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出的馬鐙:確保了中華文明形成初期那2000年的穩定發展

在二里頭時代(相當於歷史上的夏朝前後),甚至秦漢之前,由於馬鐙沒有發明,遊牧民族不是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脅。那時候的衝突僅限於相鄰的地區之間。中華文明形成的初期,正是在這樣的一種穩定的外部環境下,內部碰撞融合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原生文明。

晚出的馬鐙:確保了中華文明形成初期那2000年的穩定發展

內部穩定、邊緣衝突的時代

二里頭文化是在嵩山南北的王灣三期文化(俗稱中原龍山文化)之中催生出來的,這個時代,威脅都來自中原周邊:如王灣三期與其南部接壤的石家河之間的戰爭,有學者解讀為禹徵三苗,因為這個時代正好對應中國歷史上的夏朝初年;到新砦期(中原龍山文化與二里頭文化的過渡期),大量東方因素出現在中原區,如,新砦遺址就曾出土了具有東夷特徵文物的陶鳥,有學者解讀這對應歷史上太康失國時發生的“東夷亂夏”,這就反應了與中原相鄰的東方的衝突;

晚出的馬鐙:確保了中華文明形成初期那2000年的穩定發展

東夷亂夏在歷史與考古年表中的位置

這也是為什麼王灣三期中有石家河文化的因素,而新砦期至二里頭文化時期又有海岱龍山的因素的原因;不止中原地區,相鄰的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之間也有戰爭的痕跡。這時候的衝突都是相鄰地區之間的,因為戰馬、騎兵沒有出現或普及,無法發生跨區域的遷徙與戰爭。相鄰文化之間的突出,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融合。

先商:長達幾百年的遷徙

再往後,在二里頭興盛的時代,此時商文化的前身(俗稱先商)正從華北平原的漳河流域一步步向南滲透,從漳河南北到到黃河北岸的輝衛一帶、再到黃河南岸鄭州附近的南關外,這就是先商南下的軌跡。先商文化又叫下七垣文化(漳河類型+輝衛類型),它與南關外類型演變的這個過程可能潤物細無聲地持續了數百年,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大規模的騎兵或馬車,先商文化只能一步步南遷、逼近二里頭文化的核心區域,再伺機滅掉對手。

晚出的馬鐙:確保了中華文明形成初期那2000年的穩定發展

殷墟出土的戰車

到了商朝,戰馬、戰車才成熟並用於實戰,殷墟中發現的戰車是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戰車,至此中國迎來了戰車時代。但戰車依然不能像騎兵那樣長途奔襲,所以商朝並沒有『外患』,有商一代的戰爭,都是在大中華區內打西戎和東夷,商朝中期開始的『九世之亂』,正是與東夷沒有處理好與東夷諸部的『內部關係』而引起的。商朝亡於周時,周人已經發展到商朝舊畿河洛一帶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商周交替依然的相鄰地區間的大戰。

到漢朝騎兵時代的到來,長途奔襲成為可能,那時候遊牧民族可能已經有了布制的馬鐙了,中國第一個大規模的受到遊牧民族的侵襲時代也在此時。到了大約公元3世紀,金屬馬鐙的出現(應該是布馬鐙改良而來),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那是遊牧民族禍亂中原王朝的時代。騎兵取代戰車和步兵成為戰場的第一大殺器。

晚出的馬鐙:確保了中華文明形成初期那2000年的穩定發展

騎兵時代,世界變得小了很多

由此看來,馬鐙或者說騎兵的晚出,使得大規模遷徙和長途奔襲無法實現,確保了中華文明形成早期的那2000年的穩定發展和內部融合,從這個角度來說,某些方面的滯後性,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積極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