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不以市值論英雄 小米對行業借鑑意義深遠

2014年12月,小米完成了上市之前的最後一輪11億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450億美元。投資者包括All-stars、DST、GIC、厚朴投資和雲峰基金等投資機構。

2018年7月9日小米赴港上市,首日開盤價報16.60港元/股,較發行價17港元下跌2.35%。按此計算小米市值約為3714億港幣,兌換成美元約為470億美元。

「小米上市」不以市值論英雄 小米對行業借鑑意義深遠

從450億美元到470億美元,看起來漲了20億美元。但算上通貨膨脹和資本運營管理費用以及無法計算的時間等待成本,就投資小米的收益回報來看,截止目前不管從哪個時間段退出,DST、GIC、厚朴投資和雲峰基金等這批小米上市前最後一輪投資的機構,可謂大虧。

在小米上市狂歡的進程中,這批投資機構,陸陸續續成為了被割的韭菜。

當然11億美元對於這些機構級別的韭菜來說,並不是大錢,用11億美元的韭菜覺悟參與到小米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來,這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再論投資得失就顯得格局太低了。

那麼撇開“錢”不談,小米這家成立不到10年的公司,到底給行業帶來哪些價值和借鑑意義,我想這才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2018年7月9日下午,我先後接受《時代財經》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重慶商報》三家媒體的採訪,發表了我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

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小米變革了用戶和企業的關係

曾幾何時,“用戶是上帝”是很多商業企業的口號,但當用戶購物完成後,我們的企業是不希望和用戶繼續發生關係的,因為那往往意味著產品質量不好,被用戶上門投訴或者退貨。

小米一改這種局面,喊出來“和用戶交朋友”的口號,把用戶當做朋友而非上帝,希望持續和用戶發生關係,不斷產生化學反應。如此,小米的幾億用戶成為小米的朋友,甚至成為小米產品研發的參與者,深度的參與到小米的發展中來。小米手機,也算國內第一款和用戶一道成長的手機。

所以我經常說,小米手機其說是小米生產的,不如說是小米的工程師和小米的用戶共同生產出來的,這個過程中消費者不斷的通過各種新媒體渠道提供建議和需求,無形中也成為了這臺手機的產品經理,而小米只是把消費者的需求實現出來而已。 最終手機出來後,這批參與者也成為了消費者,手機在後續的改進升級過程中用戶也全方位參與進來。

換句話說,此前的企業VS用戶關係中,用戶是受眾;而小米之後,用戶已經全面覺醒,從受眾成為了參與者。而和用戶一起發展成長,就是小米持續保持進步的核心原因所在。

第二:小米重新定義“新國貨”

眾所周知,現在我們處在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我們的企業都在致力於推出老百姓對美好生活嚮往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小米至少在手機、電視、空氣淨化器等多個領域做到了,並且基於小米的互聯網思維落地,這些產品都能通過小米的賬號以及背後的雲服務體系,進行有機的連接。

我把小米稱之為“新國貨”的代表,而新國貨的基礎是“物美價廉”。用雷軍的話說就是: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小米手機1以1999元的價格橫空出世,當年可謂石破天驚。到今天小米8也只賣到2699元起,8年期間算上通貨膨脹漲幅可以忽略不計,配置和功能卻強大了無數倍,甚至小米此前推出的千元級別的紅米手機,也做到了同級別的品質代表。“新國貨”運動如火如荼開展,而小米找到了價格和品質之間最大的公約數。

第三: 小米多元發展了生態鏈

互聯網企業談生態早已經不是新鮮的詞彙,但大都折戟沉沙,小米這幾年通過投資、孵化、收購等方式培育了自己的多元生態鏈。這其中支撐的就是小米的方法論,用小米經驗投資孵化的100多家生態公司,連續4年100%增長、年營收破200億、孵出5家獨角獸企業....

小米打造生態鏈我們一般的創業者自然難以學習,但小米生態鏈體系的研究機構和出版的《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等著作或者對外分享的案例,值得我們普通創業者學習,通過小米總結出來的打法,我們也能從團隊構建、產品研發、渠道建設等等方面吸取到營養。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生態鏈中的企業基本沒有納入小米上市資產板塊,所以小米470億美元的市值只是表象,未來隨著生態鏈企業的發力,小米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會給人帶來驚喜。

寫在最後:總之,其他企業再怎麼成功也是自己的成功,而小米給行業帶來了更為深遠的意義,值得更廣維度的企業學習。甚至如果我們把小米以及第三方觀察者這幾年出版的一系列經驗書籍都拿出來整理的話,可以推出一門“小米學”的科目,系統性的成為企業運營學習的基礎選修教科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