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成「最坑老師名言」!

“選擇教育就是選擇清貧,選擇寂寞”“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近日,在許多教師的朋友圈,熱傳著一條“最坑老師的教育名言排行榜”,其中“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排在了第一,引起了很多教師的共鳴。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這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甚至有特級教師這樣說道。

老師為何最反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還有哪些教育名言,讓老師“厭煩”?

兩位教師的無奈

“足夠優秀的老師就真能解決所有問題,教好來自形形色色家庭的學生嗎?”

晚自習下課鈴聲響了,學生們陸續走出教室,鄭啟樂(化名)一個人呆坐在講臺前,想起剛剛政教處打來的通報電話,“又有學生違紀了”,心裡一片茫然。

鄭啟樂是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工作之初,他就時常在各種會議和講座上聽到陳鶴琴先生的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成為鄭啟樂職業生涯中最初的成長動力。

但理想敵不過現實。作為一名班主任,鄭啟樂面對的多是行為習慣不良的學生,他們中有留守少年、單親孩子,還有智力有偏差的孩子。平時學生表現不好時,鄭啟樂總會想起這一“教育名言”,一遍一遍地檢討自己,企圖找到自己“不會教。

但讓他無奈的是,工作中固然有收穫,有成就感,但一切似乎永遠也不能完全讓人滿意。“我無法教好所有的學生,成績差的依舊大有人在,有不當行為的也為數不少。”

更讓鄭啟樂困惑的是,家長往往認為,老師理所應當把他們的孩子教好。

2016年,班上有名學生在一次月考中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得知後來校瞭解情況。鄭啟樂和家長耐心地分析了原因,原來這個學生沉迷手機遊戲,鄭啟樂發現後將其手機沒收,但家長卻沒堅持原則又給孩子買了一個新手機。

鄭啟樂提到這一點時,這名家長反而跟他理論道:“你們老師不是可以做思想工作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嗎?你們在大學不是學教育這個專業的嗎?在好老師面前就沒有不聽話的學生吧?”

家長的質疑,讓鄭啟樂鬱悶了好長時間。“我反思自己的專業水平確實還有待提高,但足夠優秀的老師就真能解決所有問題,教好來自形形色色家庭的學生嗎?”鄭啟樂說。

遇到這樣的家長,“感受就是‘藍瘦香菇’(難受想哭)”

餘民強是湖南省平江縣三市中學的一名教師。2014年下學期,他的班上轉來一名男生周某。周某是一個典型的“後進生”,他的父親遊手好閒,以賭博為生,母親離家出走,平時由奶奶照顧。

由於剛轉來,周某不熟悉同學,就用煙誘惑同學,下課後帶著同學躲到廁所裡面吸菸,有點暴力傾向,學習習慣差且經常不完成作業。

餘民強在三次登門家訪後,周某的父親總算答應見他一面。見面後,餘民強介紹了周某在校的情況,並懇切要求配合教育。

溝通過程中,周某的父親接了一個要他去趕場牌局的電話,就很不耐煩地對他說:“老師,我沒時間聽你說了,我的孩子交給了你,教不教得好是你的事,與我無關。”說完就毫不客氣地下了逐客令。

餘民強說,遇到這樣的家長,再聽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樣的話,“感受就是‘藍瘦香菇’(難受想哭)”。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句被曲解的“名言”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名言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這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教好”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泰禹小學教師金波認為,這句話被嚴重曲解了。任何學生作為教育對象,首先要承認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過教育使其成長進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但“教好”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同的學生千差萬別,讓他們思想學習各個方面都齊步走,是不可能的。

在金波看來,“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師的激勵——教師要不斷提高教育水平。那些“會教”的、“能教好”的老師,也是逐步成長起來的。

如果在教育教學中遇到了困難,學生沒有取得自己期望的進步,教師應反思自己還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及時總結提高,選擇更合適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從而達到教育目的。那麼,就不僅是學生進步了,教師也進步了。

但是現在,這句話被曲解為讓每個學生都一樣好,學生成績不好或者行為不端,不是學生的問題,而是老師“不會教”,“這顯然違背了全面看待事物的基本方法,很荒謬,極不公平”。

並不是要求把所有學生都教成愛迪生和愛因斯坦,而是堅定教育信念

株洲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成室主任何文明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一種教育理念,或者說是一種教育信念。

它告訴我們,要相信任何學生都有可教育的潛能。一個學生沒有教好,是暫時還沒有找到適合這個學生的教育方法。

經常可以看到,同一個學生,換一種教育方法就會取得不同的教育效果,有時同一個班級換一個教師,教育效果也會有明顯的不同。

何文明認為,“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並不是要求把所有學生都教成愛迪生和愛因斯坦,而是堅定教育信念,儘可能讓每個學生的潛能發揮到他們應有的水平。事實上,因為人的身體和智力存在差異,也不會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愛迪生和愛因斯坦。

這句話只是教育者的嚴於律己,而非一種教育評價標準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李鎮西也曾經表示,這句話本來的含義,應該是強調教育者對孩子的一種責任與信念,和教育者基於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這份責任、信念與嚴格要求,讓許多教育者創造了“教育奇蹟”,這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中不乏生動的案例。因此這句話不能簡單地否認,而應該承認它有一定的真理性:不要輕易對任何學生喪失信心。但是,這句話只是教育者的嚴於律己,而非一種教育評價標準。

那麼,究竟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李鎮西的回答是:“可以說沒有,也可以說有。”

說“沒有”,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學校教育這一環時;第二,“好”的標準不是一個標準,而是針對每一個具體學生,讓他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這裡的進步可能是綜合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

說“有”,是因為在現在的評價背景下,即使老師“會教”,可“教不好的學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道理很簡單:無論高考還是中考,都是選拔性考試,其目的就是要讓一部分學生被淘汰,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還怎麼“選拔”?

教育萬能論該過時了

“實事求是地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片面的說法,是對大部分老師自尊心的傷害。”長沙長郡梅溪湖中學校長、特級教師劉欣說,教育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不是誰單方面的事情。

這句名言只看到了老師的影響和作用,片面強調老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而忽略了學生群體自然存在的參差差別。其次,它誇大了教育的效度。教育不是萬能的,學生是否成才受學生本身、家長、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

在應試教育的語境中,“教好”被理解成讓每個學生都考上大學,甚至都考上重點名牌,而這只是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形成的片面認識,犯了思想上絕對化的錯誤。

長沙市開福區清水塘三小校長周滿意認為,學生教育不好不排除有教師教學水平的原因,但是教育只是影響孩子的外因之一,如稟賦、智力與非智力的差別、家庭教育、同伴、社會這些都是影響孩子是否成“人”的因素。

“我們更應該看到,我們的家長們教一兩個孩子教不好,卻反過來要求一個教師教幾十個孩子能教好,這到底是誰在不負責任?”湖南省瀏陽市瀏陽河中學教師周芳元認為,無端地誇大教師的作用,用不切實際的言語去要求教師,並不能徹底改變孩子們的教育效果。

相反,每一個人都從自身做起,更多地想到我為教育做了什麼,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凝聚“向生力”,才會有孩子更加燦爛的明天。

李鎮西認為,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的作用最多佔三分之一,另外兩個三分之一分別是學生所受到的非學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學生的自我教育。

“我們不能做超出我們能力和責任範圍的事,我們只能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可能地把我們的工作做好——這樣,即使個別學生最終也沒有被‘教好’,我們也問心無愧!”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這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李鎮西說。

老師喜歡的“教育名言”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卡爾·雅斯貝爾斯

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塊變成了美麗的鵝卵石。

——泰戈爾

教育植根於愛。

——魯迅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

——亞里士多德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且點燃一把火。

——葉芝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

——蔡元培

老師不買賬的“教育名言”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楓樹山大橋小學校長鄒碩:

這句話初看起來有道理,畢竟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很多的正面強化。但很多人只知道要誇孩子,卻並不知道如何誇才會真正有利於孩子成長。於是在沒有掌握使用方法的情況下,對孩子一頓亂誇。

一般情況是,最初會有一定效果,但後來就是折騰了大人,糊塗了孩子。更有甚者,孩子變得聽不得批評,甚至不能接受自己有任何錯誤。這樣的孩子在集體中最容易受挫,也不容易交到朋友,對於孩子的個性發展極為不利。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楓樹山大橋小學教師喻原:

首先,這個觀念是不對的。現在的多數孩子不缺誇獎,相反缺的是批評,缺的是“苦難教育”,缺的是“挫折教育”。

其次,誇孩子怎樣誇?什麼時候誇?什麼樣的孩子需要誇?這都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什麼事情都一水兒地誇獎,肯定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最後,誇獎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孩子們各有不同,教育的最好方式應該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誇獎應該也只能是教育方式方法中的一種,要與其他方法並用才能培育出更好的孩子!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梅溪湖中學校長、特級教師劉欣: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類“名言”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它們正好迎合了某些教育功利者的需要。簡單地說,視教育培訓為搖錢樹的商家拋出這類口號,往往能有效刺激家長的敏感神經。

這種“偽名言”的危害是很大的。什麼是起跑線呢?如果說出身也是其中一個指標,很多人已經輸在起跑線了,而這種觀念會讓很多人產生自暴自棄之感。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觀念也導致教育的惡性競爭和教育資源的浪費,比如很多資質已經不錯的孩子被迫去上很多並不需要的培訓班。更有甚者,有些家長覺得起跑線定得越早越好,早早把孩子送去早教機構,違背兒童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從長遠來看,不利於其終身發展。

“選擇教育就是選擇清貧,選擇寂寞”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第三中學教師丁海燕:

這句話表面上是對教師師德的一種讚揚,然而,教師也是一種職業,教師也要吃穿住行,大部分的教師都是正規的大學院校畢業出來的具有專業技術職能的人員;

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教學本來就是自己的謀生手段,如果吃不好穿不暖,甚至病怏怏的,怎麼可能有一個良好的狀態去教授學生?為什麼一定要將教

老師,你最喜歡與最討厭的教育名言是什麼,歡迎您的留言!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成“最坑老師名言”!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 《熱傳的“教育名言”言過其實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