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試題評析

考查關鍵能力

注重科學素養 助推素質教育發展

2018年高考物理試題評析

2018年高考物理命題貫徹落實深化考試內容改革的要求,把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綜合素質提高作為命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為依託,嚴格遵循考試大綱,聚焦學科主幹內容,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加強對學生邏輯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構等關鍵能力的考查,進一步提升命題質量,彰顯素質教育的鮮明導向,引導學生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助推發展素質教育。

1

遵循考試大綱,聚焦主幹內容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是高考科學化、規範化的指導性文件。2018年高考物理命題嚴格依據考試大綱,聚焦高中物理學科主幹內容和要求,以主幹的、學生終身發展和繼續學習必須掌握的知識為基礎設計試題,避免超綱、過難過繁的內容。試卷必考部分主要涵蓋力學和電磁學兩部分內容,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機械能守恆定律、動量守恆定律、靜電場、電路、磁場和電磁感應等重要內容為主線,選考部分主要考查氣體實驗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機械振動與機械波等主要內容。通過合理設計試卷結構,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各套試卷均以考查高中物理的主幹內容為重點,試卷中較難試題所考查的內容均為高中物理主幹內容,以此引導中學教學遵循教育規律,注重基礎知識和主幹內容,迴歸課堂教材,避免超綱學、超量學。

2

凸顯學科特點,強化關鍵能力

物理學科考試大綱規定了高考物理考查的五種能力目標: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實驗能力和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結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和物理學科的特點,高考物理著重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構等關鍵能力,以此引導學生培育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和綜合素質。2018年高考理科綜合全國II卷第16題利用我國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所發現的毫秒脈衝星作為背景,考查學生對萬有引力、勻速圓周運動等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試題所給情境利用所學知識構建物理模型;理科綜合全國III卷第19題利用豎直礦井中裝礦石的礦車在兩次提升過程的速度-時間圖線,考查學生從圖像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並結合物理規律作出推理判斷的能力;理科綜合全國I卷第18題考查動能定理、機械能等力學的基本規律,對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要求較高。

3

突出基礎性,引導學生夯實基礎

高考物理試題注重對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規律、基本實驗技能的考查,以突出考試內容的基礎性。2018年高考物理各套試卷適當減少複雜的運算,增加定性理解的試題,以此引導學生加強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全國II卷第14題引導學生從能量的觀念來解決問題,全國I卷第15題要求學生對物體的運動、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深入的理解,這些試題要求學生從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整體的視角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018年高考物理加大源於教材情境的試題數量和分值比例,以此引導教學回歸教材中的基礎內容,夯實學生的基礎。如全國I卷第16題考查庫侖定律,全國II卷第17題考查光電效應,全國III卷第14題考查第一個人工放射性核素、第24題考查質譜儀的基本原理等,這些情境都來源於教材或學生熟悉的情境,但是在設問方式上有所創新。

4

增強應用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018年高考物理試題注重將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理科綜合全國I卷第20題以人類第一次直接探測到來自雙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為素材,全國II卷第15題要求考生估算雞蛋墜落對地面產生的衝擊力,天津卷以中國散裂中子源、“張衡一號”衛星、我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車等為素材,北京卷以跳臺滑雪、中國天眼等為素材。

5

增強開放性和探究性,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

實驗題的設計,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原理和實驗步驟,反思實驗結果,提出改進的措施。2018年高考物理通過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如理科綜合全國I卷第23題以熱敏電阻的溫度特性為情境,全國II卷第22題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和所給器材、改裝電流表和電壓表、設計實驗電路,全國III卷第22題要求學生給出一條能夠提高測量結果準確程度的建議,天津卷第9(3)題要求學生畫出測量待測電阻阻值的實驗電路圖、判斷實驗值和真實值的大小並分析原因,北京卷要求學生分析說明利用伽利略“斜面實驗”檢驗小球速度隨時間均勻變化的理由,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