人,卻僅有1個村衛生室3名村醫,醫療資源嚴重匱乏。加之高山深壑阻礙交通,最遠的村民小組距離村衛生室約有30公里,村民就醫之路,非一般遙遠崎嶇。

“來回一趟,路費就是醫藥費的好幾倍甚至是幾十倍。村民們都習慣了有病先拖著不治,等拖出大病來,花的錢就更多了。”綏江縣委書記楊淞告訴記者。

“中醫藥能在農村切實發揮預防保健作用,田間地頭都可以種。只要加以規範,應用起來十分方便。”楊淞自小生活在農村,有豐富的草藥使用經驗,“常見的傷風感冒,用一點草藥就可以解決,完全可以通過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將小病解決在基層。如果可以將中醫中藥融入百姓生活,那麼村民有了小病可以自治、早治,既不用長途跋涉去醫院輸液,也可以防止拖成大病,這不僅可以提升群眾健康素質,也可以為村民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

2014年開始,綏江縣政府在中城鎮試點,按照“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預防保健為主、防治結合,醫保為主、醫保和救助結合”的原則,探索出了一條以“中醫入戶”為重點的預防保健體系建設之路。

在管理體系上,綏江縣建立了一套“縣設中醫辦、鎮建一中心、村配宣傳員、小組育骨幹”的工作機制,設立綏江縣中醫藥推廣應用辦公室,專門負責全縣的中醫推廣應用工作,在鎮級層面設立預防保健及治未病管理中心,保證至少有3人專職負責鎮內的中醫入戶工作,併為每村專門配備1名中醫宣傳員,負責組織、指導、督促中醫入戶工作,為村內的每個小組培養1名中醫骨幹,負責教群眾認中藥、種中藥、用中藥。確保級級有人抓、中醫入到戶。

在服務體系上,綏江通過“縣強中醫院、鎮建中醫館、村配中醫室、片增中藥櫃、組設中藥園”,實現中醫藥服務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面覆蓋,近80%的農村群眾在村、片區衛生室就診,基本做到了“首診在基層、看病不出村”。與此同時,綏江縣將中藥報銷比例從60%提高到95%,並將中醫理療納入醫保報銷,減輕患者負擔。

“中醫藥治療費用便宜,政府還給報銷,這樣一來,我們既省了路費,又省了醫藥費,看病花銷少了一大截。”南岸鎮南岸村村民陳大姐告訴記者。

2017年,綏江縣中醫門診量達到7.12萬人次,較2014年增長了6倍,中醫門診佔比從2014年的3.38%提高到2017年的15.68%,老百姓信中醫、用中醫、愛中醫的氛圍逐漸濃厚。

中醫中藥就在身邊

傍晚時分,在苟茨林片區衛生所中,村醫毛雲華還在坐診把脈,診室門口仍有不少百姓在排隊等候。前來看病的既有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有帶著孩子的年輕媽媽。

正在候診的楚阿姨感覺,這幾年該片區村民看病越來越方便了,衛生所可以提供拔罐刮痧、中藥治療等多種中醫藥服務,衛生所前的中藥園可以供村民辨識或移栽中草藥,完全可以滿足平時村民們的日常醫療需要。

該縣通過建設示範園、培養示範戶,實現“樣板在身邊、藥櫃在田間”。目前,全縣共創建了7個示範園、1481戶示範戶,每個示範園種植200種以上中草藥,每個示範戶種植40種以上中草藥,並通過“一戶帶四戶”方式,發展中草藥種植戶6052戶,輻射帶動全縣群眾識別、應用。

會儀鎮三渡村中草藥種植示範戶謝貴琴,從2016年開始種中草藥,現達到47種。她說:“有些中藥可以當茶喝,預防生病。學中醫用中藥後省錢、省事,以前輸液一輸一個星期,現在感冒了就自己去園子裡採中草藥熬來吃,都不用去診所了,就連藥渣倒給豬吃後,豬都不生病了。”

據綏江縣副縣長徐瑞兵介紹,該縣推動“全民學中醫、小病能自治”,採取“醫生教骨幹、骨幹帶群眾”的方式開展培訓。目前,開班培訓了230名機關幹部、167名村醫、812名小組骨幹和45名教師,分小組培訓群眾2560場共12.8萬人次。此外,縣裡將77種常見、常用中草藥的形態特徵、功能功效編印成《常用中草藥識別掛圖》,將26種常見疾病的中醫治療驗方、中醫養生處方編印成《中醫保健手冊》發放到群眾手中,戶戶掛圖識別、憑冊應用中草藥。為助力脫貧攻堅,鼓勵群眾“就醫選中醫、治病用中藥”,對種植40種以上中草藥的農戶每戶獎勵200元。

隨著中醫入戶的不斷深入,現在的綏江,家家戶戶聊起中醫藥都頭頭是道,每個人對中醫藥都頗有研究,群眾信中醫、用中醫、愛中醫的氛圍已經形成。

產業扶貧念好中藥致富經

產業扶貧是綏江縣念好致富經的另一法寶。綏江依託當地山地立體、氣候多樣、野生中藥資源豐富、群眾對中醫中藥興趣濃厚的優勢,積極發展中藥產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該縣在中藥材野生資源全面普查的基礎上,組織中醫專家及農村中醫人才,根據氣候類型、生態條件,結合生產實際,規劃了10萬畝中藥材的種植區域及主要品種。同時,政府推動成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形成骨幹帶頭、農戶入社,社發種苗、保底購銷等中藥材種植發展模式,並通過抓實一個銷售市場,做到聯絡中藥材市場、聯姻中藥企業、聯接電商平臺,保證了全縣中藥材的銷售暢通,促進中藥產業的發展。

為使中藥材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綏江縣以60萬元財政預算作為扶持鼓勵資金,對帶動50戶以上群眾脫貧致富的專業合作社和企業給予獎勵。中藥材種植企業及專業合作社在積極鼓勵貧困群眾入社的同時,對等待觀望的群眾,採取土地流轉、固定務工的方式,流轉土地發展中藥材產業,以反租倒包的形式對土地進行統一規劃種植和管理,形成了集約化發展,使貧困群眾有了土地流轉和耕作管理兩份穩定的收入。

目前,全縣共種植砂仁、天麻、重樓、豬苓等中藥材3650餘畝,產值2100萬元,覆蓋731戶2824人,並帶動周邊群眾1100人就業,實現人均增收600元以上。其中,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流轉建檔立卡貧困戶土地420畝,優先僱用320名貧困人口務工,帶動380戶貧困戶種植中草藥,戶均增收2100元,使265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

楊淞表示,2018年綏江縣要實現全面脫貧,該縣還將繼續堅持以“中醫入戶”、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全面提升群眾健康水平為重點,著力開展中醫中藥應用種植、中醫理療全面普及、中醫文化傳播傳承、中藥產業創新發展、全民免費健康體檢五大重點工作,紮實推進健康綏江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