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彈射型航母終於揭開神祕面紗

6月19日,中船重工黨組書記、董事長、重點工程總指揮胡問鳴到七〇一所專門就水面艦船及潛艇發展等工作進行專題調研和檢查,並看望慰問奮戰在軍工科研生產一線的廣大幹部職工。

國產彈射型航母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國產彈射型航母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在中船重工的新聞配圖中,會議室背景牆上出現了疑似國產彈射型航母的CG效果圖,雖然圖片很模糊,但可以看出:第一,艦島外形與網絡上出現的武漢航母驗證模型的艦島基本一致;第二,共安裝三部彈射器(前甲板2部,斜角甲板1部);第三,前飛行甲板不再上翹,使得停機位大大增加,在不影響起飛作業的情況下,有10架以上的艦載機可以進行起飛準備。

國產彈射型航母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國產彈射型航母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國產彈射型航母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目前,我們已知國產彈射型航母設計正常排水量68000噸,動力採用單機50000馬力的國產蒸汽輪機,搭載殲15改進型和固定翼預警機,網上爭議較大的是彈射器採用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

小編認為:採用蒸汽彈射的概率較大,彈射器是航母的核心設備,進行改動並非易事。2011年,電磁彈射技術才開始研製,雖然進展較快,但並不能改變當初彈射型航母以蒸汽彈射為基準立項的事實。此時,蒸汽彈射器已完成掛鉤滑行和掛鉤起飛試驗,這些試驗數據為國產彈射型航母的立項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

國產彈射型航母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國產彈射型航母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國產彈射型航母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後來,蒸汽彈射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通過了測試審核,但電磁彈射的這個指標尚未出來。因此,電磁彈射的研製進度並不是像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快。如果用電磁彈射器替代蒸汽彈射器,這意味著航母幾個大系統的設計要全部改變,而且全艦電磁兼容性設計、艙室佈置、結構強度、電站容量等關鍵的技術指標也要重新論證,其工作量相當巨大。當然,這並非說修改設計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還要考慮時間成本,海軍需要快速形成戰鬥力,能不能再等下去?

可以推測,不考慮艦載機,即將現身的國產彈射型航母的搭載能力大致介於福萊斯特級和小鷹級之間。即使考慮現在殲15和配套驅護艦的巨大進步,國產彈射型航母戰鬥群的作戰效能還是遠達不到尼米茲級航母的水平。

國產彈射型航母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國產彈射型航母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