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撫出一上聯,7歲小孩脫口便對出下聯,巡撫:此子將來必成大器

巡撫出一上聯,7歲小孩脫口便對出下聯,巡撫:此子將來必成大器

在古代歷史上出了很多的智力超群的兒童,比如東方朔在兩歲的時候就能把《魏史》倒背如流,王勃4歲的時候就會寫詩,《左氏春秋》司馬光在7歲的時候就能完全通曉,並且全部都能理解。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明朝的時候 ,湖北的巡撫叫做顧璘,他到荊州去巡查考察當地的情況 ,正趕上很熱的夏天,他一路上熱得渾身都是汗。在快到荊州周邊的時候,剛好看見前面有一座寺廟,就乾脆到廟裡面去休息下。

當地的知府大人知道上司來到他所管轄的地區巡視工作,現在正在寺廟裡休息。他便馬上帶了幾個人趕過去,並在路上買了新鮮的西瓜,讓來視察的巡撫大人吃。知府屁顛屁顛趕來後見到巡撫顧璘,非常開心,便在一塊吃起了西瓜,而後顧璘非常的高興,就隨口說了一個上聯。

巡撫出一上聯,7歲小孩脫口便對出下聯,巡撫:此子將來必成大器

知府聽完顧璘的詩詞後,心裡十分高興,心想巡撫大人這不是在誇讚我嘛,這時便不停的拍手叫好。哪知道巡撫大人轉眼叫知府來對下聯,這下知府慌了。讓知府說荊州哪裡有吃喝玩樂的地方,他可是隨口就能說出來。當時要讓知府對對子,像要他的命一樣,他哪裡懂詩詞。巡撫顧璘也看出了他不會詩詞歌賦,為了不讓他出糗,便讓他走了。

知府便失落的走了,他心裡十分害怕巡撫因為這件事之後對他印象不好,卻也沒有一點辦法。他剛走出寺廟的門,忽然間看到一位小孩,定晴一看這不是張白圭嗎?張白圭可是大家都知道的神童啊,知府便過去問他能不能對出這個下聯。張白圭哈哈一笑:“這很簡單,我來說!”脫口而出下聯。

巡撫出一上聯,7歲小孩脫口便對出下聯,巡撫:此子將來必成大器

知府聽完張白圭說完後,興高采烈,又走進寺廟裡見巡撫大人。顧璘十分不解:“你還有什麼事嗎?”知府說自己想到了下聯,知府說完下聯後,顧璘頓時笑了起來,但一細想,他也沒這才能啊,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嗎?知府大人看出了顧巡撫的滿臉疑惑,知道這件事隱瞞不了,然後就全盤托出,知府便去把神童請到寺廟的裡屋。巡撫十分吃驚,一個7歲孩童對出了他的上聯,當官這麼長時間還是第一次遇見,感到十分的驚訝。

在張白圭11歲的時候,他便改名叫張居正。在張居正12歲,他的家人帶他參加鄉試,當時的主考官正是顧璘,顧璘發現張居正的答卷特別好,他的答卷超過其他的士子很多。顧璘愛惜有才的人,他希望張居正加以鍛鍊,將來成為有用之人,所以便故意讓他落榜了。在張居正15歲那年,他再度參加了科考,很輕鬆的成為了舉人,顧璘評價張居正為“此子將相才也”。張居正後來果然成為了首輔大臣,他的職權相當於宰相,創就了“萬曆新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