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案例:小陳在深圳某互聯網公司工作,幹了4年,工資7000元,原本還覺得公司挺好的,打算再做幾年。可最近無意間看到新同事的工資條,發現他的工資竟然有9000,新同事參加工作不到2年,乾的活和小陳是一模一樣,小陳心理嚴重不平衡,私下裡找到老闆,表達了想法,希望能漲工資。

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可是老闆卻用未來畫餅,以一大堆堂而皇之的理由打發了小陳,小陳心想:新人的表現很普通,可那又怎樣?人家還是繼續做的好好的,同樣的工作,同一家公司薪資差異這麼大,他如何能安心的做工作!小陳難以接受,於是就辭職跳槽到另一家互聯網公司,工資更是輕輕鬆鬆破萬!

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其實,在現實職場中,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甚至有些時候,面對老員工的質疑,甚至是離職的威脅,一些老闆也感覺到很無奈,企業整體薪資水平原本就低,要想吸納新人進來,面對日益增長的人力成本,給的薪資必須具有市場競爭力,否則沒人來,自然造就了新人比老人工資高。這樣的局面最終造成的後果是:部分不服氣的老員工跳槽離職,同樣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自己滿意的薪酬,甚至還有人總結出有時候忠誠於企業,苦苦等待老闆的加薪也未必比得過員工的一兩次跳槽。還有部分捨不得走或走不了的員工雖然表面看不出不滿,但私底下的抱怨情緒非常多,並影響到實際的工作效率,甚至出現那多少錢幹多少事的心態。

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那麼到底該如何發工資,才能既讓老闆滿意,又能留住員工吶?

發工資可以說有非常大的學問,發的好可以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發的不好反而會引起員工的抱怨、甚至打擊員工的積極性。但是沒有高人效,何來高薪酬?

馬雲說過,員工離職無非是兩個原因,錢沒給夠,心委屈了。但錢給多少才是給夠?人的慾望永遠沒有止境。你今年加了,明年加不加?你給這個加了,那個加不加?固定加薪只會不斷吞噬企業的利潤,不斷上漲的人力成本讓企業不堪重負。在馬雲看來,工資應該這麼發:

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2、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

3、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4、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想要留住人才,讓員工有持續的加薪空間,但又不增加成本,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固定薪酬向寬帶薪酬轉變。

老闆千萬不要再發固定工資了:

  • 1.對員工而言,薪酬固定,雖有安全感,但缺乏上升空間;
  • 2.對老闆而言,固定加薪員工才有動力,但價值並不清晰、動力經常不能持續;
  • 3.固定高薪養懶,固定中薪留人不勵人,固定低薪失心喪志;
  • 4.安全感過了頭就是助長安逸,安逸之下無勇士;
  • 5.破除剛性薪酬,是做大蛋糕製造共贏的起點。

在薪酬設計上,有的企業喜歡做減法。一般做法是,先給員工一個比較高的相對固定的薪酬標準,然後設定若干條件,如果員工不能達到條件或工作標準,就會損失一部分的收入。

對於這種現象,我的看法是,對低價值的崗位可以做減法,主要是以標準為導向。對於中高價值崗位要多做加法,主要是以目標為導向。為了達到做減法、強化工作標準與企業要求,考核就常常被設計成扣罰的依據與尺度,以此為由建立明確、公平的衡量標準。這種出發點,正是績效考核不被多數員工認同和接納的主要原因。

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推薦KSF增值加薪法——一種員工和企業共贏的薪酬分配模式

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 什麼叫KSF
  •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 基於人本增值的加薪方案(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價值分割、薪酬分塊。)

在銷售業績之外,根據業務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 高毛利產品銷售指標
  • 回款率指標
  • 新市場開發銷售指標
  • 客戶開發或服務成本指標
  • 新客戶開發銷售(數量或金額)指標
  • 客戶投訴率或數量指標
  • 客戶服務滿意度指標
  • 客戶有效服務數量指標
  • 協助開發產品指標

操作:以過去的實現值作為基點,超過這個基點(也可以建共識標準)就可以給予獎勵加薪!

具體方案:建立業務員等級體系,等級體系主要在以下維度進行設計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為小值。

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入職3個月KSF薪酬績效方案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中值。

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入職6個月KSF薪酬績效方案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入職1年KSF薪酬績效方案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KSF思維:

詳細操作如下:

1、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

2、每個K指標從數據分析找到平衡點;

3、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4、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渠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渠道;

5、從此,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也越高;

6、從此,員工和企業利益是趨同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一致的。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好!

如何加薪不加成本?如何讓員工為自己而做?如何實現企業自動運行?

推薦《績效核能》,適用於老闆、HR和企業中高層的超先進、超具創造力的薪酬績效解決方案。內容包含KSF、PPV、積分式管理、K目標,點擊下方鏈接購買↓↓↓↓↓↓↓↓↓

購買此書後,聯繫輔導老師,可獲得以下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兩部配套績效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1、打破三個傳統模式:

  • ️固定薪酬,轉變為寬帶彈性薪酬;
  • ️底薪+提成,轉變為平衡經營模式;️
  • 年薪制,要強化短期激勵,轉變為KSF+合夥人。

2、量化價值結果,實現效果付費。

3、遵循趨勢,破除簡單固化,完善多元化激勵設計!

方案點評講解

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老員工突然離職,只因看到新員工的工資條 老闆無奈,白培養幾年

激勵性薪酬設計關鍵點剖析(以K1銷售額為例):

1、平衡點取值為歷史過去12個月的歷史均值

這家企業經營狀況,相對較為穩定。平衡點取歷史均值,這個數據是之前員工做到的,以它為支點,超過了,代表員工做的比以往歷史水平好,給與獎勵;反之,就會少發;

這樣的考核沒有對提出高要求,只是和自己過去對比,做的比過去好,還可以獎錢,這種考核員工內心是認可的;而且要做的比過去好了才加工資,也解決了老闆被動加薪的困擾。避免了給員工增加了工資,乾的活卻還是一樣的局面。

2、激勵的力度。

激勵的力度可以通過刻度和尺度來調節:本案例是超過平衡點後,每多400元,獎勵1.5,反之少發。激勵的力度是否合理可以通過激勵的幅度來把控。

  • 一般能直接反應經營結果的指標,激勵的幅度在60%~80%左右是相對合理的。
  • 至於激勵的幅度合理範圍為什麼是60%~80%左右?為什麼刻度是400,尺度是1.5呢?
  • 這個關係到大數據分析、數據測算,比較複雜,此處省略5千字……也可以加小編好友,互動交流

3、薪酬說明

明確考核的標準,數據取值來源,計算方式,包含的範圍,力度上下限的控制,數據的提供部門。

已本方案K1銷售額為例:

  • 1、收人按實收金額計算:在第二張圖上可以看出,這家企業收入有幾項,這裡明確了數據取值。
  • 2、少發不超過本項佔比工資:對少發的金額進行了一定的限制,給了員工一定的安全感;沒有對獎勵做上限做要求,意味著員工只要能做,獎勵是無限的。

一般對於直接影響企業經營效果的產值類指標(例如:銷售額、利潤額,訂單生產企業:產量、產值等),不做獎勵封頂,其它指標建議都要對獎勵、少發做出一定上、下限的控制。

企業不做績效管理,等於沒有管理,政府也一樣,中小企業主們,你還在用固定工資嗎?你的企業的績效管理模式是怎樣的?歡迎私信和孫老師交流。

文:孫老師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救死扶危,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踐行者!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