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哀,今年高考第一跳還是發生了!


默哀,今年高考第一跳還是發生了!


默哀,今年高考第一跳還是發生了!


今天是高考第二天。

1

剛上班我和同事們就在討論朋友圈各界人士對本屆學子的關心,甚至談到了死亡:

“好像最近每年都有跳樓發生,希望今年不會”。

話音剛落,群裡傳來消息:昨日上午7:50分,河北承德平泉市平泉一中20歲學子郭某從租房小區7樓跳下,搶救無效身亡。

默哀,今年高考第一跳還是發生了!

讀完這條消息,整個辦公室一片死寂。

謹在此對學子及家長致以最誠摯的默哀。

據瞭解,跳樓學子今年是第三次參加高考,在平泉市平泉鎮迎賓小區租房參加高考。事發前其母親一直陪同在出租房準備高考。

7日早上,媽媽外出購買早餐,孩子從702室露天陽臺跳下。

默哀,今年高考第一跳還是發生了!

孩子母親在嚎啕大哭求救

跳樓原因:壓力大。

默哀,今年高考第一跳還是發生了!

正如老鐵在群感慨:“考好就行,考不好就歇”——送給所有學子!

2

中國孩子從小聽著愚公移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長大,知曉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道理,向來深知堅持的重要性。

不過,這種意志品質常常用錯了地方。

我們探討過名校對人的積極影響,但並不意味著“一考定終身”。

唯分數論的消極思維模式背後,是家庭和社會施加給考生們的強壓暗示。

默哀,今年高考第一跳還是發生了!

有夢想有追求自然是好,但對高考本身的過度執著,異變成單一虛無的偏執。

美國知名教育家 Ken Robinson 在他的演講《Bring on the learning revolution》中提到:人類社會之所以能運行下去,是因為人類的天賦具有多樣性。

有人有做醫生的潛質,有人有做廚師的潛質,大家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所以這個社會才會蓬勃發展。

“我不是說你不應該上大學,但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上大學。”

默哀,今年高考第一跳還是發生了!

羅賓遜在演講中舉了一個頗為諷刺的例子:

一個學生將他當消防員的夢想告訴老師,卻被批評“浪費青春”。

“你應該努力考一個好大學,然後到紐約去,成為一個金融白領。這才是一個年輕人應有的夢想,”老師朝他潑冷水。

然而他最終沒有聽從老師的勸告,高中畢業後,成了一名消防員。

一次交通事故中,他從碰撞變形的車裡救出了一個人,這個人,正是他曾經的老師。

也許在獲救的那一刻,他的老師也許在為這個學生當初沒有成為一名金融白領而暗自慶幸吧。

不只是美國,中國也是如此。

應試教育中,“唯分數論”大行其道,考上好大學似乎成為了唯一的出路,考生和家長的眼界也變得越來越狹隘。

考上了大學,然後呢?人生就成功了嗎?

高考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

學習,從來只是過程不是目的。

把高考當終點,此後人生也就失去許多意義。

3

想當年,俞敏洪高考英語英語才33分,最後還不是創辦了新東方。

連國民壞叔叔,青島貴婦,連志玲姐姐都奉為男神的黃渤,可是28歲才上的大學!

默哀,今年高考第一跳還是發生了!

當年,黃渤以26歲高齡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報名的還是最考驗顏值的表演專業。

別人都問黃渤,你這樣的考表演,能行嗎?

考了兩年都以失敗告終,到了28歲,他選擇了配音專業才考上,到黃渤畢業的時候,都30多歲了,妥妥的大齡考生。

又有誰能想到,活躍在熒幕上的渤哥,還有這樣的經歷。

讓他成功的,從來都不是分數,也不是文憑,是在生活中不斷汲取的養分與經歷。

考了三年大學,也沒什麼了不起。

把自己的生命活得充盈而厚重,不忘初心,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默哀,今年高考第一跳還是發生了!

人的一生擁有的精彩,從來不是一場考試決定,也不是命運決定,而是自己決定。

生命的厚度,是由日積月累的經歷,勇氣與魄力填滿,不是冷冰冰的分數,也不是一場考試發揮得好壞。

就像黃渤,當年在考場上也有犯難的時候,考不上大學的時候也受到了嘲笑。

但他從沒有認為自己是個loser,也沒有放棄過努力和夢想。

時至今日,當他以影帝身份站在頒獎臺上的時候,誰還記得當初那個在高考場上多次失利的大齡考生黃渤呢?

現在的我們,擁有的最好的年華,最健康的身體,最清醒的大腦,我們需要的是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所向披靡的魄力,以及對待生活那麼一點柔軟與溫暖。

默哀,今年高考第一跳還是發生了!

最後,一句話給朋友圈裡的各位考生:

“高考不是終點線,考好就行,考不好就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