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在手 終身不愁」——沿河多形式 培訓練就農民致富真本領

連日來,沿河自治縣積極響應“春風行動”號召,緊扣“八要素”落實“五步工作法”,以“培訓農民”為抓手,積極開展多層次、多渠

道、多形式的農業技術培訓,大力普及農村農業適用技術,不斷提高現有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練就農民脫貧致富真本領,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贏得廣大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和點贊。

“一技在手 終身不愁”——沿河多形式 培訓練就農民致富真本領

“志智雙扶”轉觀念

“志智雙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4月9日,在縣扶貧辦培訓中心的統籌安排下,沿河光明職業培訓學校在中界鎮河坎村組織召開了一場“志智雙扶”培訓會,對參會的50多位學員進行了細緻、全面的培訓指導。整場培訓圍繞外出務工常識、勞動維權、就業幫扶、惠民政策和感恩教育等內容進行講解,滿足了學員渴求就業的迫切心情,轉變了他們的思想觀念,提升了他們的思想素質,達到了預期的培訓效果。

“這樣講聽得懂,讓我們對國家的政策有了更多的瞭解!”“聽了老師的講解後,我覺得要脫貧致富,還是主要靠我們自己的雙手。”“我搞養殖幾年了,一直沒有底氣,聽了培訓後,我的信心更足了!”培訓結束,學員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並建議這樣的培訓活動今後多多開展。

“志智雙扶”,是每一個貧困家庭的福音,更是脫貧攻堅整縣出列的一記點睛之筆。近年來,沿河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培訓,讓廣大人民群眾對國家相關惠民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讓他們懂得了“人窮志不短”“脫貧致富靠自己”的道理,提升了內生動力,從而使他們主動學技能、強本領、增收入,真正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一技在手 終身不愁”——沿河多形式 培訓練就農民致富真本領

“一技在手 終身不愁”——沿河多形式 培訓練就農民致富真本領

“實用農技”促增收

為切實增強貧困戶種養殖積極性,解決種養殖中出現的難題,樹立貧困戶發展自主產業的信心,近年來,沿河自治縣深化“扶上馬、送一程 ”扶貧措施,以更新學員知識、拓展學員思路和提升學員能力作為培訓目標,積極組織貧困群眾開展種植、養殖等農業技術培訓。

4月9日至13日,在縣人社局、縣扶貧辦、中界鎮人社中心的積極組織下,沿河光明職業培訓學校在中界鎮開展了為期5天的農技培訓——“家畜飼養”技能培訓,為種植戶送上了“科技大餐”。培訓中,專業講師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授課,向學員傳授了家畜常見病症治療方法和防治的基本技能,就食材的選用和飼料的合理搭配作了詳細的講解。學員們認真聆聽講解並記錄要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據悉,該縣農技培訓根據農民實際需求,按照“一本技術手冊、一張明白紙、一張培訓卡、一張教學光盤”的“四個一”要求,利用各涉農科技陣地,進行各種形式的農業科技知識理論培訓,使受訓農民掌握主要農作物(經林果)高產栽培技術、畜牧養殖技術、常用農機操作技術等的基本原理,大大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綜合農業科技素質。

“一技在手 終身不愁”——沿河多形式 培訓練就農民致富真本領

“一技在手 終身不愁”——沿河多形式 培訓練就農民致富真本領

“全員培訓”增動力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縣針對不同家庭、不同勞動力的需求,制定專項就業幫扶計劃,做到“一戶一策、一人一策”,實施全員培訓,開展形式多樣的公共就業服務活動,搭建企業與貧困勞動力的用工平臺,增強了群眾的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參加全縣中式烹調師培訓班的崔強,是團結街道司馬村的建檔立卡戶。他從小就喜歡烹飪,但由於家庭貧困,家裡拿不出多餘的錢用於廚師技能培訓,特別是成家立業後家裡又添加了三個小孩,經濟壓力上更是雪上加霜,使得他的“大廚夢”一再被擱淺。“感謝領導的關心,感謝老師的幫助,這次培訓終於讓我實現了廚師夢!”對於參與這次培訓,崔強掩飾不住內心的感動。通過培訓,在培訓老師的指導下,崔強已經學會了很多美味佳餚、蓑衣刀法,做出來的菜品得到了培訓老師的認可,更得到了學員的青睞。談及他的創業,他表示先將到一家飯館或酒店當學員,把培訓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進一步提升技能後,自己開一家飯店,自己當大廚,自己當老闆。

“一技在手 終身不愁”——沿河多形式 培訓練就農民致富真本領

同樣,參加刺繡培訓的陳素華,是來自官舟鎮的一位身殘志堅的貧困戶。在她五歲的時候,一場大火讓她永遠失去了右手,堅強的她一直都想學一門技能,能自己養活自己。這次刺繡培訓讓她更堅定信心學好這門技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培訓中,陳素華格外認真努力,刺繡速度並不比正常人慢,她的作品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一定要用學到技術,通過自己努力,獲取更多的收入,從而脫貧致富!”談及未來,陳素華充滿了信心。

“一技在手 終身不愁”——沿河多形式 培訓練就農民致富真本領

據悉,為確保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縣扶貧辦、縣就業局和沿河光明職業培訓學校還進行實地調查,根據各鄉鎮(街道)和各村委會具體情況讓培訓人員靈活選擇培訓工種。針對培訓人員的年齡、文化程度和培訓意願,制定培訓教學大綱和培訓計劃,積極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技能培訓。截至目前,該縣共開辦了中式烹調師、電工、焊工、刺繡、種養殖技術等多個工種培訓班。

“一技在手 終身不愁”——沿河多形式 培訓練就農民致富真本領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縣內外用工市場需求,以250個貧困村特別是50個深度貧困村為重點,組織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中的未就業勞動力開展全員培訓,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讓他們有業可就,確保每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至少有1人以上實現就業和創業,從而真正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戶;創業一人、帶動一片、激勵一方’的目標。”分管副縣長崔永龍說。

(沿河脫貧攻指揮部宣傳組 任廷海 趙愛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