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點建議,助你走出科研「瓶頸期」

“如果自己所在的單位科研條件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科研氛圍不好,怎麼辦呢?有沒有提升的途徑和辦法?有一個簡單的辦法:走出去。”

對,研究生要想主動辦法,主動找機會,走出去看看。走出去,就是另一片新的天空。

我記得早些時候(上個世紀80年代前後?),不少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養很重視“調研”這個環節,導師或學校會有安排研究生在開題前到全國各地與自己相關的單位和實驗室去進行調研,去拜訪和請教相關的導師。那個時候,信息不發達,學術交流不通暢。有些研究生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確定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和課題。

時代發展了,網絡發達了,信息流通了,很多信息不需要出門就很容易得到了。這需要研究生有心,有獲取這些信息的慾望。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事情的發展卻是另一個樣子的,越是信息發達的時代,在一些具體事情上越是沒有確定的信息了,甚至是真假難辨了。

科研條件不好的研究生如何走出去?我覺得有幾個方面,供相關的研究生們參考:

1、主動聯繫進行聯合培養。

這是一個提高自身很好的一個方式,現在也很普遍。如果導師主動聯繫,研究生更要積極配合,機會難得。很多時候需要研究生自己主動聯繫,在徵求導師同意的前提下,到條件好的導師那裡完成學位論文。一旦邁出這一步,就會有一種全新的體驗,一種完全不同的科研經歷。如果研究生能夠充分抓住和利用這個機會,對於自己未來的學術路,將會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們身邊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命運的例子不少見。

2、積極參加國內學術會議。

現在各個科學學會和學術團體都很重視學術交流,每年都會組織一些全國性的專業會議,有學術年會,有學術屆會,也有一些專題會議。研究生在學期間應該積極爭取參加這種全國性的學術會議,如果有成果,可以申請做口頭報告,可以申請以牆報的形式展示。如果沒有成果,也可以申請參會。參會的目的就是開拓視野,瞭解外邊的世界,瞭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這需要導師的支持。

參加學術會議是一個非常好的提高個人科研素養的方式。舉個例子,中國生態學會動物生態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聯合組織的“全國野生動物生態與資源保護學術會議”,已經舉行了13屆,參會代表從開始的不足百人到今天的500多人,已經成為了國內動物生態學界的品牌會議。隨著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兩棲爬行動物分會,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以及國際動物學會的加入,會議內容越來越豐富,學術水平也越來越高。在這個會議上,全國各地的動物生態學工作者都會交流自己的科研進展。近年來研究生報告的比例佔主流。這些年來,我們是眼看著全國研究生們的學術水平和報告水平在整體逐年提高,單位之間的差距在明顯縮小,甚至已經看不出多少差異了。在全國性的專業學術會議上,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如果能夠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眼界就更寬了。

3、積極參加專業培訓班。

針對研究生或青年學者舉辦的各種技能培訓班和小型研討班等,每年也不少。導師可以安排研究生參加,研究生也可以主動給導師提出來,要求參加這些相關的培訓班。在利用這些機會提高自己的同時,也就順便了解了外邊的世界,通過交流,也會認識自己的現狀。

如果沒有機會進行聯合培養,沒有機會參加全國學術會議,也沒有機會參加培訓班,還有一個間接的方式,就是多參加學術報告會。大學或學院或實驗室,每年都會邀請一些各個領域的專家來做學術報告和學術交流。對於研究生,這也是一個提高的機會,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同時,多讀科學文獻,讀上檔次的文獻,也是一個提高自己的途徑。

研究生需要有眼光,有謀劃,有行動。要走出去,走高一點,去看看外邊的世界,瞭解外邊的發展,清楚自己的現狀。在信息時代,更不能做井底蛙。

作為同時代的研究生,學校條件不好,科研氛圍不好,導師學術水平也不高,這些都不是自己對待學問糊弄、將就和湊付的理由,也不是自己不上進安於現狀的理由。

做學術,就應該到有條件的地方去。

讀研究生,就應該到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地方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