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底氣更足

201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

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

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

保持中高速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調,這是我省以生態保護優先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有舍有得,轉型再造的必然結果。近年來,青海省持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促進了結構加速優化、新舊動能轉化提速,經濟發展的含金量更高、底氣更足。

撬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效”,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八項重點工作之一。找出並填平在以往高速增長階段被掩蓋或忽視的各種低效率窪地,夯實兼具效率和競爭力的穩固基礎,是青海省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關鍵。因此,對於傳統的重工產業,今年我省開展了“工業強基發展年”活動,實施“雙百”工程,推動鹽湖資源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培育發展鋁、銅、鉛、鋅等下游精深加工及高附加值產品,建設千萬噸油氣田及油氣化工產業集群,實施格爾木大型能源儲備基地項目,開展“軍民產業融合示範引領行動”,推進現有產業向高質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

不僅如此,圍繞鹽湖資源深度開發和利用,我省著力攻克高鎂鋰比鹽湖提取電池級碳酸鋰等技術,攻克鋁基、鎂基等新型輕金屬材料和化工材料,銅鋁箔、碳化硅等電子材料,高純氧化鋁、藍寶石等人工晶體材料關鍵技術,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並促進產業互補融合,推動集群發展。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面積達5856平方公里的察爾汗鹽湖,是我國內陸最大鹽湖,鉀資源佔到全國已探明儲量的50%以上,鎂佔到我國已探明儲量的99.9%,鋰佔到我國已探明儲量的50%,這些儲量均為我國儲量的第一。

當前,察爾汗鹽湖正在努力打造千億元級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包括打造100萬噸/年的世界鎂工業基地,打造10萬噸/年的中國鋰原料基地,打造1000萬噸/年的鉀工業基地,打造500萬噸/年的熔鹽基地,形成多產業融合發展經典循環經濟園區。

這意味著,鹽湖鎂開發已成為我省乃至中國、世界工業發展的新方向;鋰開發已成為我省發展新材料產業的重要路徑,初步形成了鹽湖提鋰-電子碳酸鋰-正負極材料-鋰電池製造等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鋰產業加速向集群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打造千億元鋰產業基地,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我省還將以打造工業四個千億元產業為重點,大力實施鋰電產業和光伏製造擴能提升、裝備製造和生物產業發展、新材料產業鏈條延伸、關鍵技術突破、信息技術應用示範五大工程,打造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加強環柴達木地區資源勘查,積極引進一批集成電路用硅料、碳纖維材料等產業鏈延伸及補鏈項目,加快戰略性新型產業培育。同時,提高科技創新驅動力,建設鹽湖資源、太陽能、鋰電池等創新集群,突破鋰鹽高純化、鋁鎂合金深加工等一批關鍵技術。

利用優勢資源促發展

依託我省產業優勢,以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現代生物、現代農牧業、生態環保、高原醫療衛生、新一代信息技術——“八大綠色產業技術體系”為載體,加快我省產業結構從“偏重偏粗偏短”向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轉型,形成生態保護引領、資源高效利用、產業相互融合的循環型工業體系。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1%、12.8%和23.4%。主要產品中,光纖產量同比增長25.9%,鋰離子電池增長10.7%,光電子器件增長13.5%。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在“穩”增長的同時,我省突出重點項目建設,青海銅業10萬噸電解銅項目、青海九康中藥飲片加工項目已投料試車,比亞迪鋰電池公司年產12GWH鋰電池、鹽湖佛照藍科鋰業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北捷新材料公司年產5億平方米動力及儲能電池隔膜等80個創新攻堅工程項目開(復)工建設;錦泰鋰業1萬噸碳酸鋰項目、鹽湖海虹年產10萬噸ADC發泡劑技改、冷湖濱地鉀肥百萬噸鉀肥擴能改造等83個改造提升工程項目開(復)工建設。

截至今年6月底,百項創新攻堅和百項改造提升工程項目中已有163個項目開(復)工,開(復)工率81.5%,完成投資207.7億元,佔一般性工業投資的67.5%。

立足資源優勢,彰顯發展特色,兼具青海特色和亮點的產業技術體系正在青藏高原上崛起,正在將青海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點,成為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