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成为新零售榜样,瑞幸咖啡如何做到的?

做快餐的肯德基、麦当劳出了咖啡,开便利店的全家、7-11也卖咖啡了。时间回到几年前,恐怕没有人能想得到,咖啡会成为红海市场。除了星巴克、COSTA、太平洋等连锁咖啡店,以及路边各色各样招牌的咖啡馆,还有突然冒出那么多跨界打劫者。如果哪家店不卖咖啡,似乎要被时代淘汰了。

在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突然冒出几个咖啡品牌来,想要吸引关注已经非常难了。如果想要格调一点,就去星巴克、COSTA;如果想要便宜一点,就去全家、7-11;如果想要方便一点,外卖平台提供代购服务。总之,不论线上和线下、现喝还是外卖、高中低档都已经被各路玩家瓜分了。

光速成为新零售榜样,瑞幸咖啡如何做到的?

对于新进入的品牌来说,要想在咖啡行业出位着实有点难度,很容易就淹没在“全民咖啡”的浪潮之中。但是,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却成了一个例外。短短4个月时间迅速蹿红,遍地开花,全国已经开了525家门店。可以说,瑞幸咖啡不仅是发展最快的咖啡品牌,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全渠道零售品牌。

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没有喝过瑞幸咖啡不要紧,可如果没有听说过瑞幸咖啡,那一定会被当做外星人看待。在多如牛毛的咖啡品牌中,瑞幸咖啡能够成为热点话题,让很多人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毕竟,除了大规模的广告投放以外,瑞幸咖啡还是保持低调、神秘,外界根本不了解其背景。

那么,瑞幸咖啡到底是凭什么成为“网蓝”的呢?

有人说,瑞幸咖啡的品牌全靠广告烧出来的。这话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绝对是一个错误观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肯定还是有效果的,却已经很难起到决定作用。满大街都是各种广告,受众到底又记住了谁呢?比瑞幸咖啡广告投放大的品牌比比皆是,让人记住的品牌少之又少,成为“网蓝”的更是凤毛麟角,这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

我比较早就关注了瑞幸咖啡,它能够成为热点话题并不让我意外。当然,我并不愿意将它当作网红,因为绝大多数“网红”的生命周期很短,我更愿意将其定义为咖啡新零售的榜样。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到,根本不想打造成为一个网红,从命名角度就考虑做一个百年老店品牌。

相比星巴克、COSTA也好,还是全家、7-11也罢,瑞幸咖啡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能够触摸消费者的G点,满足他们的需求,才是瑞幸咖啡走红的根本所在。

首先,品质与价格是两难全的问题,要想喝品质好一点的咖啡,价格相对就比较昂贵;要想喝比较实惠一点的,品质又是不敢恭维的。瑞幸咖啡解决了这个问题,优选上等的阿拉比卡豆,瑞士顶级全自动咖啡机,由WBC冠军团队精心拼配,新鲜烘焙、新鲜现磨,价格却相对非常的实惠;这次发布会,6家咖啡圈全球顶级供应商齐刷刷来到北京:全球顶级咖啡机制造商瑞士雪莱(Schaerer)与弗兰卡(Franke)公司、世界百年糖浆品牌法布芮(Fabbri 1905)公司、全球最大的乳制品企业恒天然集团(Fonterra)、全球前三的咖啡生豆贸易商三井物产( MITSUI&CO.)、亚洲规模最大的专业咖啡烘焙厂之一台湾源友(YeuanYeou)。

其次,品牌咖啡都不外卖,平台上的都是“代购”,方便的都是简单冲泡的,很难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瑞幸咖啡打造了“无限场景”,可以满足咖啡厅、办公区、大学校园、朋友聚会等多元化的场景需求。在开店方面,瑞幸咖啡开出了4类门店:对于有线下社交需求的用户,打造了旗舰店和悠享店,对于想要方便的用户有快取店,还有更贴近用户身边的外卖厨房店。而且用户在任何场景下都可以享受到同一品牌提供的同等品质产品。4类门店相互搭配,再加上外卖,不仅节约了租金成本,还可以尽量贴近消费者。

最后,瑞幸咖啡的告知靠广告,口碑却是依赖于移动互联网。在瑞幸咖啡的APP内有分享咖啡券等功能,很好的利用了社交关系进行品牌推广,迅速在熟人圈子中形成知名度和美誉度。让用户之间能够产生互动,将咖啡文化融入到社交,这也是非常大的创新。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瑞幸咖啡至今没有融资。按照网红的套路的话,应该已经巨额融资了,却还是靠自身投入在发展。这也侧面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团队是冲着百年老店去的,不是为了做个网红捞一票走人;一个是团队自身信心十足,相信这个项目能够改变世界,所以愿意自掏腰包的创业。在当下来说,这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总的来说,瑞幸咖啡的核心还是将线下和线上完美融合,解决了中国咖啡价格高、购买不便等消费痛点,才会让用户成为品牌的“自来水”,让瑞幸咖啡迅速成为超级“网蓝”。正是如此,瑞幸咖啡在试营业期间就收获了300万用户,卖出了接近500万杯咖啡,冲上了App Store美食佳饮免费榜第一名,成功的杀出了“全民咖啡”的这片红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