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活軍,五胡十六國時期最悲壯的名詞

乞活軍,五胡十六國時期活躍於黃河南北的漢族武裝流民集團, 西晉末年,幷州(今山西省一帶)匈奴人羯人起兵叛亂,大肆屠殺搶掠,幷州大飢,光熙元年(306),幷州百姓及士兵官吏兩萬餘戶在刺史司馬騰率領下逃荒求食,就谷冀州,後形成號為“乞活”的流亡農民集團。

乞活軍,五胡十六國時期最悲壯的名詞

乞活,顧名思義,亂世中乞求活命自保也 ,其悲壯悽慘情形可見一斑。乞活軍的基本成分是漢族流亡農民,雖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此前的身份並非農民,而是原幷州官吏,士大夫,士兵,但是一方面他們在流民中所佔的比例很小,另一方面當他們加入到流民行列後,實際上已失去了先前的身份地位,脫離了原來的組織系統,並參與農業生產,也成為流亡農民的一部分。

乞活軍,五胡十六國時期最悲壯的名詞

乞活軍最初是在黃河兩岸先後為各方鎮如司馬越、苟晞、王浚所驅使,參與軍閥混戰,後由於民族矛盾的日益加深,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乞活軍的主要活動也隨之轉變為抗擊民族敵人羯胡石氏,他們在西晉覆亡之後,長期活躍在冀、幽、並等州,曾與石氏政權進行過艱苦悲壯的武裝鬥爭,起到了保障東晉政權的作用。311年洛陽陷於匈奴之後,大河以北的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和河南的陳留(今河南開封東)是乞活流民集團屯聚的兩個中心,他們在從事農業生產以求生存的同時,仍保留了武裝組織,他們以驍勇善戰、組織嚴密、持續時間長久著稱。

乞活軍,五胡十六國時期最悲壯的名詞

羯趙統治中原時期,乞活軍迫於形勢,為求活命自保,也曾一度被迫暫時與羯趙妥協,但是其民族反抗鬥爭一直未熄滅過,一有機會就起來反抗胡人的殘暴統治,陳留的乞活帥陳午臨終時還告誡部眾不要歸附胡人,349年後趙大亂,漢族官員李農逃奔廣宗,被數萬家乞活軍推為首領,這反映了局勢動盪時漢族官員和百姓團結一致聚眾自保的情形,可見當時胡漢矛盾之激烈。原乞活部眾冉良之子冉閔乘石氏兄弟自相殘殺的混亂局勢,在漢族百姓及李農所部乞活軍的支持下,於350年滅後趙,建冉魏,此時上距他們隨司馬騰離幷州已經四十餘年。

乞活軍,五胡十六國時期最悲壯的名詞

乞活和其它流民集團相似,世代蕃衍,首領多由同一宗族承襲。乞活也有南移到江淮之間者。前秦苻堅部下曾有多力善射的乞活為將。直到東晉末年,恭帝元熙元年(419),河南還有流民一千餘戶在洛陽金墉城南參加擁立司馬氏的舉動,他們仍沿用“幷州乞活”之名,而從306年至此已經11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