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成績好的孩子迷上遊戲,原因在這裡,家長們注意了!

孩子不是因為玩遊戲而厭學,而是因為厭學而玩遊戲。

——睿媽

1.

“快愁死我了,你說說該怎麼辦是好啊?”

晚上剛一下班,閨蜜打來電話,急促地拉我出來喝茶。

原來最近兩天,女兒在跟她冷戰,兩天沒跟她說話了。

她女兒今年13歲,正在讀初二,印象中乖巧淑雅。

閨蜜前段時間外出學習了兩個月,回來沒幾天,偶然發現女兒偷偷在玩手機遊戲,還花錢充值了遊戲幣。

“不得了了,我這出去才兩個月,她就學壞了!”閨蜜瞬間就炸了。

她嚴詞質問女兒,女兒開始的時候躲躲躲閃閃不承認。

她把遊戲賬單拎出來,孩子羞愧地低下頭,承認拿壓歲錢充值了遊戲幣。

“你怎麼不學好呢!還想不想上學!”

越來越多成績好的孩子迷上游戲,原因在這裡,家長們注意了!

閨蜜情急之下打了女兒一巴掌。

“從小到大,我第一次打她,心疼得要命。”

閨蜜有些哽咽,那一巴掌像是打在了自己臉上。

一巴掌打完後,女兒至今都不主動給她交流,母女關係走向冰點。

最讓閨蜜揪心的是,她發現女兒晚上還偷偷蒙著被子玩手機。

“該怎麼辦啊,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她愁容滿面,不停唉聲嘆氣。

2.

我問閨蜜,了不瞭解女兒為什麼玩遊戲,平常和孩子交心多不多。

閨蜜沉思了一會,開口說:

“我和她爸平時工作忙,但是對孩子管教還算比較嚴厲,在家的時候都是叮囑她好好學習,之前她一直很聽話,成績一直排班裡前三名。”

說到這裡,我想起來了原來一個同事的兒子。

同事的兒子今年15歲,在市區一所重點中學讀初三,成績穩居年級前10名。

隨著學業競爭壓力增大,孩子漸漸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沒多久,男孩迷上了網絡遊戲,原本的小學霸突然變了性情。

越來越多成績好的孩子迷上游戲,原因在這裡,家長們注意了!

不但不去上了課,連飯都不好好吃了,玩得來勁的時候,甚至通宵不睡覺。

這可急壞了同事兩口子,他們暫時放下手頭上的生意,拉著孩子去醫院。

孩子說自己壓根沒病,說什麼都不去。

後來他們哄著孩子說,去了就准許他多上網,孩子半推半就去了醫院。

至今,男孩還休學在家,她媽媽無奈暫時放下工作,守護在他身邊。

3.

最近和在醫院精神科做醫生的一位朋友聊天,他說發現了一個很明顯的現象:

在10多年前,沉迷遊戲的學生幾乎都是學習成績比較差的,而他這兩年接診中發現,不少孩子學習成績都非常好。

“他們不是因為玩遊戲而厭學,而是因為厭學而玩遊戲。”朋友一語點出要害。

他說,很多家長談起來網絡遊戲咬牙切齒,覺得是遊戲毀了孩子。

“不排除有遊戲本身的原因,不過這種指責過於簡單、粗暴。”

他講了一個事例,之前有一個被父母帶過來治療的男孩向他吐露心聲。

男孩說,玩遊戲是因為感覺學習壓力太大了,學業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

男孩的父母一直要求孩子考班級第一名,最低也不能低於第二名,考不到前兩名,孩子就會受責備。

越來越多成績好的孩子迷上游戲,原因在這裡,家長們注意了!

孩子說,這就像一塊石頭死死壓在他心底,每天除了拼命學習就是拼命學習,他非常壓抑。

孩子多次向父母訴苦,父母不但沒有安慰,還請了老師週末過來補課。

男孩開始想通過遊戲來減壓,沒想到後來玩遊戲上了癮。

朋友感慨說,很多迷戀網遊的學生,他們的家長原本是希望孩子能考上清華北大的。

因此不斷加壓,直到孩子徹底厭學後,爸媽們才後悔不已,說孩子再玩遊戲身體都撐不住了,只要孩子活著就好。

4.

一名從事兒童心理研究長達二十多年的心理學家說,孩子玩網遊上癮原因複雜多樣,但病根往往出在家庭內部。

沉迷遊戲的孩子家庭關係普遍比較淡漠,家長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孩子心理有缺失,才會尋求其它方面的自我治癒。

在她看來,初中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遊戲成癮。

他們正處於叛逆期,與家人關係較為緊張,而且缺乏判斷能力和控制力。

如果對學習興趣不大,又找不到其他樂趣,加上家長缺乏正確引導,很容易沉迷遊戲。

她認為,讓孩子遠離遊戲上癮關鍵在於預防和疏導。

家長對孩子不宜過分苛求,應該儘可能每週留出一天,讓孩子放鬆心情,帶他們一起運動、遊玩,而不是把時間全耗在學業功課上。

越來越多成績好的孩子迷上游戲,原因在這裡,家長們注意了!

若孩子已經沉迷遊戲,她建議家長們多用心理治療法。

要讓他們從虛擬中的自我走到現實中的自我,需要讓他們認識自我的優勢。由於他們自尊心低,所以要積極地地溝通,肯定他、喚醒他。

帶他們外出旅遊、運動,讓他們接觸現實生活,培養更多網絡外的愛好。

當我把醫生和專家的分析和建議講給閨蜜聽的時候,她愧疚地只拍腦門,說一定好好反思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回去好好和女兒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