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又一次大转折:从供给侧改革到扩大内需

供给侧改革主要是通过去产能,提升了原材料,比如钢铁和煤炭的价格,从而提升了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达到了经济增长的目的。所以2016和2017年这两年,煤炭和钢铁企业纷纷扭亏为盈,利润增速平均达到了80%以上。

  而欧洲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也神助攻,几乎采取了一样的思路,通过控制石油产量,让油价成功翻了一倍,这也让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利润大幅度改善了。这些企业又是银行的重要客户,他们的利润改善,也就让银行的利润增速稳住了,没有跌入负增长,而坏账率也没有继续增长。从而推动以银行股为主的上50迎来了一波牛市。

  而目前,拐点已至。之前的文章中,我指出这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预测因子就是PPI,也就是生产者物价指数,而随着PPI见顶回落,我们虽然不能说供给侧改革如何如何,但起码可以确定,这种模式迎来了重大转变的时刻。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和营业收入比起2017年出现了非常大的下滑。而3月份的数据更是有点不忍直视,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速只有3.1%,可以说是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中国经济的又一次大转折:从供给侧改革到扩大内需

  这种时候,时隔三年,我们再一次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名词:扩大内需。

  如果说供给侧改革主要的理论依据20世纪70年代的里根经济学的话,那么扩大内需的主要理论依据则是凯恩斯的理论。

  主要是通过扩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社会的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不过我们却面临着几个问题。

  首先是政策空间的问题。我们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事实上已经很强了,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主要就是因为这两个方向空间已经不大了。毕竟这几年的预算内收入减少了很多,而开支却在大幅增长,而货币政策方面,我们的利率已经是历史最低点了。

中国经济的又一次大转折:从供给侧改革到扩大内需

  如果硬要说货币政策还有空间的话,那就只有进一步降低准备金率和利率,但是在流动性陷阱中,降息和降准很难继续推动M2大幅增长,这是在2016年判断过也出现的事实。唯一剩下的一步就是学习美联储曾经做的,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正在做的QE,也就是量化宽松。

  另外一个是居民消费的问题。这两年房地产大涨,居民杠杆已经达到了50%左右的水平,没有空间继续增加了。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多年保持在10%左右,居民消费支出已经跌落至个位数,消费很难再有提升。要知道,美、日、欧即便是搞了QE,消费也没有多大的增长。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猪肉。猪肉价格几十年来也是周期性波动,而这次的猪肉下跌周期已经是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时期了。便宜的猪肉只有几元钱一斤,这几乎是20年前的猪肉价格了。

  如果说以前扩大内需效果有限的话,那么到了现在,答案自在各位心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