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故事|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他坚守大山教育50年

在江西省樟树市海拔1100多米的玉华山脚下的店下镇芦岭村,有一位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教师,他孤身一人,坚守在大山深处最偏僻的教学点,到今年刚好是第50个年头。

这里走出去了28名大学生、2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留美博士生,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外,也离不开他兢兢业业提供的最基本的教育启蒙……

银发故事|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他坚守大山教育50年

明明有了学历,他为什么还要留在这个偏僻的山村?从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他就从没想过放弃吗?

他的故事,从50年前开始……

50年前,他决定留下

初中毕业时,陈云根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想让他继续读高中,然后推荐上工农兵大学,做个城里人。正当陈云根憧憬着未来的时候,大队书记领着几位乡亲和几个一身泥巴的孩子来到了他家,恳切地对他说:

“云根啊,我们山里人吃够了做‘睁眼瞎’的苦!如今你在咱村也算个‘秀才’了,大伙儿都希望你能留下来,教村里的娃娃们念书,你肯不肯?娃娃们耽误不得啊!

他一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原来,芦岭村教学点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公办老师吃不了这份苦,都先后通过各种关系调走了。而离这里最近的一所小学也远在11公里之外,村里的孩子读书往往要拖到9岁以上。

“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失眠了,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些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最后,我还是决定先留下来干几年再说。”

然而,令陈云根没想到的是,因为这“一念之差”,在山村教书育人竟成了他一生的事业。

银发故事|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他坚守大山教育50年

“提着灯笼去,披着月光回”

芦岭村有6个自然村,大部分处在海拔1100米以上,有的学生上学要翻过几座高山、步行七八公里的崎岖山路,有的学生上学要过几米长的独木桥,学生的安全成了陈云根最揪心的事。

陈云根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床吃早饭,然后提上中午的饭菜就往学校赶;放学后,他还要护送每一个学生安全回家,等他自己回到家中,经常是明月高悬。

冬去春来,陈云根凭着一股韧劲,忍受了难以言说的寂寞和艰辛,与他的教学点一起走过了50年风雨。50年来,芦岭教学点没有一个学生留级,也没有一个学生辍学,更没有一个学生发生安全事故。

银发故事|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他坚守大山教育50年

别人成了万元户,他没有走

上个世纪80年代,芦岭村实行分山到户,绝大部分村民靠砍木料、卖竹子,一年收入超万元,而陈云根当时一年的工资却只有600元,还要供3个孩子读书,经济状况十分拮据。

就算境况这么艰难,陈云根为了不让家境贫寒的学生辍学,每年都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200元钱接济他们。

村民熊才喜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把3个本该读书的女儿全都留在家中干活。

“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女孩儿不读书也没啥,再说我也没有钱供她们。”熊才喜这样回绝了上门做工作的陈云根。

“没有钱不要紧,只要你肯让孩子们上学就行,钱我来替你交……”

陈云根的坚持最终打动了熊才喜,并答应让女儿们去上学。就这样,在陈云根老师的资助下,熊氏三姐妹都读完了小学。后来,老大读完了初中,老二读完了高中,老三还考上了大学。

银发故事|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他坚守大山教育50年

上级调他去条件好地方,他没有走

1997年,已在大山深处教了整整29年书的陈云根经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许多人认为,陈云根该“出山”了。镇里领导也体谅他长期扎根深山,吃了不少苦,先后多次找到他,准备把他调到条件比较好的镇中心小学。面对这些别人梦寐以求的好事,陈云根居然拒绝了。

对陈云根的选择,有些人说他“傻”,但更多的人却把无比的感激和崇敬投向了他。在陈云根50岁生日那天,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为他祝寿;工作在外的学生,只要春节一回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在大年初一到他家中拜年,在一声声的祝福中,竟有不少学生称他为爸爸。

40年的磨砺,使陈云根对小学所有的课程都操练得炉火纯青,他所教学生的成绩,每年在全镇统考中均居同级同科前列,芦岭教学点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都保持在100%,他本人也曾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去年还被评为了全国模范教师。

“这里很难招到老师,即使招来了,也不一定呆得长久。我今年58岁,还有两年就可以退休了,但如果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哪怕是教到70岁、甚至是一辈子,我也愿意。”

接受采访时,他这么说。

银发故事|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他坚守大山教育50年

终于盼来接班人

2010年,年满60岁的陈云根光荣退休,但却没有老师愿意来芦岭教书。陈云根决定返聘,继续留校任教。

一方面,陈云根坚持正常教学,另一方面开始寻找“接班人”。

在陈云根教过的300多名学生中,黄文春爱学习,敬重老师,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当老师教书,又苦又赚不到钱。”父母希望黄文春去学医或学一门技术。

文春,你一定要带山里孩子走出小山沟,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陈云跟这么说。

由于恩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触动了黄文春内心深处。他决定放弃高薪,来到这个偏僻的学校教书,扎根于此,做陈云根的接班人。

银发故事|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他坚守大山教育50年

谈及当初为何放弃高薪回乡教书,黄文春说,当初在读书时,他的家在玉华山腰上,老师不仅每天坚持送他回家,还给他父亲般的关爱。

在安静的山村,黄文春和它的老师一样,开始写教案、改作业、潜心研究教育。

他制作了PP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注入新鲜的教学元素,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山外的世界,他还开设了体育课和思想品德课,并且在自学美术和音乐,准备开设这两门课程。

这就是年轻人的力量。”陈云根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银发故事|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他坚守大山教育50年

陈云根的教学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全镇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2006年,陈云根被评为江西省师德标兵,2007年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作为接班人的黄文春,教学成绩连续五年排在全镇前列,2014年被店下镇评为优秀班主任。2015年,黄文春被评为宜春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还获得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希望工程园丁奖”。

陈云根说:“黄文春对教学很热心、很努力,是一个满意的接班人。”

黄文春说:“陈老师坚守在这个小山村40多年,非常不易。我特别能体会陈老师的执着与奉献精神,相信自己也会坚持下去,接好陈老师的接力棒。”

银发故事|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他坚守大山教育50年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我们很欣慰,看到故事有这么完美的 “续集”,就像那首歌里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两位教师令人由衷地敬佩,他们踏实教书育人,不闻外界浮躁,他们兢兢业业,一心只想让孩子们走出深山。

薪火相传,努力换来了回报,无论是学生的好成绩,还是政府对他们的肯定,都支持着他们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这个故事并不传奇,却有着最闪耀的普通人的人性光辉。希望在他们的教育下,有更多的孩子可以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也祝他们一切顺利,苦心终不负!

银发故事|青春年少到年过半百,他坚守大山教育5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