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定要退羣、屏蔽朋友圈、取關公衆號?

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天天都有吸引眼球的事情來千方百計地謀求你的注意。

微信上的小紅點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你,“用完即走”後,你馬上還必須要回來:好友留言、群信息、朋友圈點贊/評論、公眾號推送。。。都在等你去一一處理。

不只是微信,手機上的其他資訊、娛樂類APP都是一個套路,都在挖空心思地引誘、恐嚇你上癮。

什麼是人性化?

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AI的應用,使得它們知道你喜歡什麼,所提供的讓你感興趣的內容是沒有止境的。它們免費供你使用,並希望獨佔你的時間,成為你離不開的最愛。

但免費的,其實是最貴的。你的生命時間就不知不覺中消耗在它們身上,事實上成為它們市值的能源。

為什麼一定要退群、屏蔽朋友圈、取關公眾號?

“還是你們用戶爽,哪裡爽到哪裡,苦的是做互聯網的,要整天分析你們的陰暗心理好讓你們更爽,還不能明說。”

微信之父張小龍在微信開發初期,曾在飯否上吐槽。

所以,我們不能怪這些APP,就像看過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不能怪道理一樣。

大概從去年開始,我就陸續退了上百個微信群,刪除了近千個好友,取關了幾十個公眾號,原因很簡單:

嚴重干擾!

你也可以做個測試,把你微信上的80%的群、好友和公眾號都刪除後,不但對你的生活沒有絲毫影響,結果往往是反而提高了你的生活質量。

現在微信上的信息都是什麼呀,什麼美顏、旅遊、美食、玩樂、微商、小確幸,什麼野史時政、明星八卦、中醫養生、美文雞湯,什麼分享、裝逼、聊天,統統屁都不是。

事實就是這樣,你獲取的垃圾信息越多,你就越無聊,越空虛。

為什麼一定要退群、屏蔽朋友圈、取關公眾號?

眾所周知,微信群和朋友圈已經成為一個刻意加工、功利性美化的表演舞臺,其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越炫耀什麼,越缺少什麼”,你看經常曬工作努力、加班之類的人,在現實中往往是工作離做好有十萬八千里的廢物;那些經常曬成交訂單的微商,往往是業績最差的一類;經常分享知識鏈接的人,往往是庸庸碌碌之輩;經常發些情感婚姻雞湯的人,往往是感情失敗者。

越缺什麼,就越愛標榜什麼,這就是根深蒂固的人性。

自信的人不必向別人證明什麼,勝者從不顯山露水,真正的人生贏家從來都沒有空、也沒有功夫去秀自己的優越感。

著名心理教授托馬斯博士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邀請29個大學生猜一下某個橄欖球比賽的結果,在球賽結束之後,教授讓大傢伙過來解釋一下自己的猜測。

結果凡是猜中了的人,都說得很快,平均耗時10.7秒;凡是猜錯的人,平均用時差不多是兩倍,17.66秒。

也就是說,猜錯的人,用了更多的時間在為自己辯解。

這個實驗正好說明了人的一個“心理防禦機制”——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就算說服不了別人,至少也騙過了自己——為自己的失誤開脫本就是人的下意識選擇。

為什麼一定要退群、屏蔽朋友圈、取關公眾號?

互聯網給了人們刷存在感的自由,但你越是刷這些,就越顯得心虛,偽裝出來的東西終究不是真實的結果,不斷用垃圾信息充實大腦的懲罰就在這裡: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互聯網時代,信息是無窮無盡的,國外專家曾表示,從地表岩石層可考的數據,從人類直立行走開始到2004年的400萬年期間,一共創造出了5艾字節的信息,這相當於60億部1個G的高清電影。而2010年人類每天就會創造這樣的數量級的信息。但到了2017年,人類每一分鐘就會創造這樣的5艾字節信息。

也就是說,你就算不吃不喝不睡,終其一生,也看不過來這些信息,而且是時間越長、信息總量越大,你所獲取的也就越少。

因此,老方就認為現在的大部分網紅和自媒體產生的信息都是重複吞嚥的口水。事實上,做這些工作,不自戀就騙不了自己,不投粉絲之所好就沒有點擊量和閱讀量。

人們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他們不需要事實和真相,也不需要知識和思想,他們唯一所求的不過是安慰和認同。

但一場空對空的空轉,沒有任何意義。

為什麼一定要退群、屏蔽朋友圈、取關公眾號?

退群、屏蔽朋友圈、取關公眾號、卸載APP。。。就像趕走一群嗡嗡叫的蒼蠅,於是整個世界變得清淨了。

畢竟,誰也不想讓一群蒼蠅成為佔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