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暴涨,股价却跌跌不休,武汉这家公司被市场“错杀”?

业绩暴涨,股价却跌跌不休,武汉这家公司被市场“错杀”?

武汉有家上市公司火了!

武汉中商(000875.SZ)发布业绩预告称,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将增长1.2-1.47倍。单看这个数字可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要是顺便看一看前两年的数据,就会发现不寻常的地方。

2016年,武汉中商净利润大幅上涨,增长1.04倍。2017年,净利润再次暴涨,并创下了猛增174倍的纪录。如今,在2016年、2017年的基础上,该公司净利润再次上涨1倍多。

短短两年半时间,一家公司的净利润呈火箭般上涨态势,究竟发生了什么?

业绩暴涨,股价深跌

武汉中商成立于1990年,是武汉本土一家老牌零售公司,拥有百货、超市和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武汉市民熟悉的中商广场、徐东平价购物广场、销品茂等,都是武汉中商旗下品牌。

自1997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后,武汉中商就命运多舛,业绩不稳,甚至如同过山车般大起大落。

从1997年至2003年,该公司净利润持续下滑,从7905万元一路下滑至803万元。经过几年调整后,从2006年开始,业绩稳步上涨,到2011年时,净利润已增长至8146万元。但从2012年开始,净利润再次走下坡路,直到2015年巨亏近5000万元。

但从2016年开始,武汉中商如有神助,净利润大幅增长104%。到2017年,增幅更是惊人,竟达17416%,净利润由204万元突然飙升至3.58亿元。2018年一季度,净利润再次同比增长238%。

不过,奇怪的是,尽管近两年业绩高速增长,武汉中商的股价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却与业绩背道而驰。2015年底武汉中商收盘价16.10元,之后便一路下跌,至2018年6月底收盘价已跌至7.21元,跌幅高达55.2%。

业绩暴涨,股价却跌跌不休,武汉这家公司被市场“错杀”?

利润不够,拆迁来凑?

业绩大幅飙升,股价却持续下跌,武汉中商是被市场“错杀”了吗 ?

事实上,市场“杀跌”武汉中商的股价,自有“杀跌”的道理。

正常情况下,一家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其营业收入也应同步增长,这表明利润增长是公司业务不断扩张的结果,未来值得期待。若净利润大幅增长但营业收入不断萎缩,则表明利润很可能来自偶发事件,未来难以持续。

武汉中商的情况属于后者。2015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08亿元,但2016年营业收入萎缩9%至40.11亿元,到2017年进一步萎缩至39.97亿元。

在营业收入持续下滑的基础上,武汉中商暴涨的净利润从哪里来?

2016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当年武汉中商的净利润只有204万元,但因为2015年净利润为负数,基数低,扭亏为盈之后,同比增长104%。

2017年的情况更特殊。在当年4.66亿元利润总额中,有3.92亿元来自于“资产处置收益”,具体为“土地征收赔偿”。

原来,因武汉市旧城改造,武汉中商位于武昌的一处面积近9000平方米的资产被征收,确认资产处置收益3.92亿元。而若扣除类似的非经常性损益,当年武汉中商的扣非净利润只有969万元——尽管这个数字相对于2016年的扣非净利润也增长了1.53倍,但远没有增长174倍那般耀眼。

2018年一季度的情况也有些类似。该季度,武汉中商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4.32%,而净利润同比增长237.59%,即主要净利润并非由营业收入所贡献。在当期的1.08亿元利润总额中,有5576万元来自“资产处置收益”——这笔利润也来自于“土地征收赔偿”——该公司位于汉口的一处面积近1500平方米的资产被政府征收。若扣除征收款项影响,当期武汉中商的扣非净利润为2346万元,同比只增长23.86%。

在2018年度上半年业绩预报中,武汉中商预计将实现净利润9800万元至1.12亿元,同比增长120%至147%。这其中,就包含了一季度因土地征收而获得的4300万元利润。若扣除这部分收益,上半年的业绩增幅应会大打折扣。

至此,近两年武汉中商利润暴涨的主要原因已基本探明,即并非是由业务扩张带来的利润增长,而是由土地征收等偶发事件导致。这也是该公司股价表现与净利润背道而驰的主要原因。

业绩暴涨,股价却跌跌不休,武汉这家公司被市场“错杀”?

难以“开源”,只能“节流”?

尽管武汉中商近两年的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土地征收赔偿,但这并不代表该公司管理层没有作为。

一个直接的表现是,扣非净利润在持续增长。扣非净利润,指的是扣除包括资产处置收益、政府补贴等与主营业务无关的各项业务之后的净利润,比净利润更真实地反映一家公司的业绩好坏。

2016年,武汉中商实现扣非净利润382万元,同比增长108.35%;2017年,实现扣非净利润969万元,同比增长153.43%。

这表明,近两年武汉中商主营业务业绩也在大幅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武汉中商主营业务业绩的增长,并非通过“开源”(即做大营业收入规模)获得,而是通过“节流”(即压缩成本开支)实现的。

2016年,武汉中商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9%,而营业总成本下降10.4%——这变相地实现了扣非净利润的增长。其中,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被大幅压缩,前者同比减少24.39%,主要压缩的是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后者同比减少8.92%,主要压缩的是水电费、业务招待费等。

2017年也是如此,在管理费用中,除了职工薪酬和差旅费保持增长外,其他的如水电费、保洁费、业务招待费等均不同程度地被压缩。

与此同时,武汉中商也在谋求转型,进行结构调整。比如,传统的百货业态向购物中心转型,不仅引进更多的高端品牌,还同步扩大餐饮区的面积,以让顾客能将更多的时间“留”在百货广场。再如,对于销品茂,则引进特色化的轻餐小食,进一步吸引年轻消费者。

通过在“节流”以及结构调整方面的努力,武汉中商的毛利率有所提升。2015年,该公司毛利率为19.61%,到2016年增长至21.01%,2017年进一步增长,达21.06%。

但是,一家公司的发展,仅靠“节流”是难以持续的,因为费用的压缩空间毕竟有限。武汉中商要想真正引爆业绩,必须要实现“开源”,即做大营业收入的规模,尽可能多地抢占市场份额。

武汉中商并非不想抢占市场份额,而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光大证券一份研报指出,武汉中商公司所处湖北省的竞争状况十分激烈,外延扩张受到竞争对手的制约,未来在省内的扩张存在压力,主业短期难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END

记者丨何辉 编发丨吴玲 实习生丨付陈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