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做信访|明辨是非 牢记职责

我叫陈国新,是益丰社区的一名基层信访干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明珠同志说过一句话:“拆迁和信访这两项工作,是最能够锻炼人的”。我对此深信不疑,也相信把自己放到这个岗位上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刚来到这个岗位上的时候,我对于信访有着自己的理解,既要明辨是非,也要牢记职责。对于上访人正确的、合理的诉求,在不违反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们要帮助其按照信访流程,逐级上访,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于上访人不正确的、不合理的、非法的诉求,我们必须坚决的驳回其诉求,并且耐心细致的引导他,说服他,放弃不合理的、不合法的想法和观念,并向他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是我最初对于信访的理解,我想也是最客观公正的想法,所以我也想要把最初的想法一直延续下去,不忘初心,明辨是非,牢记职责。

益丰社区经过2011年大规模拆迁以后,确实引发了不少的矛盾,据我了解和观察,益丰的拆迁工作是不违法、不违规的,符合政府政策的。那为什么会引发矛盾呢?归根结底,人心所致。会攀比、有贪心,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满足于现状,不知足,有了100万想要200万。其实人想要生活变得更好,是没有错的,有上进心,想要赚更多钱也是没错的,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靠自己聪慧的大脑、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而不是投机取巧,人生没有捷径可走。

益丰六组的孙某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2011年的拆迁过程中,他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争取利益最大化,总想着拆迁不能比别人少,还要比别人多,指望着拆迁而富裕起来。其实对于每一家、每一户的拆迁政策都是一样的,根本不可能有两个版本,只有每家的情况和房子不一样而稍有差别。他家的面积比人家小,钱肯定比人家也要少;包括人口户籍不在家的,也是没有办法来享受安置房的。其实他的家庭确实是困难一点,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他本人身体也不大好,他的母亲杨根娣,是老幼儿教师,年纪已大,也是常年吃药。拆迁以后到现在,他一直和村里闹矛盾,到区里、市里甚至国家局去上访,每次我都会去拜访他,告诉他的诉求是不合理的,肯定不会受理,但是他并没有听取我的忠告,于是我就帮助引导他逐级上访,教他上访的规则和流程。但每次都是一样的结果,他就说要闹到北京去,我说:“您可以去,但是结果还是一样的,你现在身体不好,我们也都建议您不要再折腾自己了,好好过过幸福的日子,现在农村拆迁都住上了商品房,生活条件也都上来了,该享受的政策和补贴,您也都有,党和政府的政策还是不错的,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毕竟是越来越好了。”后来他病情严重了下来,住进了医院里,我陪同领导们也多次去看望了他,对他进行了慰问、谈心,他也终于答应了我们,不再上访,好好看病,也享受享受劳动成果,过过幸福的日子。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也不再上访,我的付出也总算是看到了回报,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下来。在这个岗位上,既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有成就感,作为一名基层的信访干部,我深深的感到自豪。(新都街道益丰社区 陈国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